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人观影:环太平洋-雷霆再起(2018-03-23)

 高人碟网 2020-08-01

一句话影评:如果要求不高,也许有惊喜!如果带着期待,可能会失望……

“看过的电影越多、眼中的新烂片就越多”,我这个观点您认同吗?我指并不是概率,而是“经验越多、口味越刁”。《战狼2》有56亿人民币的超高票房系目前中国之最!我发布《战狼2》观影时,多数看官们是不同意我正面评价它的,但结果是“我猜对了”!同样情况还发生《新木乃伊》(汤姆·克鲁斯主演)和《异形:契约》上映时,这两部电影对比,我认为《新木乃伊》比《契约》好看,结果招来了一众“认真”留言,和我摆事实、讲道理,可惜最终,有深度的《契约》在票房上还是败给了烂片《新木乃伊》。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文化,从文化角度看,“文无第一”,谁比谁好见仁见智;做为商品,商家会以成本推算利润,影迷们不用,就看谁票房高就行,票房越高证明看的人越多、受市场认可度越高,也就越有继续开发的可能。票房是数字,可以非常直观的比大小,这就属于“武无第二”的打擂台。经过大数据分析,《战狼2》的高票房并不是一线城市的影迷们搭建的,这个数字主归功于“小镇影迷”,正因为“他们见的少”,所以“他们觉得好”!当然,我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相反,这正是我等自诩见多识广的影迷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每个人看电影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我相信多数人是为了娱乐、放松去的,如果能在娱乐之余还被电影中的思想潜移默化自然更好,达不到这样,来一场直观的视觉轰炸也不错。各行业的从业者,水平都参差不齐,“大神级”的人才永远是少数,要是满大街都大神,大神也就不值钱了,电影业亦然。一部电影中最重要的灵魂人物是导演(有些是“制片人”),全世界能被称作大神的导演有几人?这些人中能把作品质量做到“个保个”的又有多少?凤毛菱角吧?是的,我们每位资深影迷头脑中都能有上百部经典电影,但和庞大的电影数量相比,一千都是个小数字,更何况一百呢?我写影评很少把谁直接划到“烂片区”里,以至于微信群的朋友都戏谑我“高人说是好片的未必是好片、高人说是烂片的一定是烂片”……为啥我眼中就没有那么多“烂片”?可能和我的观影时的心态有关,我看电影是“找惊喜”、不是“挑毛病”,所以只要能获得些许快乐,就不觉得烂。我有“小镇青年”的观影心态……

平时我只关注题材,如无特殊需要,不会主动去看评分和票房,也许是本人对数字不敏感,看完也记不住所致。《环太平洋》的第一部于2013年推出,刚出预告片时很多人抱有期待,但上映后,国外口碑不佳,西方人好像并不喜欢“特摄片”,还好,它在中国大陆颇受礼遇,票房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坊间传闻“是中国观众救了《环太平洋》”不无道理。没有中国影迷的支持,就根本不会有续集,自然也就没有我今年要写的这部影评了。

在国内,绝大多数新片都在周五首映,周五白天我得上班,如无特别期待的电影,不会占用午休时间去看,所以我通常买下班后的较早场次。“首刷”通常要看“普通话配音版”,以上诸多条件所限,昨天我买的是17:20的影票,俺单位16:30下班,本来50分钟从单位赶到电影院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昨晚不巧遇上了堵车,入场时影片已经过去了10分钟,所以片头有什么情节交待没看到,我是从“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开始看的。片中故事时间在前作的“十年后”,十年的风平浪静致使部分人员产生了懈怠思想,认为外星怪兽不会卷土重来,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机仓内的人工驾驶机器人也面临着被自动驾驶取代的命运。就在这时,危机发生了……一条很简单的故事线,主角的黑人小子“约翰·博耶加”也是《星战7、8》的主角。第一集中的日本女主角和两位科学家也都在片中继续出演原角色。片中的训练基地设置在“中国”,所以场景中随处可见汉字。当然,片中也有中国演员出镜,大眼美女“景甜”和功夫型男“张晋”。我对“景甜”谈不上喜欢,但至少不讨厌,她在片中的角色塑造我认为是合格的。国内的影迷群体中有部分人不喜欢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植入广告,同时也不喜欢看到外国人说中文(指普通话配音),这要是个人习惯倒也无所谓,但若把这些做为吐槽点或烂片的依据就偏颇了,君不见,日本、印度、俄罗斯的演员们不也争相在好莱坞电影中露脸吗,至于植入广告,如果不是中国的,确定外国产品的植入广告你都能看出来么?其实细数已成名的好莱坞巨星或导演,他们也不都是美国人,《指环王》系列导演“彼得·杰克逊”就是新西兰的嘛~~~中国元素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说明我们国家在日益强大,是可以报着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的。

