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瓷,美不胜收

 博搜艺术 2020-07-31

  关于钧窑的工艺来源,古陶瓷学界普遍认为唐代花釉是钧釉的工艺来源。唐代花釉是在黑釉、黄釉、青绿釉等底釉上,用天蓝、乳白、褐绿等色斑装饰出来的一种瓷器品种,其特点是:施彩潇洒自然、粗犷随意,纹饰不拘一格,色彩斑斓和谐,别有一番风韵。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空 前兴盛,基本上结束了宋代名窑相—百花争艳的局面,而逐渐形成全国性的制瓷中 心。入明以后,景德镇以外的几个大窑房,如龙泉窑,钧窑,磁州窑也相继衰落。明代中期以后,钧窑就完全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3月份,在纽约苏富比上拍的3件北宋瓷全部成 交,其中,最 具话题性的是一件“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以高出最 高估价6倍的价格——222.5万美元(1384.17万元人民币)刷新宋代定窑瓷器拍卖新纪录。在中国,由于文物保护等限制,宋瓷的上拍量向来很少。今年春拍香港地区宋瓷的拍卖成绩就不甚理想,香港佳士得推出12件拍品,成 交6件,最 高价是以154.44万元人民币成 交的“宋建窑黑釉油滴盏”。

  钧瓷艺术具有一起的民族风格和别出心裁的艺术特征,表现了汉民族的巨大气势和绮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虽历经高低而经久不衰。

  均窑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地处河南禹县古均台和神 镇一带,宋时称均州,故名“均窑”,亦名“钧窑”或“钧州窑”。

  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钧窑窑工还创造了一些特殊肌理,如:将瓷胎在上釉前先行素烧,上厚釉,使其在干燥或初烧时出现裂纹,再在高温阶段让黏稠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形成蚯蚓走泥的痕迹,具有立体感。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写道:“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这一特点也是后世鉴定钧窑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还通过厚釉拉丝、沉积、结晶等技法,使瓷器烧成后呈现出类似兔毛的色线或针尖状的星点,产生其他窑口不具备的肌理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