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思美文:见识!不是看见

 看书之家 2020-07-31

看书之家

   见识,不是说,看看天,看看地,就以为自己懂了整个天与地,就是见识。

    而是……

——题记

    “看书,你说看一个人的能力,首要看那一点?”

    “见识吧!”

    “为什么?”

    “别的能力还好说,但,见识却是限定一个人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环。”

……

   “看书,你说,我见过的东西应该不算少啊!怎么你老是说我见识少呢?”

    “看过那大街之上的快递员吗?”

    “当然,我还常网购呢?……不过,看书,这跟我问你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你说,那些跑快递的应该见过不少风景了吧!可是,有用吗?有吗?”

    “我……”  

  “其实也可以比喻成那些记者吧!他们本身见过的大人物应该不少吧!难道就因为这样,他们也成大人物了?”

……

  很多人对于见识的理解,往往都是见识就是见得多,看得多,有过有广泛的接触过事物,如到处走走,看看,那就意味着见识宽广。

  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理念。

  因为这是见,却不是识。

  其实这个社会就存在那里,每个人都能看得到,但,每个人所观看到东西,或是说对于所观看到的东西,所产生出来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这是因为各自所站立的角度不同,逐是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见识

  不是说,只是单单站在自己的角度所观看到的世界,就可以,以为自己了解了整个世界。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可惜,有95%以上的人,在95%以上的时间都犯了这个过错(其实包括看书自己本人,也常常会因为某些原故,而犯了这个过错。)

  见识之所以叫见识,而不是叫看见。

  那是因为,你看得到的同时,也能识别出自己所观看出来东西的好、坏与本质。

  但,一件事物,往往会因为所站立的角落不同,所以会产生出不同的看法。

  而,若想真正识别,那就必需换着不同的角度去观看,或是站到别一个高度去全方面观看,才能做到真正的了然于胸。

  比如一座高山。

  站在山脚下观看到的,跟半山腰所观看到,还是大有不同的。

  当然那站在山顶之上,观看到的事物跟前二者也是大有差距的。

  除此之外,那坐在飞机之上,刚好经过所观看到的,跟这前三者也是有区别的。

  而这,便是角度的不同,所产生出来的差距了。

……

  在这四者之中。

  最容易,也最快将这座山给看穿,看透的应该是那坐在飞机之上的那位。

  至于剩下三位,因为各自的角度问题,却也就没法如坐在飞机之上那位看得通透了。

  不过,坐在飞机之上的那位,所观看到的这坐山,也没法如同剩下三位所观看得那般详细,这也是因为身处距离的原故。

  若是将这四者合一。

  由下而往上,再到最后,坐上飞机。

  那他所观看到的这座山,跟这前四者对比起来,要有了一定的差距。

  而这就是区别见识的关键。

  很多年前,有个朋友问我。

  说,“看书,翻过了这座山后,其实依旧是山,那你为何还要去拼命翻越呢?”

  是啊!为什么呢?

  看着天空飘下的雪花。

  去年飘落下的雪跟今年飘落下的雪,同样都是雪。

  可是,放眼看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而这区别与认知,或许就是分辨见识多寡的最好办法吧!

……

篇外文:感觉现在的电视剧还真是毁三关啊!

而后,在写这篇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关于中年人所特有的茫然期。

等回头那天有空,再加一篇关于这段茫然期该怎么破吧!

文:看书之家

音乐:《十年》

觉得好就小小关注下,不胜感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