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诗话】山东莘县| 叶春华:​戴着围裙写诗的女子,身上散发着佛性的光芒

 鲁西诗人 2020-07-31

以诗歌慰藉心灵



戴着围裙写诗的女子,身上散发着佛性的光芒

叶春华

诗歌是生命中的小花,温暖苍凉的人生

翠薇的诗集《自然是无顶的教堂》,我看了接近一周。她的每一首诗歌,我都仔细阅读。读完她的诗集,第一个感受就是:做有一颗诗心的人,真是件幸福的事。

我喜欢诗歌,莎士比亚、普希金我喜欢,海子、舒婷的诗歌,我也喜欢,可能我没这份悟性,我不会写诗歌。对于写诗歌的朋友,发自内心的钦慕。他们把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点,一个角度或者一份小小的心思,都可以写成一首回肠荡气的诗歌。即便现实生活中伤痛的事,诗人也用宽恕的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的爱,这种胸襟和气度很难得的。比如她的《我不试图说出来》:

有些事情,真是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望眼欲穿

比如一朵花的开放,需要节气

一件事情的结果,要等待过程

说句实话,读到这首诗歌时,有点震动。我想起我的疾病,被疾病折磨的这几年暴躁的心情以及渴望身体健康的急切感。这种焦躁的心情,对自己的身体,只能有害无益。我不知道翠薇写这首诗歌的背景,但我看到这几句诗,想到自己对疾病、对生活的态度,有种醍醐灌顶之感。是啊,既然命运已经如此安排,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望眼欲穿,就像一朵花需要节气,疾病也需要慢慢的打败它。好的诗歌不是这样吗?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却有一颗相通的感受,让读者感悟和顿悟。

《病》

所谓病,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

有所不适或者不正常状态

但如果是因爱而生的

诸如头疼、心疼、伤痛、悲痛

我宁可病着

不被拯救

这首诗特别精短,语言平淡的就像一杯白开水。但往往是有所经历的人,读了以后感触才更深,才体会到平淡无奇的语言背后的无尽的无奈。这是人生态度和胸襟决定的深度。

包容的上帝,无处不在

这本诗集的名字就是《自然是无顶的教堂》,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教堂在翠薇的诗歌王国中,是精神象征。

著名诗人弓车在序言《菩提 王国与教堂》中写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只是对开悟者而言……我不知道翠薇是何时找到她的精神王国,又是何时构建起了她的心灵教堂的,只知道她的诗,尤其是近年来的诗,不是用手写的,是用清风的笔,明月的墨,写在一片绿叶上的,这种不留痕迹地融入自然、融入宇宙大化的吟诵,看似没禅意,实则禅意深深……”信仰就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不一定一路上举着灯行走。但这盏灯会是你信念、你的精神、你的力量。即便如我们大多数俗人来说,看到“教堂”两字,油然而生一种敬慕感。“教堂”在翠薇的这部诗集中,是向心力,是精神上的归宿。

我特别喜欢她的这首《灯盏》:

我用诗歌祛病,壮胆

修复生命里的残缺和遗憾

它带给我的意义明亮、温润

赐我蓝宝石的高贵、反复温习世间温良……

只有真正喜欢文学,喜欢写作,才懂得用诗歌祛病、壮胆的真切感受。我也是,为自己一辈子一事无成而悲凉,为世俗间人情冷漠和世态炎凉而叹息。只有在文字中,才找到灵魂的安托和底气。人的成功失败,有许多的因素,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先天性的还是后天的,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当你一直在衡量这些成败得失时,已经错过了世间很多美的风景。不与任何人相比,与任何人相比已经就败了,因为一是诗歌是诗人最富足的财富;二是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抵达的优点和高度。所以,只与昨天的自己相比较,才能走得更远,变得更好。

翠薇是个善良的女子,从她诗歌中可以看到她对父母、婆婆、妹妹弟弟的疼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翠薇的妹妹曾经很幸福的向我们“炫耀”姐姐的关心以及对母亲、婆婆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自然是无顶的教堂》中,教堂两个字出现了多次。她诗歌中的教堂和上帝,与现实生活的教堂,意象和隐喻是不同的。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

而对于诗人来说,内心的宗教就是诗歌。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01

翠薇这本诗集的诗歌,多数是精致短小的,形体短小,蕴含的容量很大。从这些诗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语言把握的功力,其诗歌的思想成熟与从容,也是人生态度和阅历的影响。“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两句话来形容翠薇的诗歌,比较恰当。

对于翠微诗集中的每一首诗,我都细细的读过。出于对诗歌的敬畏之心和喜欢,也是对多年朋友的心声同感。也许因为我太熟悉翠薇,也许是同龄人之间的共鸣,也许是心有灵犀。读她的诗歌,忍不住有种带入感,把自我带入到她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恍惚自己就是作者,作者就是自己。她微笑,忍不住咧嘴陪着她笑,她写蝶之舞时,心与她与蝶一起在阳光下翩翩飞舞。

