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李保富 | 红 土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李保富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鲜红的五角星和红领章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诱惑,但最终因身体原因与它失之交臂,阴差阳错地我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

1972年底,19岁的我从采桑中学(林县十五中)高中毕业。由于有“高中毕业生”这个头衔,大队在选拔民办教师时,我有机会成了一名民办教师,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也算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

为了胜任自己的工作,我虚心学习,像一块海绵充分地吸收有营养的水分,不到三个月,已能够独立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了,年底在全基点的统考中,我教的班级成绩获得了第二名。73年,全县推广“三算教学”(即在小学三年级以下的班级推广口算、珠算、心算),我所教的班级有幸成为试点班。为了推广好这一新生事物,我先后到茶店、土门等地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摘抄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公社教改组向全公社及时推广了我班级的“三算”经验,并在我村召开了现场会,让我进行观摩教学。公社领导、各校校长和有关班级老师出席了会议,从此,“三算”教学在全公社遍地开花,我也被评为公社模范教师。

1974年的一天,我正在给学生上课,忽然接到通知,要我到十三里地外的采桑中学担任高中老师。那一刻,我怔住了,这不是做梦吧!我刚刚高中毕业没多久,教小学也才二年,教个小学还凑乎,真要去担任高中老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那真是拿竹杆捅天——差的不是一截二截。

原来,那年采桑中学高中部招生时,原计划招两个班,但广大群众要求上学的呼声越来越高,经公社党委研究决定再扩招一个班,采桑中学的高中师资本来就不足,再扩招,师资力量更是捉襟见肘,依靠县里分配公办教师显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从现有的民办教师队伍中选拔两名高中教师,这在当时曾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采桑公社也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

“没有朱砂,红土为贵”,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语。

冷静下来我仔细思量,能力胜任与否暂且不论,现实问题是还要离开本村,家里的忙一点也帮不上,条件仍然还是民办老师身份,每月30个工分,生活补助13元。怎么办?是勇敢面对,还是临阵脱逃。我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我能行吗?我一遍遍地问自己。最后,横下心来:面对挑战!这如同上战场一样,即使打败了,也比那不上战场就当逃兵的强吧。

事后才知道,让我去教高中是我原来的高中校长赵中庆和我的高中老师推荐的,分配我的任务是:三个高一、三个初中的物理课。说实在话,我的强项是语文,但缺的是物理教师,我也只有“红土为贵,勉为其难”了。看到我的畏难情绪,我上高中时的班主任邓卯辰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保富啊,你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这是公社党委、学校领导、你的母校老师对你的信任,千万不要辜负了他们对你的期望,不会可以学,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里都是你熟悉的老师,可随时向他们请教,可以边干边学嘛!”他的话极大地鼓舞了我,我就像加足了油的发动机高速旋转起来。

初次给学生上课的情景,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群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学生,有的个头甚至比我还高,猛一见真的有些胆怵。但一看到他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又让我稳定心神开始授课。只是几节课过去,我发现精心准备的教案在课堂上用不上,我累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但学生们听的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对自己能否胜任高中教学也产生了怀疑。对此,校长赵中庆并没有指责,而是耐心开导我:“你可以多听听老教师的课,看他们如何科学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通过认真听课,我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原来教小学的那套方法现在根本用不上。过去的那种“满堂溉”“填鸭式”的教学只会事倍功半。应该采用灵活的“启发式”“互动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题找到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也慢慢喜欢上了我这个“小先生”。

在讲到电力的发、供、用这一章节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农村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发电机,只知道电灯明了就有电,对电力原理一窍不通,单靠照本宣科、空对空的教学收效甚微。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电力的工作原理,我带领80余名学生走出校门,到舜王峪水电站参观学习,邀请工人师傅现场讲解发电、供电、用电的全过程,并重点指出交流电是发、供、用电统一时间完成,具有不可储存的特点,在输送过程中,就像自来水一样通过升压、降压流到千家万户一样。通过现场观摩教学,学生看得清、听得见、弄得懂,达到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非常满意。

看到我已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了,学校领导进一步给我压担子,75年初,学校又让我兼校团总支书记,为了搞好团的工作,我邀请当地的老贫农、劳模、志愿军老战士到校给学生上团课,讲革命传统,控诉万恶的旧社会,使团员的阶级觉悟迅速提高,要求入团的进步学生越来越多,学雷锋、树新风的空气空前浓厚,当年即发展团员120名,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干劲的团干部,像于报生、李怀增、秦松波、秦渠生等同学走上了团组织核心岗位,团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成为一支生龙活虎、充满朝气的青年突击队,团总支连续两年被公社团委评为模范支部,我也被评为优秀团干部。

后来,因村里教学重组,我离开了采桑中学。在采桑中学执教经历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可以说整整影响了我的一生,那些老领导、老教师和同事们的音容笑貌还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多少次梦中重逢,多少次又重回到熟悉的讲台,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他们教会了我知识,还教会了我做人,也给了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使我这块“红土”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我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半世纪的风雨走过,我庆幸我曾为我的梦想努力过、拼搏过。人的幸福并不在于得到什么、拥有什么,而在于享受并经历的奋斗过程,成功与否都在其次,关键是那种风雨过后见彩虹的愉悦心情,是任何人都体会不到的。

——  The  End  ——

李保富   林州人。爱文学、爱音乐、爱体育、爱书法、爱生活。性情中人,兴趣广泛,退休后,从未感到过失落,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成熟,抛却功名利禄,挣脱了名缰利索,远离了尘世喧嚣,进入了净土世界。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