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说窑第 二中记载:磁窑,出磁州,宋时所建。器有白釉,有黑釉,有白釉黑花不等,大率仿定居多,但无泪痕,亦有划花凸花者,白釉者俨同牛乳色,黑釉中多有铁绣花,黑花之色与贴残之膏药无异。寥寥数语,简洁地概括出磁州窑的特点。 ![]() 磁州窑遗址是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市磁州窑遗址西南40公 里磁县及峰峰矿区境内,是宋元时期北方著 名的民间瓷窑,因其古代地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装饰艺术以黑白对比鲜明为特点,其独树一帜的烧造技术,对我国北方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 尽管磁州窑器胎釉粗糙,格调朴拙犷野,使之不为当时上层社会的重视也很自然;但其反映出的民间浓郁生活气息,却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 磁州窑产品狂放无羁充满浓郁的民间色彩,在宋瓷中独竖一帜。所产瓷器除有黑、白、单色外,还有白釉黑绘、白釉绿斑、白釉剔花等。品种之多独步瓷坛。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品种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孩童钓鱼、池塘赶鸭等,题材丰富而清新, 纹饰线条流畅豪放,深得中国水墨画神韵,借助生动的笔法,娴熟 的技巧充分表现出厚重的乡土气息和奔放四射的生命张力。是制瓷工艺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极度结合的典范。深受当时北方地区人们的喜爱。但我们在墓子坟中发现的这些器物却并非如此精美。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是中国瓷器历史赋予彭城崇高的敬意,在彭城以北20公 里的地方,是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也就是后来的“磁山文化”,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深厚的古陶瓷文化成就,造就了磁州窑在民窑体系中的代表性地位。 ![]() 磁州窑白底黑花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瓷器从用刀在坯胎上刻、画的“胎装饰”转变成了用笔画花为主的“彩装饰”技法上来,因此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同时,也把我国的陶瓷工艺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丰富和开创了我国瓷器装饰的新途径,为以后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础。 曾经辉煌,历经几朝风雨仍不甘就此偃旗息鼓,芳华逝去,依旧窑火不息。一件陶瓷艺术品,要经历原料开采、加工成型、装烧、装饰的千锤百炼、反复雕琢,可能还会几经辗转漂泊,才能呈现于世人面前。它并不只是一件冰冷的器物,它身上承载的是无数匠人的呕心沥血,烙下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
|
来自: 新用户3670525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