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30】申向利 | 记忆中的农贸市场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东升书画”杯“老林县那些事”主题征文

【原创首发】作者  |  申向利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农贸市场门朝东,迎接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缕阳光。

农贸市场和商业街比邻,是老林县的“金融圈”。一个农民,你可以找不见县政府,不能找不见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一站式购物”。在商业街东头路北、盐业公司北面,现在叫“亿购商城”,曾用名“新光彩购物中心”。

“农贸市场”是她的小名,她的大名叫“农副产品贸易市场”。

80年代的农贸市场,一进大门是一条宽宽的道路,人们可以自由地把货物驮进驮出。

那时国营商店多,卖东西都不搞价。

农贸市场东西为啥便宜?窍门就在这里:这里的东西都能搞价儿!要是擅于搞价儿,确实能买到很便宜的货物。若不善言谈,搞价儿比搞对象还难。

于是逛街买东西就需要找伴儿,比如消息比较灵通的、上街比较多的、眼光比较时髦的,最好能搞价儿!起码也得会聊天。会聊天会让“谈判”气氛很好,增加了感情,买家觉得聊得这么欢,就不好意思不要,就图个合作愉快吧。走时还说,“再来你可得给便宜啊!”或商家就不太考虑利润了。比如一个商户,24元进的货物,25元就出手了。老婆说他不够数,旁边商户也说:“都这么卖,会顾着不会?” 他却说:“小娘儿们不走,黏黏搭搭哩,给她一个吧,就当给她捎了一个。”

刚买了货物的俩人就一蒯胳膊,迅速离开,一拐弯儿,俩人对视,“哈哈哈”笑上几声。今儿可没有买亏!

后来的顾客们,知道能砍价,就越砍越厉害。一是怕花冤枉钱,再是怕人家说“老实头”。商户也就得往高处喊,预留买家砍。最严重的时候都有公式的,叫做:“除二减三”。就是商家喊的价格除以二,商再减去三,比如,商家喊价30元,那么,12元,这个价格大约就能买上了。

说到童装,解放式的 “小军装”是最流行的。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小学毕业的小学生都能穿一套漂亮的军装:橄榄绿的布料,红红的领章,红红的肩章,还有金黄的细条儿沿在肩章上,沿在袖口上,四个兜,全带盖儿!

小孩儿穿上,自带光芒

路北,是裁缝区。锁边的姑娘飞快地踏着锁边机,上身却能保证纹丝不动,两手有条不紊地送着布料,锁边机好听得“哒哒哒”地走,只见切刀上下,压脚还会“很有眼色”地自动抬起。

我一直奇怪,那个压脚为什么会自动抬起来?就站在旁边看,越看锁边的姑娘锁的越快,好像有意给我表演。后来终于发现右边膝盖那儿有个圆片,该抬压脚时,腿就往外一撇,因为杠杆原理,压脚就抬开了。我长舒了一口气。那个在踏缝纫机的姐姐却笑了,说我:“小闺女,瞧懂了没有?来这儿学裁缝吧?”

那时候女孩出了学,学裁缝是个热门,就像后来学电脑、现在上大学一样热。裁剪学校很多,也有很多直接到这样的裁缝铺学手艺的,那时信的是:艺不压身。那年月,裁缝铺用丰富多彩的布料,打扮出了靓丽的林县人。

有裁缝铺,就得有卖布的,在市场西南角。过年时,缝个上衣,做条裤子,就在这儿踅摸布料。

那时的冬天冷的正宗,是需要穿棉袄的。棉袄外面罩一件“小领子布衫”,中式的竖领子,没有口袋,唯一的装饰就是那五对布盘的扣子。直念念,展展样样,就是好。

那年冬天,我去扯上衣布料。转了一圈没有合适的。蓝色的不热烈,红色的不宁静,浅色的不耐脏,耐脏的不美观。因为一年才整一件新衣裳,所以想整成十全十美的。但总不能如愿。最后买了蓝色带图案的,还是妗子帮我拿的主意,再不拿主意就买不上了。布结的扣子是我自己缀上去的。本来是母亲管缀,母亲的针线活儿一流得好,但母亲太忙了,我就自告奋勇缀上了。缀的并不好。但很有意义,我哄自己说。

95年左右,老农贸市场翻盖一新。再后来,又翻盖一次,就是“新光彩购物中心”,现在已是“亿购商城”。砍价已成历史,又都定价了。农贸市场,也完成了她的使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块热土,依然在绽放新的光彩!

申向利  芝兰园特邀撰稿人      

爱好文学,不忘写作初心。有作品发表于《安阳晚报》《红旗渠文学》《蒲公英》《芝兰园》等。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网图提供证明付酬   打赏>10元付酬   <10元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