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凯:我的五年扶贫经历

 焦际空间 2020-08-01

很多人都没有扶贫经历,最多也就是零零星星听过一些扶贫的消息,甚至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认为这些扶贫干部就是为了政绩而驻村的。

以前,我也是如此,雾里去看花,听风就是雨,想当然的认为很多扶贫干部就是走走形式,捞点儿政绩。

但是,现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最近两年,随着中央的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各行各业都在选派精英支援扶贫,让扶贫工作切切实实落到实处。

很多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常年累月住在村里,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的致富需求,涌现出了很多先人物和感人事迹。

本人虽然是做自媒体的,也认识几位扶贫干部,也多少了解到一些扶贫干部的酸甜苦辣,或亲见,或听闻,总能够给人以感动……

最近一次的零距离接触,是国珍姐让我过去帮忙,到盐湖区上郭乡郭家岔村,采访一位年不过四十的80后扶贫干部。

王凯,今年38岁,工作单位是在盐湖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现在郭家岔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

2015年7月,王凯被派驻到上郭乡郭家岔村第一书记。因为工作出色,他先后两次留任。别的干部都是一个地方呆两年,而他却已经在郭家岔村呆了足足五年。

五年一晃而过,郭家岔村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硬化拓宽乡间道路4.84公里,埋设地下管道14600米,栽植护林3800株;

平整了村南的一条荒沟,为村里增加耕地500余亩;

全村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迅猛,现已引进早油桃“中油8号”和晚毛桃“映霜红”共计150亩,甜柿树30亩,中药材100亩;

村里的三化(文化、绿化、亮化)工程现已基本到位,日间照料中心即将建成,就连5G信号塔也安装好了……

截至目前,村里的各项投入都有了收益,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生活基础条件。

说起刚到村里时的状况,王凯书记至今记忆犹新:郭家岔村地处一个山窝窝里,自然环境差,交通不便,粮食产量很低,年轻人不愿回村,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水,老百姓吃的都是“天水”(水窖收集起来的雨水)……再加上积累已久的各种矛盾,严重阻碍着该村的经济发展。

困难很多,但办法只有一个:干。

扶贫工作队进驻郭家岔村后,王凯首先对全村90余户村民家庭进行调查走访,对村民反应强烈的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都做到了熟悉和掌握。

然后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召集全村的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开会,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共同为全村的现状和未来规划出谋划策。

思想对头了,路子也就清晰了。

他们先后向各级扶贫部门争取到扶贫资金173万元,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

他们急群众之所急,首先建了一个蓄水池,几户村民集资打了一眼深井,有效缓解了农民用水的压力,地也能浇了,农作物产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农民增收效果初现。

王凯深知,要想让全村人都富起来,必须要有支柱产业。

郭家岔村自然条件差,可利用资源少,如何发展,发展什么项目,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通过不断的深入调研,扶贫工作队和村里的干部们先后搞过多个致富项目,中间也经历过失败和嘲讽,最终,才选定了养殖业。

如今,村里的养殖业已经初具规模,现有羊1000余只、猪200余头,今年还计划投资50万元,新建养羊场一座,对村里的羊实行集中圈养……

早在2017年12月,郭家岔村就已经顺利通过市扶贫督导组的验收,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也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按道理说,两年期满,王凯该走了。

但是村里人舍不得他走,他自己也不舍得走,因为他的许多设想还没有实现,许多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也就在这个时候,上级做出决定,让他再驻村两年,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一个文明、漂亮的新农村。

王凯也常和两个扶贫队员说:“咱们既然来到郭家岔来工作,就是郭家岔的村民,村里的每一件事,都要去尽可能地干好。咱们几个还需要再加把劲,让郭家岔村人的日子过得更好……

为了更好地融入到村民的生活,王凯和其他两名工作队员,租了一户村民的院子,住进了窑洞。

哪家有事,他都到场帮忙,见到哪个村民,他都能叫出名字,知道各家各户的具体位置。

一有空闲,他就到村里头转,哪条路不好走,谁家的房顶雨天可能漏雨,谁家的地里种的玉米长得旺……每一桩每一件,他都记在了小本子上,更记在了脑子里。

村民待王书记也像是自家人,隔三差五的就送些蔬菜水果、熟食过来,有空就到他住的窑洞里去坐坐,谝些闲话,打听些政策信息……

通过不断的见面和做工作,现在郭家岔村已基本进入和谐发展阶段,好多村民会主动提一些好的发展思路,真正做到了干部群众一条心。

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的王凯,饭食没个准点,经常是泡方便面充饥,时间一长,身体难免出毛病。

王凯说,每个扶贫干部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健康问题,但都是“隐瞒不报”,就来家里人问了也不说。

“他这人不是一般的勤快,我就没见他闲过。”谈起王凯,村委会马主任说,“王书记本来人就不白,这几年下来,脸晒得更黑了……”

提到老马,王凯忍不住“嘿嘿”直笑。

他和马主任都是直刚人,经常会吵得面红耳赤,但都是为了工作,从不涉及私人利益。

日子一长,他们之间的默契也多了,不管是收集贫困户资料,还是分发扶贫物资,事儿只要确定下来,都能很快地跟进执行,工作也干得越来越顺手。  

今年以来,王书记又有了新的苦恼:

工作有了成绩,领导来视察的多了,同行来学习的多了,还有慕名而来“取经”的,媒体采访的……

有时一天就能来好几,每一拨他都要热情接待,许多工作不得不放到晚上干。

扶贫工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做完的,要时刻跟进贫困户脱贫的进程。

他经常主动上门,询问贫困户家里的羊养得怎么样?玉米浇了几水?

因为他的用心,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信任。村民遇到了什么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都愿意找他谈心交流。正因为这样,他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使扶贫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今年的7月1日,盐湖区委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2019年度担当作为干部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了99名坚守初心、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屡创佳绩的优秀干部,王凯书记就是其中的一员。

其实,这样的荣誉还有很多,但王凯不愿过多地“揭秘”。

他总觉得,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就能拿到的,既离不开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也离不开村干部和工作队员的默默付出,更离不开全体村民的默契配合……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我不能见人就说,往我一个人脸上贴金。

谈到今后的设想,王凯说:“一切听上级的安排。不管到哪儿,我都会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该做的事,为我区的脱贫致富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自郭家岔村归来,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天下大同,是自古延续而来的精神世界。城乡一体,也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现实生活。

有人身在局中,没有时间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人身在局外,却每每被那些简单而又平凡的努力感动。

我们的扶贫干部,就是这样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载起一个个贫困家庭的未来。

岁月静好的背后,是一个个日夜付出、无怨无悔的善美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