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墨二中:世事兜兜转转,对您的爱永远不变

 智者1111 2020-07-31

消息一出,最兴奋的当属历届即墨二中的校友了,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班级群顿时热闹起来,有过即墨二中工作经历的老师们感慨地说:“今晚应该庆祝一下!”

回首即墨二中一路走过的路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

熟悉即墨近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即墨县解放之前,现在的即墨东半部以店集金口为中心已经逐步解放,成立了即东县,即东县的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和民生事业都比即墨县开展的早,即东县直到1956年3月才撤销,划归即墨县。

1952年秋,即东县在美丽的丁字湾畔、昔日繁华的金口港金口村建立了即东县第一所中学——即东中学,招收初中班,这就是即墨二中的前身。因此,后来的即墨二中校歌中有“青山育劲松,五龙河出蛟龙”的歌词。

1954年夏,即东中学由金口迁到即东县驻地店集。1956年3月,即墨、即东两县合并,“即东中学”随之改名为“山东省即墨第二中学”。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班,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

1971年学校管理体制改为县社双重领导,学校随之更名为“即墨县店集中学”。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即墨二中被确定为即墨县重点中学,校名又改为“即墨县第二中学”。1981年学校被确定为青岛市重点中学。

此后即墨二中创下了一届届高考的辉煌,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当时,即墨二中与即墨一中都是学校大门朝北,因而在民间有了“人才北(辈)出”的说法。不知后来即墨建设了许多大门朝北的学校是否与此有关系。

2014年,即墨萃英中学成立,原即墨局属重点中学即墨二中迁入萃英中学,原即墨二中校址由原即墨五中接管,名字就叫“即墨二中”,成为非重点高中,即墨五中撤销。

实际此“二中”,非彼“二中”。

说完学校的故事,再说一下我的“二中时代”。

1988年秋季,我们一级共8个班进了二中上高中,那时二中已经没有了初中班,就是三个高中级部,每个级部8个班,每班50人左右。我们是最先到教学楼上课的新生,以前的师哥师姐都是在青砖砌的苏式的平房里上课。

我们的宿舍也在青砖砌的平房里,每个班级男生2个宿舍,女生1个宿舍,都是上下通铺,每人可以分半米的空间,晚上睡觉都是枕头连着枕头,一个人身上招了虱子,不几天,全铺都会传遍。

平常,宿舍里的味道是脚臭味,到了春天,则会混合着大葱味。大葱是用来就饭的。

那时的伙房分学生灶和教师灶,教师灶是教师们各自排队持饭钵领饭,学生灶是每班安排了值日生到食堂灶间领饭。值日生都是在同学们还没回宿舍时从教室直奔食堂。伙房的师傅们已经根据各班预订的数量分好了馒头,盛在一个硕大的铁盆里,盆的颜色已看不到原色,是脏乎乎的灰垢色。菜一般是白菜汤、土豆汤(土豆不刮皮那种)、茄子汤,一个班一桶或两桶不等,多数同学为了省钱都是中午订一顿菜,早上晚上吃自己的咸菜或大葱。

伙房的师傅们用长把的勺子从大铁锅中舀菜汤,两个值日生一人一桶拎回宿舍。此时,同学们的饭钵子已经整齐的排在宿舍外面的地上,值日生负责给大家均匀分上。此时,订了菜的同学都三猫瞪着六个眼,看着菜桶里那几块少的可怜的肥膘肉能否被舀进自己的钵子里。水也是男值日生从锅炉中拎回来的,吃完饭,用热水把菜钵子里的每个油花都涮进肚子里。

应该说我们那时还是幸运的,饭是白面馒头,师兄师姐们可能还吃过窝窝头。当然,1990年麦收季节那场罕见的连阴雨之后,麦子发霉,我们也吃过一阵窝窝头,并且,每次放假回家,还要从家中带了麦子送到各乡镇的粮所里转粮。

由于睡大通铺,最怕生病,那一般是串窝子的,无论是咳嗽还是拉肚子,一病一片啊,想起来就难受。

那时一个月回一次家,为此,关于那个时期的记忆,全是学校里的。

学生生活都艰苦,过的是“宿舍——厕所——教室”三点一线生活。老师们工作也敬业,班主任总会在大多数同学吃完饭的时候出现在宿舍门口,吃饭慢的就顾不得吃了,赶紧往厕所里奔去。待从厕所又奔回教室时,班主任又在教室门口站着了。不用老师批评,连续几次后,动作慢的自己就开始“害淡”了。唉,那节奏,就是叫你吃不饱的节奏。

回忆当年的艰苦生活,看看能不能给现在的高中生励励志。其实我知道,他们会说:“你们自己怀怀旧罢了,老黄历了!”是啊,俱往矣!

其实细一想,我们过去吃过的苦,不就是为了现在生活的甜吗!

世间事兜兜转转,走出半生,归来我已不再是翩翩少年!可是,作为二中学子,不管时光如何变幻,对母校的爱永远不变!

愿即墨二中越来越好,更创辉煌!

作者:王梅成,1972年出生,乡村教师,喜诗文书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