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瓷器之郎窑器,慢慢的干货,双手奉上

 江湖无岁 2020-08-01

郎窑器指当时江西巡抚郞廷极兼任景德镇窑厂督理时所烧制的名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是红釉器。它恢复并发展了元、明以来铜红釉的工艺,其似初凝牛血一般鲜红浓艳的釉色,可与饮誉中外的明代宣德宝石红釉并肩齐名,因而有“比视成宣欲乱真”之说。郎窑品种中,还有施黄、蓝、白、米色等釉的,其规格造型、尺寸大小、制作工艺均同于郎窑红釉器,只是釉色较之红釉均欠透亮。

康熙时的郎窑器有如下品种:

一、郎窑红

郎窑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层釉,另一种为双层釉。以釉质、釉色而论,单层釉施釉较薄,釉面光亮,开有细片纹,釉色有浓艳和浅淡之分。由于施釉较薄,琢器器口显露胎骨,并使器物上半部为浅红色或淡青色,釉色不及下半部匀净。釉面接近露胎处一般呈白色或米黄色。然仿郎窑红单层釉器,更易出现釉面色调不匀的弊病,有的上半部极淡,或出现白色星点(真品偶有此现象),而下半部分则积釉色浓,色调对比鲜明。郎窑双层釉的器物,均釉汁凝厚,釉面匀净,无垂流现象,多开有较深纹路的片纹。釉色深浅不一,深色红艳,浓者泛黑,间有黑色小星点与渍久形成的酱色污垢的斑点和纹路;浅色粉红如桃花;暗淡浑浊色的釉表,常有似雾气般的朦胧现象。所有郎窑红器的胎质都洁白坚硬,器足露胎处泛有火石红色。

无论单层釉器或者双层釉器,都有其独特的制作特点。一般琢器里釉为白色,或米黄色,或微泛青色,开有片纹。大多器身垂釉呈黑褐色,并且多不过底足旋削线,俗称“郎不流”。经过翔实考察和排比,“郎不流”之说并不尽然,也有少数垂流过足而经人工稍加打磨修整的,但与后来那种须人工修磨底足的窑变釉的严重垂流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郎窑红器的口和足部,也有与明代宣德红釉相似的那种“灯草边”,不过,宣德时为自然形成的白口,而康熙时则是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同时,器物里口釉及底足的釉色常与器身红釉不相一致,有的为开细小片纹的白釉,有的为淡苹果青釉,还有的为微黄的米汤釉。有些里口为苹果青色的器物,足底也为苹果青或青白色,并显露出红釉的斑晕。器足的处理不一,圈足的足际平面呈滚圆式、平切棱角略圆式、平切式或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大多数底部无款,偶有书写青花篆书“福”“寿”二字或花形图记的;极少数米黄色底刻写“宣德年制”款识。过去统称作“宣红”“万霁”的器物,实际上许多是康熙仿制的郎窑红釉器。

郎窑红的典型代表器型,有观音樽、荸荠扁瓶、油槌瓶、贯耳瓶、爆竹瓶、胆瓶、花觚、奓斗、炉、洗、盒、水盂、高足碗、笠式碗、墩式碗、盘等。小件器多为文具类。

二、绿郎窑(苹果青)

又称绿哥瓷。它是和红釉并存的品种,与郎窑红釉的同类器相比,在胎、型、足等方面基本一致,只是里外釉面均为青绿色,因而通常称其为绿郎窑。常见有天球瓶、胆式瓶、橄榄瓶、缸、杯、盂及四方、八方、菊瓣、葵口的盘、碗等。这些器物里外釉面均为苹果青绿釉,器身开有细小片纹,口部或施白釉或施酱黄釉,釉面凝厚,玻璃质感很强,光亮莹润,釉色较深,开有细碎的斜片纹,并映出五彩光泽,俗称其为“苍蝇翅”;此属绿郎窑中的上乘者。

另有一种釉面,因铜红釉的氧化还原程度不一,形成器里釉为红色,器外釉为浅绿色,类似绿郎窑的现象,此类被称为“反郎窑”。器型有水盛、奓斗等小型器皿,数量稀少。

至于在郎窑红釉与绿郎窑器上加绘的五彩装饰,则多是因釉色有缺陷而作的遮掩。绿郎窑加彩的,又称“绿哥瓷加彩”,多是彩色不鲜亮的黑绿彩,它降低了郎窑以釉色取胜的美感,弄巧成拙。郎窑红釉加彩器,后世仿品较多,但多施粉彩,尤应注意。

民国初年,绿郎窑与郎窑红一样受国内外的珍重,尤其法国人常不惜重金搜求,因而仿制康熙郎窑各色釉之风甚嚣尘上。后世常有以雍正或乾隆之后的歌釉器,施罩绿釉或再加彩,以充作绿郎窑的。如一些绿歌釉大小瓶、罐之类,尤其胎体、器型有的完全同于雍正歌釉器,倘若忽视器型,易于被误认为是康熙绿郎窑。近代景德镇也有仿制的黄口绿郎窑器,但釉面光亮,色调过于浓艳。

康熙瓷器之郎窑器,慢慢的干货,双手奉上
康熙瓷器之郎窑器,慢慢的干货,双手奉上
康熙瓷器之郎窑器,慢慢的干货,双手奉上
康熙瓷器之郎窑器,慢慢的干货,双手奉上
康熙瓷器之郎窑器,慢慢的干货,双手奉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