因为她的诗歌传达的情感,让我感同身受的感觉,就是一种亲切感,就像沈从文先生告诉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话,小说的人物要“贴着人物写”。诗歌何尝不是?诗歌的语言,也要“贴”着语言写,贴近作者自己,贴近读者,贴近物我之间的融合与引申自然而然。有一些诗歌,为了追求空远的效果,写的很玄妙,玄妙的有点不知所云。有的人反驳说,那是艺术的抽象,就像毕加索的画。可能他们说的有理,但我不喜欢。在翠薇的诗歌中,感觉不到生搬硬套的“梗”。

辛波斯卡说过:“诗歌只有一个职责,把自己和人们沟通起来。”不但诗歌应该达到这种效果,好的散文和小说,也是把自己和人们沟通起来,这就是文字艺术的魅力所在。

02

翠薇的诗语富有意象和张力,内容的丰厚,角度的独特,让你眼前一亮。好的诗歌,就是用语言一下子触动你的心。诗歌的境界的自然、深度,是决定诗歌的高度。富有弹性、张力的语言,能够打动读者,这首诗就成功了。当然,因每一个读者的角度不一样,我觉得《自然是无顶的教堂》中有几首诗歌,语言、场景过于仓促、粗糙,张力和深度挖掘的不够。诗歌中一些场景角度,相对来说,有点狭窄,诗的语言有时过于主观。就像一篇小说,作者的带入感太强的话,就限制了读者想象,有强加似的感受。我觉得,她若仔细揣摩的话,原本可以写得更好。虽然有点班门弄斧,却是我真实的感受。

我还喜欢其中一首《日头花开,细水长流》:

守住了平淡里的黄金

守住了春天里的细枝末叶

……

我们把一辈子的光阴

都揉了掰了,一寸一寸一缕一缕

窗边杨树上有日头开花,细水长流

看起简单的几个字,组成的意象既辽阔深远又细致入微。没有十几年的功力和锤炼,很难把情绪、感受拿捏到如此深切。

03

《人间词话》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比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装束之态。”这首诗歌中的结局“我们把一辈子的光阴/都揉了掰了,一寸一寸一缕一缕/窗边杨树上有日头花开,细水长流。”就毫无娇揉装束之感,却让人耳目一新,心有所动。正如口含橄榄,回味无穷。

以前总觉得翠薇性格干爽大方,读了她的诗歌后,才知道翠薇心细如发。世间万物,在她眼中,都有一份独特的风景,诗意一般的生活。花、草、江、河不说,周边的日常普通的日子和人物,翠薇都能发现他们的诗性。所以说,有一颗诗心的人,真的很有福气。她能看到俗气生活中与众不同的深意和美。

好的艺术自然是浑然天成,不留痕迹的。好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也是这样,好像就是天生的就该这样或者那样,没有一点久违感。我一直坚信,好的诗歌还是需要抒情,但抒情不是无病呻吟,不是虚假做作,也不是粉饰浮夸,应该充满真诚的、有种温热的血肉感,能给人一种踏实的触动。翠薇在诗集后记中写到:“戴着围裙写诗,也带着梦想写诗”。想象着她戴着围裙写诗的模样,透过窗棂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散发佛性的光芒!

比如《自然是无顶的教堂》

我虔诚接受大自然的各种恩惠与指引

每个季节的风都有自己的纹理

我侧身穿过,并不妨碍风奔跑的速度

时而,我身披阳光的大氅

威风凛凛

将自由自在于眉目秉持

读到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心酸酸的,有种挺复杂的感觉。到了人到中年的年龄,已经历世间许多的事,对生活的看法和感悟,与二十几年、十几年前心境不同。尤其这个年龄进教堂,虽然我不是佛教徒,在教堂的心情也是肃穆的、清净的,隐隐有一种渴望被救赎的愿望,但我清楚,救赎自己的只能是自己。“虔诚接受大自然的恩惠与指引,每个季节的风都有自己的纹理”,对这句话特别有共鸣、认同感。所以说,翠薇的诗歌,不但丰富多彩,语言清丽优美而且富有哲理,启人心智,让人沉思。

最后,借用一位诗人的一句话:“诗歌一定是要有气度的,优秀的叫气象,中等的叫气质,余下的便是各种平俗之‘气’”。翠薇的诗歌,已经有了她自己的气象。希望翠薇一直写下去,能一直有颗诗心的人,是慈悲的。

 作 者 简 介

 叶春华,女, 山东莘县人,现供职于莘县教育和体育局,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第6届、第21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散文》、《中华散文》、《散文百家》、《齐鲁晚报》、《绿风》、《读者文摘》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散场》在掌阅等论坛发表,著有散文集《生命是尘世温暖的风景》。

鲁西诗人编辑部

——

主   编:弓车

副主编: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微紫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安  素 毕恩付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