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特刊】马江华 | 穿越时光隧道:端午节的传说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奔腾不息一万年,昂首高歌千重浪。绘就两岸风光画,广袤连绵鱼米乡。惊涛拍岸勇向前,沃野千里民族旺。炎黄子孙中华魂,巨龙黄河与长江。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江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

大约前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的岭南地区,临近河流与森林交汇处的一个原始村落,水稻田稀稀拉拉地散布着。几个头戴尖顶竹帽、肩披棕丝衫、腰围猪皮裙的先人,戴着用狗牙穿起来的手链,托着麻绳编织的渔网,赤脚走在波光粼粼的塘湖边,盯着泛起波纹的水面。

密林中,十几个用草绳捆扎乱发的先人,双手都紧握一把顶端绑着磨制尖石的木棍,拉开距离一字排开、悄悄地搜索前进。过了一会儿,密林深处隐隐传来了野兽断续的惨叫声,一群飞鸟从远处天空鸣叫飞散开来。

树林边,一人用木柄石斧把粗大的树木慢慢砍倒,截取了木质较好的一段。中间用炭火慢慢烧空,再用砂石磨光外面及棱角,最后蒙上牛皮并用多道麻绳扎紧。

入夏时一个月亮初弯的夜晚,随着羚羊号角呜~~呜~~声的召唤,古村落南边临近树林的一片空地中央,燃起了噼啪作响的一堆篝火。九根长圆木捆在一起青石支撑搭成的神案上,摆放着猪头、水牛头、羊头和稻米陶罐。这时,戴着牛头帽、右手持顶端雕刻菱形花纹尖嘴乌的蛇形杆法杖、左手拎着陶制摇铃的巫师出现了。十几人跟后面一起围着篝火,身体左右摇摆、两脚顿地后,双手再向前推出的同时,伴随着打鼓与击石磬的浓重节奏,齐口喊出浑厚与有力的低吟声。咚咚、当!嘿!咚咚、当!嘿!周围的人则跟着鼓磬节奏双脚交替着原地踏步,紧接着双手持木棒击地,节奏与舞者浑然一体。连续进行了五夜,每到半夜后才结束。天明后,大家又开始进行渔猎、采集野果去了。只有极少数的老人小孩孕妇,在村落里用泥条捏制陶器、制做生活用具、修缮房舍、烹煮食物。

此后,在长江以南的古百越地区,逐渐出现了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百越族。每年初夏的正午时分,在部落首领的召集下,所有到了成年的男子,聚集到神庙的中央空地上。神庙北面的凹形山壁上,是各色颜石绘制成巨龙盘绕形状的图腾。族长手执锋利的石刀,把他们长了多年的长发逐一割去。接着右手以箴刺皮,在每个人的左臂上扎出龙形状的图案。每扎一下渗出鲜血后,就用带有余温的木炭粉末揉擦。受礼男子必须咬牙强忍着,谁要是喊叫一声会被围观的族人耻笑,以后在家族里面也抬不起头来。这是意志的考验、也是勇敢的象征。

断发纹身结束后,排成五行的横向队形,每人平举双手接过顶端捆绑了磨制尖石的长棒,各自把左臂上还渗的血不断抹擦到木棒上,以示把自己的力量贯注到了木棒上。同时烧煮的陶罐里,是五种野味的肉汤,逐渐冒出了丝丝的热气,巫师把彩罐里积存的雨水舀进陶罐。陶罐重新冒出热气后,盛入五个绘制了人脸鱼纹图案的碗中,传给每人喝下一口汤,象征得到了百兽的敏捷与力量。巫师双手持法杖挥天又向他们挥舞了几次,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在木鼓节奏的引导下,每人左手上右手下握紧木棒垂直撞地,一齐发出“哈、哈”振耳欲聋的声音。这些接受仪式的成年人,身体就得到了自然界给予的神秘五毒灵符,可以战胜一切野兽和敌人,成为部族渔猎生产、保卫征战的中坚力量。

在扩展部落领地范围的过程中,来到了长江边。面对无边无际、涛涛重浪,他们开始择地搭建草顶圆屋,上山入林寻找食物。近黄昏时分,一人寻找到了一大堆的干柴,把干草编成鸟窝状中间填充絮戎做成引火物,用钻木取火法得到冒着细微火星的木燃屑后倒入引火物,象抚摸刚出生的小鸟般小心翼翼地吹燃,再成功点燃了木柴。几个人在费力地用石斧砍倒大树后,开始用炭火往下烧,在四分之一处逐渐向下开挖,保留一定厚度到中空,成为独木舟的形状。最后用炭火,在削磨光滑的侧面烧出了飞龙的形状。十几年过去了,终于制做成了十几只飞龙独木舟。

初夏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视线开阔,菖蒲青青、风平浪小。每条独木舟乘坐四人,族长与击木鼓者乘八人大舟在中间,在鼓声的感染与节奏中,大家血脉贲张、一齐奋力划着木浆、飞也似地向长江北岸冲去。

分批次渡过大江后,一百多人的精壮部落成员集聚到了一起。每人除了带一支绑尖石的近战木棒外,又到树林边寻找合适的树枝,制做了二根一米半长削了尖、前三分之一处削细颈的投标枪。这在生产力相当落后的原始社会,已是一支可怕的部族力量。在派出几个人出去侦察和寻找食物、几个人分点警戒后,一百多人分三组呈品字形聚集在一片空地上,相互挤在一起夜间取暖,并开始吃带着的肉干。

