分享

散文 ∣ 安素:忽而一年

 鲁西诗人 2020-07-31

忽而一年

文/安素

这个冬天,我以为是暖冬。小雪节气过后,飘过一场雪,当时也是纷纷扬扬的大雪花铺洒下来,但因气温过高,没有给大地留下痕迹。过了大雪节气,又过了冬至,却感觉气温更高了。好象人人都在期盼雪,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无一不爱雪。雪纯粹而深邃,用慷慨低调的胸怀覆盖人间的一切污秽,使我们放眼之处一片和瑞清宁。其实,人人内心都如雪花一般洁白慈悲。

去年的雪比今年稍多稍大些。我出了一场交通事故,所幸没有受伤。被搁浅于陌生小城的马路中央,呆在车里开了四角灯,车窗外飘着大片大片密集的雪花,行驶的车辆都绕行。我无助且忍耐地等待交警前来救援,那种置身险境与孤立之中的冷酷感至今仍在心中凛凛。

那是在我去探望一个朋友的路上,她在远离家乡的小城与人合租了房,每天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来回奔走于医院和出租屋的路上。一个月医疗费两万块钱。孩子脑部发育不健全,医生只说尽力进行早期干预,至于治疗后能达到什么效果,只能待一年后孩子满周岁才能下结论,还要看这孩子自身的发育能力来决定。她说,突然就觉得天塌了呢!就像一下换了王朝般兵荒马乱。命运被改变,原来是上层社会优越富足的家庭,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如果倾家荡产能换回孩子的健康也可,但那也是不能够。常常恍惚,常常崩溃。无法言说的痛,无法选择的难,生死都不行。不知今兮何兮,只觉暗无天日,不敢想未来,不敢去期盼,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闷头往前,走到哪天算哪天。

那天我没有提前跟她说去探望,之后,也没有再频繁地去了。我想,我们都得自己去面对困境,自行承担与解决。旁人所谓的帮助与安慰不过杯水车薪。她当下需要的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只有她独立面对才能获得。

后来渐渐传来的都是好消息:孩子会抓东西了……会翻身了……会爬了……会站了……直到上周打电话对我说:孩子会说话走路了,医院检测说,已经达到了正常标准,可以停止治疗了……

她说:终于可以回家了!我新生了!

真是喜极而泣。彼时小孩正好一年零三个月,彼时我正在下午的阳台,手握一杯寿眉老茶。枯枝败叶般的寿眉,很轻易就让人联想到万物凋零、凄冷萧瑟的情境,但它浸在沸腾的水里后竟释放出这样亮丽的色泽,那种集合了秋天的稻与粮的气息,是人间最体恤最厚重的回馈。这样的惊喜使人不由得落泪。茶新生了,她新生了,我仿佛也跟着新生了。一道走来的人生路,那些悲欣交集处,唯有坚韧的人最懂。

我有一位女友,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有才有貌,又风情万种。自妙龄起,男朋友走马灯似地换。她每次恋爱都很投入,分手时要死要活,仿佛那场爱已倾尽她全部,谁知道下一次还是那样。她想跟每一位爱人天长地久,但总是合合分分,难成正果。朋友圈常看她四处行走:沙漠、雪乡、丽江酒吧……各种节日集会的场合,都可见她的踪影。我想,内心无处安放的人,大抵是这么动荡着的吧!无论生活如何缤纷丰盛,那孤寂还是如影随形,需要不断地去找寻,去填补。

前几天圣诞节,忽然发现她好久没更圈了,就发微信问她,今年的平安夜,又带了哪位男友去教堂了?她只因喜欢凑热闹,每年平安夜要去教堂观礼。她发来一个害羞的表情:没有。我回:怎么?她说:老公最近高血压,在家好好给他养护身体。我诧异:怎么没有动静就结婚了?她发了一堆害羞的表情:没有结,领证了。又说:相处一年了,没声张。这回是遇到了真命天子,倒觉得低调牵手、淡然相处更舒服自在呢!那些繁华与激情都是浮云……

这是一个花好月圆的完满结果。在不懂爱的年纪我们去热烈追求,在懂爱的年纪我们沉静伴同,这都是恰恰好。

老曹常说恰恰好,这是他的口头语,他的优点就是把一切合理化。老曹其实不老,不到40岁,因为长的一脸沧桑相,又总在比他年长的朋友圈里混,便自称老曹。他当初学医完全是为了有一个出路。在家乡开诊所近20年了,夫妻二人都有执业资格,育有一儿一女,可谓美满幸福的家族典范。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就觉得不对劲了,就觉得一下子看到了自己老的样子。就算有幸活到80岁,还有40年,这40年里,无非还是在这个固定的场所经营着或大或小的诊所;无非要恪尽职守厚德载物,得到十里八乡信任赞美;无非送走上一辈再给小辈结婚嫁娶……而他忘记了自己来这一世的梦想。

