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地质图集,彻底搞明白劈理和线理!

 昵称QAb6ICvc 2020-08-01
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是地壳中最常见的重要构造现象,
也是构造研究中最基础的
研究对象和构造标志。


面状构造与线状构造
成因多样、种类繁多。
劈理(面状构造)和线理(线状构造)
是其中较为广泛发育的两大类型。



线状构造(图源@facstaff.wwu.edu)

线状构造(图源@Seb Turner)

劈理和线理是如何形成的?
又各有什么特征?


01


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
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
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多发育在强烈变形、
轻度变质的岩石中。

劈理(图源@Mikenorton)

劈理的基本微观特征之一是
具有域结构,表现为岩石中
劈理域和微劈石相间的平行排列。

劈理域(深色)和微劈石(浅色)(图源@文献[1])

按照传统分类方案,
根据劈理的结构及其成因
可将劈理分为
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流劈理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
一种透入性面状构造,
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
其集合体的平行排列而成,
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流劈理(图源@Steven Ralser)

破劈理是指岩石中一组与
矿物的排列方向无关的、
密集的平行破裂面,一般为剪裂面。
破劈理相对来说
较为不密集和不规则,
常常具有进行过溶解作用的痕迹。

破劈理

滑劈理又称折劈理、
应变滑劈理、剪劈理或褶劈。
是一类被迭加在板劈理或
片理之上的劈理,
其劈面平直,平行排列,
其间距宽窄不一。

滑劈理

除此之外,根据
劈理化岩石内劈理域结构
及其特征能识别的尺度,
劈理还可被分为
连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两种。


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
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
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
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劈理域和
微劈石的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连续劈理(图源@Geoloshe )

而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
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
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
称为不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图源@Geoloshe )

劈理的形成与褶皱、断层和
区域性流变构造在
几何上和成因上
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轴面劈理是指其产状平行于或
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这类劈理主要发育在
强烈褶皱的岩层里。
在岩性均一、平均韧性高、
韧性差小的岩系里,
轴面劈理与轴面的平行性较高。

轴面劈理(图源@geographSamuele Papeschi)

层间劈理是一种
受岩性及层面控制、
与层理斜交的劈理。
一般来说,在相对强硬岩石中
的劈理密度小、间隔宽,
与层面夹角较大;
反之,在相对软弱的岩层里
劈理密度大间隔小,
与层面夹角相对较小。
其岩性差异可能造成劈理折射现象。

劈理折射

顺层劈理一般是指
在宏观上与岩性界面
近于平行的劈理。
它们在褶皱中作为
变形面随褶皱而弯曲。
顺层劈理是岩石在
变质作用下的塑性流变过程中
形成的,一般为流劈理。

顺层劈理(图源@中国矿井物探网)

断裂劈理包括断裂带内及其
附近两盘岩石中发育的各种劈理,
这些劈理是在断层的形成和
两盘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

断裂劈理(图源@BobMacInnes)



02

劈理是如何形成的?
其形成机制复杂多样,
最可能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机械旋转



早在1856年,
索尔比(H.C. Sorby)
在研究板岩应变时就指出,
矿物的优选定向是由
原有颗粒的旋转发展而成的。

索尔比(H.C. Sorby)

他根据板岩的岩石学研究和
粘土压缩实验提出, 
白云母等片状矿物
在变形过程中的旋转与刚性颗粒
在塑性流动基质中旋转一样,
一直旋转到与压缩垂直的平面上。

(图源@文献[1])

然而,虽然机械旋转为
解释劈理域中的白云母定向排列
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证据,
但却无法解释劈理域中的云母
为何如此富集,也不能解释
劈理域中扁圆状或透镜状石英的存在。

 白云母(图源@Monika Razkova)

重结晶



定向结晶作用在
板劈理的形成中较为明显。
板岩中的云母或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面
呈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排列。

板劈理(图源@Bulo Hamid)

由于云母的定向生长,
可能促使其中的石英等矿物
呈长条状或扁平状
使石英等矿物具有
形态上的优选方位。

板劈理素描(图源@ClipArt ETC)

此外,无域结构流劈理的形成
与定向重结晶有关。
由于方解石的定向重结晶
使大理岩具有流劈理的特征。

层理和板劈理(图源@Geology Pics)

定向重结晶能使颗粒
呈长条状或扁平状,
对于劈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同样不足以解释
板劈理的域结构形成,无法解释
板劈理劈理域中的石英、
长石颗粒强烈变细的事实。


劈理域中石英变形(图源@文献[1])

