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荐读】马保吉丨再来齐家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马保吉(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国庆节学校放假了,三号早起,本打算去地里采摘花生,却接到了齐家支书有福打来的电话。说今天老于要陪同开发商来齐家考察开发项目,让通知我一同前往。通情达理的老婆,二话没说,便欣然准许,吃过早饭,她一人推起小铁车独个忙去了。
            
于书记离开东姚二十多年,我们一直未曾谋面。老书记还流露着当年的风采,热情爽快。虽然我和吕作家未曾见过面,但印象中却并不生疏。今年以来,我往返石大沟很平常,小沟大站墙上的绝妙留言,让我有了对吕作家的最初印象。之后,一些熟悉他的朋友们,都不无自豪地谈论他,所以有深刻印象。他创办的《芝兰园》公众平台,红遍林州,出彩河南。我有幸借《芝兰园》一席之地,发表过作品,也受到于书记的关注。所以,我对吕作家,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车上,我和于书记一边叙旧,一边分享着白象井山水文化意趣。
        
上来大丫壑,拐过娥盼沟,就进入了齐家地界。拐弯转岬兜几个回环,路上路下,坡上岸上,都成了香椿世界,经过技术平茬管理,矮化平展,青枝绿叶,茁壮茂盛。我们一同感叹香椿树颇具适应性的坚强生命力,也油然感叹任建昌老师对香椿林的“匪”性比喻妙不可及。
        
之前,陈才生教授、于书记、吕作家和任老师等一篇篇抒发齐家风情的大作,无不拌和着独特香椿味道而沁人心扉,潜入心田。
         


转过几道弯来,美丽的齐家村尽入眼帘。车停到村委会广场,村干部热情相迎,老支书齐四和用锁以及老村干部水山等都闻声而出,热情欢迎。老上级、老部下、老朋友,见了面格外亲切感动,流露出的都是一往情深的感受。
        
进了办公室,大家围坐下来,于书记简要介绍了各位的来历,并请水山同志介绍了齐家概况。
        
随后,大家一起走出办公室,到村里感受山村风情、齐家魅力。
        
在原先的大队部礼堂前,大家欣赏它的风格,感叹它的衰落,听老支书讲述它的兴建和兴盛,也领略于书记和云疆老总的开发利用设想。在场众人,都是高兴之劲儿起自心底、溢于言表,感动不已。这是文革前后大集体生产时期的公共建设物,一律青石到顶,匠技打造,石拱圆顶门,别具一格;木结构两坡起架,蓝色小瓦封顶。室内面积近百平米,是齐家大队开会、唱戏等大活动的公共场所,也是齐家村鼎盛的象征,更期待它成为齐家再现度辉煌的起点。
        
离开礼堂向北走,老支书们一边领路,一边指点介绍。老庄门遗迹、祖居遗迹、倒座楼遗迹、九门相照老院址 ……顺便也看到了许多老物什、老家俱和老磨碾等难得一见的原始古物,并且亲眼目睹古老山村生活家居的建筑风格,品味了古村落的内涵风韵。
     

 
期间,农家小院别致多奇,笔直高大的梨树;路旁岸上古怪出奇、形状独特的瘿槐;摆在农户门前的自然奇石,或像一只带锁儿的乖猴,或像一条仰头翘尾的卧狗,自然天成,形似神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走进一家小院,典型山村家居四合小院。形式相当符合风水布局,堂屋做主,东西厢房,东南常生门,中间设厨,过道里角烧火灶台,院内面积不过十平米。小院虽小,干干净净,与纯青的石艺墙体相辅相成,显得精致漂亮,温馨典雅。
        
正当大家被小院风情所陶醉时,堂屋里走出了一位年迈九旬,精神䦆铄的老太太。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出门来径直到我跟前,说起了我父亲。
        
这家说起还是我亲戚,老人的儿媳妇儿我该叫表姐,老人们以前也经常串亲走动。小时记得姨父姨母给我家送香椿吃,至今对齐家香椿有亲切的记忆,皆来源于此。
        
老人的老伴,叫齐立兴,齐家村的首任支书,在任近二十年。当时他与洪河村的刘浩生、董坝村的陈玉林可谓东姚公社村支书队伍中的三匹黑马,响当当,硬邦邦,出类拔萃。老人也是闻名全公社的贤内助,在东姚很有名气。齐立兴早年参军,征战广西,与老伴相亲成婚。老齐复员回乡,老伴舍弃父母家乡随夫而来,他们的爱情佳话,一直在当地传颂。
       
我父亲,也是一位老军人,征战云南后复员回乡当了近四十年的村干部加上他们有着同样的军人和村干部经历,所以有共同语言,感情不菲。老齐去世已有三十多年,我父亲活了九十二岁,去世不到三年。前几年,老人们见到对方村里人,总爱相互打听打听。老太太身体好,爱走动,所以,偶尔有见到她的时候。
        
如今,再见老人,自然想起了父辈的人,对老人更加尊致,情不自禁将手机快门对准了老人拍下这张照片!
         
出来小院,大家顺着老圈门走出来,近距离感受小村古文化品味。
   

    
齐家村的三教堂,是方圆百里的、原始特色的三教庙堂。始建于明朝早期,敬奉着道教、儒教和佛教三位祖师。
        
庙堂建在石板地上,背靠神龙灵龟之成相,面临绵鱼吐余之泉池,朴素的建筑,典雅的风格,窝实的场所,几块竖碑记录了历史,“千秋万柏”诉说着古老文化精神。进门来,左面的柏树,一反常态,修直而高扬冲向青天。左边的秋树,老气横秋,不离不弃,整桩树干三分之二已干枯,只有三分之一在维系生命状态。上面枝叶茂青,有一股不服老之气,春天里,照样繁花盛开。

小庙西,座立着一个朝天眼石狮像,别致出奇,可能就是山里人靠天吃饭的农耕文化的一种心理期望吧。还有一个朝前眼的石狮流落在文物局,它们是一个组合,其中的文化意味,我想留给大家体会,也许见解更合适中肯。
        
庙门前的绵鱼池,被聪明的齐家世代誉为神传典故。说是,这池里的水从来没干过,每逢干旱之久,村里人,就将池里沉物掏干净,就会喜降甘霖。这水边自然形成的绵鱼造形,活灵活现,形象逼真。成就齐家自然文化——吉庆有余。
          
中午十二点,大家顾不上吃饭。于书记带领大家驱车赶往东齐家参观学习。其实,东西齐家是一家,只是中间隔着一道山岭无法通车前往,所以,得绕道回来转个大圈。

        
齐家近邻,我不生疏,常来常往。但是,一回有一回的感受体会。齐家人的热情好客,于书记的心系齐家,云疆老板的慧眼识真,大作家的再次光顾,我跟随为伍,很是庆幸,确实不虚此行。

——  The  End  ——

马保吉   文化爱好者,林州市东姚镇白象井村人。高中文化,一九七六年毕业于林县六中。已创作散文三十余篇,诗歌二百余首。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