前面说了“特摄”,什么是特摄?我解释不好,百度百科原文转载

“特摄”原文“特撮”,是一个日本名词和日本类型片的名称。是日本的国策电影。也是日本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技术与产品。其代表《哥斯拉》系列是日本最知名的国际流行文化IP象征。特摄在日本原义泛指为各种电影拍摄的特殊技术。是一门与电脑特效和西方的SFX相区别的日本传统影视剧剧种和拍摄技术。特摄也可以解释为拍摄穿着特殊服装进行的带特效的特技表演的影视作品。在日本,特指为使用等比例模型加光学摄影以及现场爆破等现场特殊摄影拍摄而成或者很多类型片里使用道具服(即皮套)和操演用大型模型来展现需要电脑特效或定格拍摄来展现的事物的影视剧。例如日本特摄对海啸、地震、地陷、火山喷发、岩浆外流、陨石坠落等各类灾难场景的还原都是用现场素材真实运用拍摄而成的。如《日本诞生》、《白夫人的妖恋》《日本沉没》中的经典灾难场景。现在的特摄片则是特指由日本拍摄的以《哥斯拉》系列、《加美拉》系列、《奥特曼》系列、《假面骑士》系列、《超级战队》系列、《金属英雄》系列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还有许多国家也都拍摄了属于自己的特摄片。

特摄电影的代表作有《哥斯拉》,哥斯拉的特点是“大”,所以我把拥有“特大号机器人”的《环太平洋》电影也归为“特摄”片大伙没有意见吧?当然,美国人拍的特摄片是用CG做的,不是人演的。从“找优点”角度,这片虽然把首部中的“机器人打怪兽”戏份减少到只剩一场(最终决战),但并不是说全片只有一场打斗戏。根据情节需要,片中更多的是“机器人打机器人”,虽然最终BOSS只有一个,但这个怪兽是“变”出来的,咋变的我就不讲了,还是留点“惊喜”给大家自行去影院体验吧!本片的动作戏基本都在白天和地面上,这比第一部总在晚上或海底打强很多。毕竟白天的光线足、看的更清楚嘛(尤其对3D电影而言)~~~片中的动作戏并不少,看到巨大的机器人拳脚相加、你来我往,再加上经典旋律的回归,也挺热闹的说,有这些,还要啥自行车啊?!~~~这片别太纠结情节,为什么打不重要,干就得了!好像还有传闻说《环太平洋》将来会和《哥斯拉》《金刚》的“巨兽电影宇宙”联动,若真能实现倒也不错,世界观确实蛮统一的。

若用食物类比,《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就是一碗麻辣烫,你要求它里面含有丰富营养那是想多了,价格(成本)在那呢,但如果您仅是想尝尝口感,填饱肚子,这碗麻辣烫吃起来还是有些味道的,因此,在我眼里——这不是烂片。

ps.本片并无IMAX特殊画幅,所以最佳观影版本为“杜比影院”版!

今日论题:你认为资深影迷需要“小白心态”吗?


关注“高人碟网”,获取最新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