压溶作用



通过几十年来对劈理的研究,
许多学者都认识到岩石通过
压溶作用而达到的压扁作用
是劈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压溶作用(图源@Woudloper)

由于压力的作用,
沉积岩中的一些颗粒
(通常是方解石或石英)
在高压应力区发生溶解,
通过流体迁移,
而在低压应力区沉淀,
从而造成塑性变形,
这种作用称为压溶作用。

压溶作用(图源@Rock Fracture )

压溶作用可以产生缝合线,
颗粒的拉长等结构构造现象。
充填脉的愈合物质
来源于脉壁岩石,
是压溶作用造成的结果。

珊瑚灰岩的压溶作用(图源@Mikenorton)

在垂直最大压缩方向的
颗粒边界上被溶解出的物质
向低应力区迁移和堆积,
可形成劈理,主要有板劈理、
褶劈理、破劈理。

压溶作用形成的劈理(cleavage)

晶体塑性变形



变形岩石中矿物颗粒
通过晶体塑性变形作用,
如位错蠕变或固态扩散蠕变,
促使扁平状或长条状颗粒沿着
应变椭球体XY主应变面平行排列,
获得晶体形态优选方位,
从而构成了岩石中
连续的面理或流劈理。

糜棱面理(图源@文献[2])

例如韧性剪切带内通常见到的
条带状糜棱面理,
就是这种晶体塑性变形机制
的典型产物。

糜棱面理



03


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
一般具有透入性的线状构造。
根据观察的尺度,可将线理划分为
小型线理和大型线理

线理(图源@facstaff.wwu.edu)

前者指露头或
手标本尺度上透入性线状构造,
后者指大中尺度上
不一定具有透入性的线理。

线理(图源@facstaff.wwu.edu)

小型线理



在强烈变形岩石中,
常常弥漫着各种微型或小型的线理,
其形态和成因各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


拉伸线理
(stretching lineation)
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缅粒、
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
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拉伸线理(图源@Rolinator

矿物生长线理
(mineral lineation)是由
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
定向排列而成的构造。
它是岩石在变形、变质作用过程中,
矿物在引张方向上
重结晶生长定向排列的结果。

矿物生长线理(图源@facstaff.wwu.edu)

皱纹线理
(crenu|ation lineation )指
由面理小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
而成的线状构造。
多与折劈理的发育有关。
某些面理上的X型极细微的皱纹线理,
是x型微剪节理与面理交切的结果。

几种线理关系(图源@文献[3])

交面线理
(intersection lineation)是
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
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
常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

交面线理(图源@lecturepages)

大型线理



变形或变质岩石中常发育
一些独特形态的粗大线理,
一般不具透入性,
但在大尺度上观察,
也可看作是透入性的,
主要有石香肠构造、
窗棂构造和铅笔构造等。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
是指变形期间,
当较强的岩层伸展和拉长时,
可能分隔成一些岩块或
形成被狭窄的“颈”分离开的
透镜状或枕状构造。

石香肠构造(图源@Davepark)

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
形似一排棂柱的
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是强烈褶皱岩层中一种大型线理,
有时表面被磨光并蒙上
一层应力矿物外膜。

窗棂构造(图源@文献[4])

铅笔构造是轻微变质的
泥质或粉砂质岩石中常见的
使岩石劈成铅笔状长条的
一种线状构造。

铅笔构造(图源@Colinlangford)

根据铅笔构造的形成作用,
可分为两类: 
劈理与层理交切或
剪切面与层理交切的结果; 
成岩压实与顺层挤压变形
共同作用的结果

铅笔构造(图源@Chuck Bailey)





参考资料:

[1] 徐开礼, 朱志澄.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M]. 地质出版社, 1989.


[2] Watts M J , Williams G D . Strain geometry, microstructure and mineral chemistry in metagabbro shear zones: a study of softening mechanisms during progressive mylonitization[J].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1983, 5(5):507-517.

[3] LINEAR STRUCTURAL ELEMENTS

[4] Urai J , Spaeth G , Zee W V D , et al. Evolution of Mullion (Boudin) structuresin the Variscan of the Ardennes and Eifel[J]. Journal of the Virtual Explorer, 2000.

[5]Rustichelli A , Torrieri S , Tondi E , et al.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in Cretaceous platform and overlying ramp carbonates: An outcrop study from Maiella Mountain (central Italy)[J]. Marine & Petroleum Geology, 2016, 76:68-87.

facstaff.wwu.edu、YouTube、维基百科、搜狐、百度百科等





- End -

欢迎添加小桔

微信号:xiaoju708

< 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