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域文化】午马未羊丨林州婚礼三十年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三十年前,谁家娶个媳妇,一把咸黄豆就对付了街坊邻居,如今娶个媳妇各种糖果、干果、炒货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三十年沧桑巨变,家乡林县早已经变成了林州市,而最能体现老百姓生活变化的婚礼,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

唯一不变的是那锅肉菜大米饭!林县人民对大锅饭一如既往地热爱。一九九零年,为了我哥结婚当天的这顿丰盛的“大锅饭”,父亲一口气赶回来两口大活猪,其中一头是我“老二哥”家的。那年冬天除了猪肉,猪杂碎家里有很多,外带还把我家那十几只鸡都宰了,送到了吊桥卤煮。
       

娶亲至今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从“三媒六聘”简化来的,一般有媒人,有定亲仪式,互送生辰八字庚贴,合婚后择日完婚!典礼头一天上午或下午,女方有十余人(必须双数)前往男方家“摆柜”;晚上,新女婿由姐夫或姑父陪同前往女方家“吃扁食”。婚礼当天新媳妇进门后会“上头”,表示已经“出阁”“嫁做了人妇”。接着吃不熟的“饺子”,被问:“生不生?”答:“生!”

女方娘家来人被称为“新客”。新客是头等贵宾,午餐也最丰盛,所以都喜欢当新客,好吃好喝一顿后还有“小礼钱”拿。当然,无论男方、女方家宴请都得有“陪家儿”,这就是由各自家中有头有脸儿的、辈分身份高的、能说会道的人出面了!
        

新郎迎娶新媳妇当天,必须准备一块“大肉”送给女方,这是“离母肉”。女方嫂子会给新郎挂一块镜子。女方来时捏一把“手电筒”!这就不知道是为了啥了。新媳妇三天后会“回门”,第九天再叫一次,这个习俗是“回三对九儿”。这一切完毕后,婚礼才算圆满结束。
           

而现在因为禁放鞭炮,由军乐团或者锣鼓队取代。林县婚礼上,少不了用玉米粒儿砸新郎官的风俗。被砸得再狠再疼,新郎官也心甘情愿,因为这是殊荣和专享,人生独此一次。砸人的也脸上笑容满面,大家欢声笑语。婚事往往和冬季分不开,因为只有冬天闲了,才是娶亲的最好时节。一入冬,就会有媒人忙碌的身影,就会有羞答答的大姑娘和穿着整齐、发型纹丝不乱的小青年们见面的场景。
         

小时候的婚礼,叫娶“新媳儿”!是记忆里姐姐拉着我中午去吃的那碗“肉菜大米饭”。三十多年前条件简陋,碗筷都盛放在荆条编的箩头里边。竹筷子都不充足,就用高粱、黍蜀秆儿,剪成筷子来用。
      

从我记事起,家里第一个娶进老宅子大门儿的,是我叔伯大嫂。婚房就设在祖宗清朝年间盖的堂屋东头两间内,也重新“装修”了一下,就是“裱”了一下屋内顶棚,又叫“仰尘”。裱顶棚离不开“龙骨”——苇子,九十年代初期,林县城还有“赶会”卖苇子的,后来就彻底消失了。

大嫂娘家住我家马路对面,五十米左右,所以进门是走过来的,只用了一挂鞭炮,她的嫁妆是一口柜子和一个木箱,几床棉被,整个婚礼花费三百。
      

叔伯二嫂八七年进门,已经开始用汽车了。那时候的男方家里招待邻居还不是瓜子花生和糖块,仍然是一把咸“黄豆”。邻居朋友的礼品真是五花八门:暖瓶、茶壶、脸盆、被面、床单、枕巾、毯子……大都印着红双喜的图案。

被子、褥子是重头戏,河南人俗称“铺的”“盖的”!无论男女双方家长都会非常认真选购,被面儿、粗布、棉花,共计一口气缝制上二十床左右。都是“新里儿新表儿新棉花”!结婚当天被角都会缝裹进花生、红枣栗子——寓意早生贵子!
     

九零年我哥哥结婚了,那时候的服装非常朴素,都是裁缝缝制,顶多面料好了些。男方是一身崭新的笔挺的中山装。女方一般是件颇具中国传统服饰特点的对襟小圆领盘扣红袄,带一个纱巾,蒙一个红盖头。

中午拜天地时,最传统的习俗就是“撒五谷”,五谷,象征着“五谷丰登,人寿年丰”,也是农耕文化在河南的传承,敬畏天地,敬畏土地的必要仪式。第一拜,既不是父母,也不是玉皇,而是面向北边,毕恭毕敬地向党中央和主席敬拜。这一点我记忆深刻,我共产党员的老爸更是这样要求的。之后就是依次向远近长辈亲属,街坊四邻磕头。长辈们则或多或少的给磕头钱。往往这也是“逗乐”的机会!老远就能听见,念磕头单儿的拖着长长的尾音儿,大声喊道:“给他桥西村儿的三姑父、三姑磕……给他小菜园的二姑父、二姑磕……给他安阳的四舅、四妗磕……给他郑州的小姨父、小姨磕……”、“再磕一个……”大家时不时哄堂大笑……
       

哥哥当年迎娶嫂子,借来了一辆较高级的“上海牌”小轿车作婚车,一共去了六辆车已经很气派了。嫂子的陪嫁是梳妆台、连桌、高低柜,大沙发……几口大旅行箱等等,满满一工具车。到后来拆迁时,扔都没处扔,白送都无人要,当柴烧都嫌不着。

为了给哥哥做家具 ,父母请来了木工、油漆工,在院子里支上电锯,什么大床、写字台、床头柜,还有组合柜,这些名词放到现在都显的搞笑,但是当时都是非常时兴的家具,缺一不可。都是榫卯结构,比现如今的螺丝接复合板的家具结实多了。

哥哥结婚买了一辆凤凰“大链盒”自行车,自己也很想有一辆,终于最后这辆假货还是“溜”给了我,成了我高中时的坐驾。
              

林州婚庆三十年里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父老乡亲们对婚礼的重视和婚礼现场热闹喜庆的气氛!
          

不变的还有豫剧“朝阳沟”那高亢明亮的唱段,和只有河南人能理解、能接受的“婚礼进行曲” 性质的传统豫剧。如同唢呐独奏“百鸟朝凤”一样,欢天喜地!

 
——  The  End——

午马未羊    河南林州人,爱好文学。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