他说:“沈从文在20岁时离开了家,他有过一段话我看了很是震动:‘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座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力气……似乎应当有意思些。’现在我离开家乡到外面去,已经比当年的沈先生晚了20年……”

2017年初,他走了。我问他,已近中年,再舍家撇业的出去闯荡会不会太迟了?他说:不,恰恰好!

如果那具肉体恰逢了那个灵魂,如果一次遇见合和了一种机缘,一切都是刚刚好。

年底再见,老曹无论从面色还是衣着打扮都像换了一个人,精神了很多。胡子刮得极干净,衣着光鲜,谈吐干练,笑容很多,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问及他的收获,他说:“走走,停停,看看,学学。经历了很多艰难,远没有想象中简单。自己所掌握的那点技能在外面也仅仅糊口而已。意识到了过去自视太高,看到了差距。一年中,走过了南京,北京,济南,还想去云贵,去青海西藏,想边寻医问药边义诊。去结识与拜访各地的老中医,自己也想做一个中医。以前是井底之蛙,现在也不敢说自己能达到什么境界了,但总体感觉是上升的,整个人的品质都在提升。或许有一天我会在某一处安顿下来,或许我会做一生的学者,都是恰恰好……”

老曹说最大的梦想是去日本学习汉方,并相信自己一定会实现。

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被挖掘出来的潜物质,这物质有光。

而我的光在日常。

越来越喜欢居家,热爱美食。买了清代袁枚先生的《随园食单》照着做,去了解每种食材的特性。中午听见木耳和蒜苔在爆锅时噼里啪啦响,这声音象铜锣;将莲藕喂足了糥米,放进高压锅里蒸透,再取出来切片,一一敷上厚厚的蜂蜜,又酥又软又甜腻,姐姐家藏的土蜂蜜吃起来很放心。晚饭不吃粮,只将花胶与大枣再加几粒干桂圆放小砂锅里炖了吃。食材是需要被懂得的,你懂了它,它便会为你做最美妙的呈现。

每天的下午茶是必喝的。夏天喝龙井,毛尖,雀舌,还有碧螺春。绿茶喝的时候放些白茉莉,清淡雅致,味虽苦,但赏心悦目。三伏天我开大空调,再泡一杯朋友从新疆和田邮寄来的雪线以上的小雪菊,加一块手工蔗糖,桔红色的汤透着浓浓的山野香气,喝到嘴里隐约还有小砂砾。老白茶可以退烧;黑茶熟普减肥养胃;岩茶用粗陶盆焙焙更香。生普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喝的,一个357的大茶饼够我喝一年。生普劲猛,回甘悠长,正合我的重口味。一进冬天我就换红茶,寿眉、正山小种与金丝滇红轮着喝。先泡再煮,可以加奶,再就(方言,吃的意思。)一块云片糕,又暖了身又满足了胃。有时候我也会磨些咖啡豆,最喜欢往苦咖啡里加炼乳,一下子就回到小时候偷喝炼乳的时光。那时候常偷偷打开炼乳盒舔一小口,不知不觉就舔下去小半盒,再不敢靠近了,生怕被妈妈怀疑。

今年冬月里,济宁的朋友专门寄了一袋新采摘的带着茶梗的铁观音,蜷曲的叶片和紫红的茶梗在78度热水里舒展着腰身,好像一个穿了绿舞裙的少女,贞静又轻盈,满室飘香,莫不使人沉醉。

明日元旦,忽而一年,我只当是昨日。

我们都曾在各自的黑暗里大雪纷飞,但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而这,正是时光岁月赋予我们的、恰恰好。

作者
简介

安素。山东聊城人。本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3岁学习写诗,中学时有散文发于《文学少年》杂志,曾为“榕树下”网络写手,后弃文从商。近有文发表于《父母必读》、《聊城晚报》、《鲁西诗人》期刊报纸。

《鲁西诗人》编辑部:
主编:张军
副主编:朱 静、高杉、姜勇、 臧利敏
责任编辑:张欢、崔会军
微信平台主编:崔会军
执行主编:董学兰、张秀功

特约评论:阿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