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 | 第一次去北采桑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呼瑞萍

北采桑村离我的故乡虽然只有一山之隔,走小路翻过山头就能到达,但是我长这么大却从来没去过。北采桑在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的口中,是一个三面环山、交通不便,但又美丽富饶的村庄。最让人诧异的是,她还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采桑,顾名思义:采桑养蚕。听老人们讲,采桑这一带的山坡上由于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旧社会一直是种植桑树的,老百姓都以养蚕为生,后来经历了战乱年代的毁坏和树天长日久的干枯,老百姓采桑叶就越来越难,形成了(难)南采桑。有一部分百姓,决定不采桑叶了,换种别的方式营生,他们聚在一起,形成了北采桑。她的这一段美丽的传说,让她的名字更具有了诗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才辈出似乎就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了。

在我走向社会后,结识了好多优秀的北采桑人,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都很有成就。于是,我对北采桑这个人杰地灵的邻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且对自己没能早日一睹她的芳颜而泛起丝丝的后悔。

前几天,在同学群里偶然看到一个请帖:北采桑同学郭军喜家出嫁闺女,定于12月5日中午提前在老家宴请宾客。看到这一消息,心情有一点复杂。一是为军喜感到高兴,二是感叹我们这一代人的芳华流逝。军喜马上就要从一个懵懂少年升级到“岳父”,而我,曾经不谙世事的少女,必然在不远的将来“升级”到婆婆,真是时光匆匆,如同白驹过隙啊!

回去吧,回去分享一下老同学的喜悦,顺便了却一下我多年来想去北采桑看看的心愿。5号上午,我迫不及待地从安阳赶回老家,按照群里郝书记的指示,十一点到采桑大北垴集合齐,然后一起去军喜家热闹,去给他锦上添花! 

这一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天空湛蓝,没有一点儿云彩。大北垴地势开阔,新修的柏油大路宽阔平坦,像一条匍匐在大地上的巨龙向采桑方向蜿蜒而去。记忆中的那座石拱桥,我四处寻找,可惜它早已没了踪影,只剩下半截桥墩在地头的乱石中不时地向我张望。

二十年前这里曾是一条铺着石子的土路,一个大大的陡坡,每当汽车疾驰而过,便瞬时烟雾弥漫,到处是灰。烟雾过后,呼家窑的同学从北面蹿了过来,一个个骑着加重自行车,吹着响亮的口哨,飞流直下。北采桑的同学从东面冲了出来,骑车撒把翘腿,横冲直撞。两路军汇合后,先是一阵胜利的哈哈大笑,然后快乐地一起向学校方向挺进。

  “上车了,瑞萍。”郝书记的一声召唤把我从记忆里唤了回来。二十多个同学拼坐六辆车,排成一个车队愉快地向北采桑方向驶去。

很快,一座大水库映入眼帘。大水库整个望过去,就像明镜一样,清澈碧绿、波光粼粼,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和蓝天相互映衬,熠熠生辉。宛若刚刚梳妆打扮过的绿衣女子,俏丽妩媚,楚楚动人。听郝书记说这是北采桑水库,村里人称它为“养心湖”。

随着车子徐徐开进村子,三座连绵的青山就像一幅美丽画卷铺展开来。村子座落在山谷中,一条穿村而过的河道将村子分成两部分,路面全部硬化,宽阔的水泥道路直接连接到了村里的每家每户。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一派古朴中透着新时代朝气的新农村美景呈现在眼前,真美啊!