次日半上午,南岸又划来了独木舟,带来了几十支用干艾枝叶捆扎起来的长棒,以及几个陶罐和食物。几人到附近林中找来干柴,用湿木架在空地中央支起了陶罐,采集菖蒲放入,用手把江水捧入罐中。临近中午,入林侦察的人把带回的果实一起放入了陶罐,并向族长汇报树木中的情况。点燃了柴火烹煮食物享用后,一起进入林中找来大量的干柴。入夜后,族长派出十几人在几处轮流警戒。大火分成了九处,围着火取暧休养,剩余的食物穿在树枝上放在火边慢慢煨烤,火旁边放陶罐用来烧开水。

第三天清晨,用沙土掩灭了柴火,罐中的开水逐渐冷却。大家进食喝水后,一拨人乘舟带着陶罐和木鼓,一拨人带着艾棒和火把进入了江边树林中,族长带领一拨人和羚羊号角沿着江边,三拨人一齐向下游地带前进。

行走了一段路程后,突然间树木中几股浓烟开始向江边飘散。只见族长熟练地指挥江边与乘舟的两拨人,分别隐藏于浓烟正对面的两侧江边菖蒲丛中。原来是入林的那拨人点燃了艾捆发出了信号,不一会儿从树林中冲了出来,后面几十步远疾步跟着三十多个陌生部落族员,树枝叶围腰、披头散发、赤脚粗臂,身上薄层细密体毛。

观察他们跑到开阔地带距江边二百米左右时,号角急促吹响,两拨人同时冲出来斜向迎面夹击。追击的人听到号角后先是愣怔了一下,但由于没有收到退却的信号,惯性的作用与来不及多想,继续勇猛地向江边追击。这时木鼓声开始有节奏地打响了,咚、咚!咚、咚!夹击的两拨人调整为整齐的奔跑步伐,到合适的距离后,一跃而起几乎同时把手中的标枪投向目标。负责入林引敌出来的一拨人听到鼓声后加速拼命向江边跑,与追击的人拉开了距离,跳江潜水,隔几分钟探出头来张望情况。

追击人被突然从天而降的标枪雨打慌乱了,迟缓了脚步并极力格挡躲闪。而标枪刺中人体或者扎入地面后,即从细颈处折断而无法再次重复使用。如果跟着跳入江中继续搏杀沉浮不定的目标,在江水中体态动作受限制只有被围的可能,急忙向林中退守。此时,跳入江水中的人也纷纷游上岸来配合夹击合围。夹击中两人一组近战,格挡武器并猛刺对方腿部与胳膊,让其仅失去攻击能力和行动能力。十几分钟惊心动魄的激烈争斗后,一条血迹斑斑洒洒,从江边一直延伸入北边的树林中。

三拨人重新汇集,点燃了火把与艾棒,排品字队形搜索血迹向林中前进。寻找到聚居点后,剩下的人群已经没有什么威胁性的攻击力量了。人烟的稀少,附近也没有可以增援的部落,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拼杀后,因受伤失血和惊恐选择放下武器匍匐在地,以企求保全自己和族人。

把这些人反绑后押送江边,乘独木舟分批渡江。集中到神庙前跪下并把头抵着,而孕妇则单独集中坐在后面。在族长的指挥下,几名巫师把艾叶淹入热水中浸泡,擦洗他们的左臂后,开始进行断发纹身仪式。而孕妇则把她们的头发盘起,并插上雕刻了蛇纹的木簪子。随后这些男子由专人带领监督,开沟挖渠、犁田插秧,并在村落南面固定场所学做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妇女则被带领到村北房舍,教授制做生活用品、蒸煮棕叶糥米包。

转眼间三千五百年过去了,黄河流域部落后人“蛇身人首、头有犄角”的伏羲出现了。先后征服了其他的八大部族,取各部落的图腾特点:鲸之须、蛇之身、虎之眼、巨晰之腿、苍鹰之爪、红鲤之鳞、白鲨之尾等组成了一个共同敬奉的新图腾—龙。此后独木舟上龙的形象,出现了变化。同时吃粽子的习俗,也逐渐扩散兴盛起来。

三千年后,敬奉龙图腾的原始民族逐渐延伸到长江下游流域,扩展成为一片更大范围的领地。在一次渡江中,突然狂风大作、波涌浪急,十几人连同数百个比拳头稍小棕叶糯米包全被掀翻落水。情急中拼命抓住独木舟不放手,精疲力竭地游回了江南岸。剩下的几人,沿途一路做下标记,经过数天循江边向上游返回,向巫师讲述了惊心动魄的经过。"这肯定是触怒了水龙神!"几个月后,临江高岸上建起了水龙神庙,按时奉上供品和祭祀。以后的渡江中,在最大的舟首拴上一只野鸡,不仅击鼓以最快的速度划浆渡江,还要向江中抛洒一定数量的棕叶糯米包到江中,祭祀水龙神以求平安过江。

约在4700多年以前,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长有四张脸孔的黄帝姬轩辕,联合黄河中下游善于用火的姜姓部落首领、牛首人身的炎帝,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与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蚩尤展开了激战。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并请来上天助战,面如牛首背生双翅、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的蚩尤兄弟战死,部分东夷九黎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汉族的最早主体。此后产生和统一了以龙旗为标志的新图腾,华夏从野蛮走向了文明,黄帝、炎帝、蚩尤,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大部落联盟开创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先河,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进一步大范围传播开来。

悠悠岁月流转,中华大地上五月初夏龙舟竞渡、吃粽子、插艾草和菖蒲等古老习俗代代传承,成为了今世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盛大节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一习俗逐渐演化为经久不衰、别名繁多的端午节,更成为了全球华人的民族传统庆祝节日。

马江华    网名踏浪,1971年生,河南财经学院毕业,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林州市诗词学会会员。爱好诗词、音乐,诗词散文作品发表于《芝兰园》《林州诗词微刊》。人生格言:今天能完成的事情,决不推到明天!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网图提供证明付酬   打赏>10元付酬   <10元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