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域文化】刘庆伟丨西望太行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刘庆伟(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在老家的小院里,每天见到的第一缕阳光,不是来自东山上的旭日,而是来自西边太行山上的那一抹金黄。先是最顶端处有了一丝金灿灿的油彩,油彩逐渐向下方也向更大的范围扩散,巍峨的太行山在太阳的涂抹下,逐渐变成了金身,仿佛天地间最大的一尊佛像。佛像般的太行卧坐西边,和东边的红日两相辉映,凡是看得见红日的地方,就能看得到太行。
    
远眺太行,总会产生离它很近的错觉,其实离真正的太行山还是有一大段距离。站在自家的楼顶上,目光要穿过密密麻麻的房舍,穿过高高低低的梯田,也穿过大大小小的山头,还要横跨绵延的公路和铁路,在目所能及的尽头,在与天一般远一般高的地方,才能看到伟岸的太行,它像是赫然树立的一道巨大墙体,笔直地撑向云端,挡住了所有的目光,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要人向西抬头,躲都躲不开,它就是西边的天空,谁的眼睛能躲得开天空?灰褐色的巨大山体横贯南北,草木葱茏的平缓地带和陡直的花岗岩带交错在一起,层层叠叠,忽明忽暗,像无以伦比的天梯,又像是大自然建造的楼宇,直抵九霄云天。
    


一马平川的地方总是一览无余,除了平淡还是平淡,了无惊奇。起起伏伏的小山只是一座又一座的重复,即便走马观花也会意兴阑珊。但远望太行,却如同人间看天上,遥想无穷无尽。太行之大,足以包罗万象,那层峦叠嶂的深处有着怎样的瑰奇?那直抵云端的奇峰有着怎样的无限风光?白云深处是否有古风古朴的人家?山的那一边,是否有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想着想着就心驰神往,就心痒难耐,就想要走近它。
   
奔着太行一路向西,总会有一个疑问,远远看去笔直陡峭的太行,人要怎样才能登上去呢?不禁有了李白“难于上青天”的感慨。想那太行壁立千仞,人立于其下,犹如微信开机中月球上的人仰望地球的画面,大自然之神工鬼斧,人类之渺小无力,生动而具体。越往前走离它越近,却没有见到直插云天的山峰,只有掩映在郁郁葱葱山木后的连绵的奇峰,它们高高地矗立在青翠山脉的尽头,需要人努力仰起头来看,犹如看天边的云彩。远处看太行山和天混为一体,近处再看,天还是天,只不过相比平原,天退缩了很多,太行硬气地向上天争取了更大的空间,顶天立地巍然屹立,成为群山的旗帜和领袖。它毫不掩饰自己的大气,让山下仰望它的人也跟着开阔了起来,心中装满了这天地间的大美和庄严。向前走向上走,不是羊肠小道,亦非石阶天梯,反而是阔气的公路盘旋而上,几度山穷水尽,转眼柳暗花明,弯弯曲曲来回折返,一点点儿爬向山顶。如果不是有了公路,人们该如何攀登太行?
    


看看前头遥遥不尽的路,抬头望望高远的山峰,忍不住会想,在路的尽头山的顶端,应该有一个世外桃源吧!它与世隔绝怡然独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且人人都有着陶渊明的恬淡,“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么想来,看那山顶的浮云都有了几许仙气。仅行至半山腰,回望脚下,已是一览众山小,整个林州大地也尽收眼底,仿若俯瞰苍生。乡村田野星罗棋布,楼宇厂房鳞次栉比,阡陌交通四通八达,一切都是生机盎然,一切都是生生不息。人们每日穿梭期间,东走西顾奔波劳碌,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而此刻登高远望自我生存的整个环境,就像突然站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空间打量低维世界,瞬间洞悉了所有的运行机制和秘密,也释怀了所有的心头郁结,和广袤的大地相比,和伟岸的太行相比,人类的那些小九九又算得了什么呢!
    
太行山中有一个直立如削的高峰,成为了国际滑翔基地,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站在太行之巅纵身一跃,如大鹏展翅,人就翱翔在天空之中了。这是人对太行的征服还是太行对人的馈赠?没有谁能说得清,也不必说得清。太行就在这里,从地质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了240多万年的历史,从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到现在的每一代人,都会不断地仰望它,审视它,也不断地琢磨它,甚至是改造它。人类意志和它的碰撞能产生红旗渠这样的伟大工程,人类心存敬畏与它和谐共生,更是一副大美的人间画卷。
    


登顶太行环顾宇内,一定是另外的一番眼界和心境,可惜我没有这个经历。但我想,屹立在山顶的人们肯定第一眼看到了东方的红日。

——  The  End  ——

刘庆伟  笔名鹤楼浅唱,林州市河顺镇马家山人,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