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时闲话] 我二十岁时的思想随笔几则,以及德语中“随笔”的表达

 吕律德语老师 2020-07-31

我1993年上大学。我上大学时候的练笔。随笔。一点想法。我1996年所写。自我评析一番:当时我刚满二十岁,写文章注重辞藻,思考角度新颖独到,但是视野不够宽广,思考问题还是相对浅薄。 二十岁,没看过世界,只看过纸面上的世界,还是浅薄了。

德语中,“随笔”是Essay, 文学体例的一种。出自拉丁语中的exagium一词,是“重量”之意。意为有所思考,可以理解为是有思考“分量”的一种文体,“杂文”也可以用这个单词。


《思想者》和他脚下的土地

作者:吕律

思维的雨,似跳跃的精灵。

触之若无, 忽而又现。

一丝丝地把生命的沉重滤清,带给生活一个一个惊叹号。

西谚云: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

生命的思考

还是思考的生命

当生命在思考着

上帝侧目而笑

当思考落于生命

上帝便绷紧了他的面孔

        看罗丹的雕像《思考者》,总觉得很受触动,这触动不是来自他的思考本身,而是来自他的形态:他撑着头,苦苦思索着,脚下的土地淋着他思想的目光。

        思考本身是一种流动,当它面对土地,凝固成一个固形时,土地承受了这过多的生命之重。他在思考什么?无人可知。

        我想,如果他把头抬起来,去对着人思考,看看这世界,再去思考,那么他的思考会更让人触动。思考不是这凝固的形,当思考被凝固,那就是生命的凝固了。

        抬起头来的思想者,会更具有思想的内涵。只有他的视野伸向了大的宇宙,他的狭窄的心才会因而充实而大。低头对土地思考,土地不累吗?

        也许在他思考的过程中,他思考的对象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了,但他不知,因为他只对着无语的土地。


纳尔齐斯

作者:吕律

        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他不爱别的,就爱自己。在和自己的情深意笃中,他把自己的每看得高而又高,于是他注定要走向灭亡。

        他爱自己,但他永远无法真正看到自己,自己消亡了,当一种爱过于狭窄。


西西弗斯

作者:吕律

        当一种精神周而复始地遇到一次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的韧性和不屈想显露来了,在当咬紧牙关的精神吧自己的伤抚平之后。

        人是一种很坚韧的动物,一次次面对打击而重生,涅槃的境界达不到,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是从烈火中重生的。 

        西西弗斯却得不到这种重生的机会,他遇到的只是失败。但从精神上来讲,当他把石头一次又一次推上去时,他已经赢了。这种赢是千摧不毁的。这就是人的坚韧所在。


作者:吕律

        几千年前的一个平淡的日子,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不平淡。那一天,两个人——庄子和惠施立于桥头。对你的快乐与否争执不休。这争执的余波穿过时空的隧道余音袅袅。

        你, 依然平静地游戏于水中,你不在乎,别人是否知道你的快乐或是不快乐。你的快乐只有你知道,有时你也不知道,只有阳光和流水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