 同学永清也从天津特意赶了回来,这是自同学聚会后的一次喜宴会。喜事自然个个都是喜笑颜开、兴奋不已。军喜家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尽管人多,但主人安排的井然有序。酒过几巡后,我和永清的爱人俊萍都喝得脸红扑扑的。我们女人那能招架得住那些见惯了大场面的男人?那能招架得住主人的盛情?于是我和永清的爱人,悄悄地溜出了酒席。

俊萍就是北采桑人,她这个向导不用说,很胜任。说起北采桑的前世今生她是如数家珍。

我们首先来到了村小学。

早在媒体上就知道郭永清和他弟弟郭永亮弟兄俩共同捐助修建了北采桑小学。当我们走到学校,小学校长很热情地把我们领了进去。一进校园,一种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便迎面扑来。整个校舍绿白相间,干净亮丽。学校的东墙是学习园地《造福于桑梓,爱心满校园》,南面文化墙写满了《弟子规》《千字文》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营造出了一种心存感恩、心怀天下的浓浓的教育氛围。站在校园内,校长动情地说:“北采桑小学目前在采桑镇首屈一指,这都是永清和永亮他们兄弟俩的功劳,他们共投资五十多万元硬化美化校园、更换门窗、粉刷教室、改造大门,学校电路全面升级,教学硬件得到了全面提高,又为所有办公室和教室安装了空调……”他越说越激动,后来他干脆领我到他的办公室看了看。崭新的书橱和办公桌椅,墙上安着分体式壁挂空调,接着他又说,“这两个兄弟不管买什么都买最好的,一直说城里孩子有的我们要有,城里孩子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不能让农村的孩子一直往城里跑。”教室和办公室安装的名牌防盗门和塑钢推拉门窗,印证了校长的话。

    永清是我的初中同学,采桑中学87届19班的学生。当年在校时,他身材瘦小,不善言谈,成绩中等,同学们对他的印象仅属一般。当他发起那次三十年同学聚会时,说话幽默诙谐、妙语连珠、一言九鼎、雷厉风行,人也长得高大威武,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一段心酸和苦难的历程。永清也不例外。他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早早就随十万大军出去天南海北闯荡,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建筑工地,吃尽了人间的苦,受尽了人间的罪。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抗击风雨的能力。他由小工慢慢学成匠人,又从匠人荣升为管理人员,直到有一天他们兄弟俩能够共同承包土建工程。项目越做越大,现在已是资产数亿,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建筑承包商。

永清他致富不忘家乡,一边抓工程一边做慈善,除了捐助本村小学外,还每年在重阳节这天为村里的老人发放礼物,为村镇规划捐款、为乡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还有社会上的各种捐款等等,数不胜数。永清俨然成了我们同学中的骄傲!

走出学校,顺着一条干净的水泥路我们一直向东走,来到了村的最中央,每年庙会时唱戏的地方。俊萍说每年的三月二十六,正是草长莺飞、百花争艳之时,村里就会提前请专业剧团来唱大戏,当然,费用不用说,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都会积极主动地赞助,一唱就是好几天,让本村和外村的戏迷着实过一把戏瘾。

和舞台遥遥相望的是一座精美的小洋楼,俊萍说这是郭存有同学家的,可惜他已永远地走了!那栋刚刚落成的小洋楼似在深情地讲述着它的主人的一生。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家欢乐几家愁。看着这栋精美的小洋楼,不由得让人感叹,健康快乐才是我们的主题,凡事都想开点儿。

人啊,在世上其实就是眼前这个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郭永清、郭永亮、郭江峰、郭江波、王广宇、郭建军、郭法增等这些镌刻在舞台西面贤达碑上的名字,显然是生活在这个大舞台上成功的角色。当然也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那些父老乡亲。或许,富有的人家也有很多烦心事,而贫穷的人天天乐呵呵的,就看你如何“演绎”快乐这两个字。我想,大概用“知足常乐”该最为恰当吧。

当我们驱车离开北采桑的时候,我们又来到了“养心湖”,想再看一眼她的旖旎风光,突然听到一阵时远时近的挖土机的轰隆声,寻声望去,在半山腰,美丽乡村建设还在进行中。

我猛然一震,这不是新时代的“愚公移山”吗?山过不来,人就过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理想的执著和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那么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相信北采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相信家乡会变得越来越好!

呼瑞萍   网名春暖花开,安阳市司法系统公务员,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安阳市文明网》《安阳晚报》《安阳广播电视报》《大美林州》《慈善林州》《芝兰园》《林州夜读》等媒体及网络平台。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布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