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外》【211】20150912英国英格兰伦敦(7) (格林尼治、牛津街、唐人街、泰晤士河)

 姜春阳999 2020-08-01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外》21120150912英国格兰伦敦7

格林尼治、牛津街、唐人街、泰晤士河

走不到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风景永远在路上,路上还有诗和远方。

20150912英国英格兰伦敦格林尼治格林尼治(Greenwich),一译“格林威治”。英国大伦敦的一个区。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人口21万。

格林尼治,1423年格洛斯特公爵亨天雷围建了格林尼治公园,在河畔山丘建了镃望塔,后又建造了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1694年建海军医院,1873年改作皇家海军学院。天文台原址现改为国立航海博物馆的一部分。格林尼治码头处停靠供参观的吉普赛蛾四号船和短鲨号运茶帆船。

格林尼治,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理经度的起点,位于伦敦市中心东南8千米。这里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早在15世纪已建起了宫殿,设置了炮台和瞭望塔,大片山林草地被王室作为养鹿、放鹰和打猎的御苑。1675年,国王查理二世颂诏,决定将瞭望塔改建成英国王家格林尼治天文台。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正式确定以通过该天文台中星仪的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向东称东经,向西称西经,各为180度。每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在天文台大门旁的砖墙上,镶着一台24小时走字的大钟,它所指示的时间,就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从此,格林尼治驰名天下。随着天文观测仪器的发展,天文台建筑已容纳不下大量现代化的设备,加之格林尼治已与伦敦市区相连,城市环境对天象气候的观测造成影响。1948年,英国政府决定将天文台址迁到英格兰东南部的赫斯特蒙苏,但仍然沿用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旧称。这里安置了包括直径为2.49米的牛顿望远镜、精确到十亿分之一秒的原子钟等先进设备。天文台旧址则辟为博物馆,人们可以看到天文台早期使用过的望远镜、天文时钟、天象图、航海图等。

格林尼治是个兼具历史和地方风情的小镇,也是伦敦在泰晤士河的东方门户。富多样魅力的格林尼治具备航海、天文、皇室、市集等千万风情,加上本世纪全球瞩目的格林尼治千禧巨蛋,绝对是到伦敦不容错过的一道风景线。

20150912英国英格兰伦敦牛津街牛津街(Oxford street)是英国首要的购物街,是伦敦西区购物的中心,每年吸引了来自全球的3千万游客到此观光购物,长1.25英里的街道上云集超过300家的世界大型商场。

牛津街享有遍及全球的声誉,它不仅吸引了英国其它地方的游客,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每年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来这里参观购物,他们在这里的消费占牛津街全部收入的20%。如同零售一样,这条街也是千万人的工作场所。牛津街上名牌店的款式非常齐全,某些意大利顶级品牌的货品在伦敦竟然比来源地的店铺更多。像古典英伦味极浓的Burberry是最受欢迎的名牌之一。在这里,除了在老牌百货店里看名牌、享受高级服务之外,店铺的建筑特色也是一道风景。

20150912英国英格兰伦敦唐人街伦敦唐人街(China Town ),又称为中国城或伦敦华埠,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苏豪区(SOHO),其中主要有中国餐馆、中国商品店和纪念品店。伦敦的华人社区出现于19世纪,最初集中在东部船坞区,当时只有几家破旧的店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迁移到位于市中心的苏豪区。1985年,伦敦政府正式承认伦敦华埠为唐人街社区。现在已成为了英国华人社会的一个缩影。在那里,中国餐馆林立,出售东方物品的杂货商店散发出神秘的气息,每年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舞龙舞狮表演极富东方韵味,值得一去。

伦敦的唐人街不大,由一条大街和几条横街组成。这里有标准的中式牌楼和汉风唐韵式的商亭。长约800米的主街两边各伫立着一个牌楼,上面写着国泰民安伦敦华阜。街道两边的餐馆、商场、药店等都挂着显眼的汉字。由于语言和历史的原因,唐人街成了一个独立于英国社会的文化孤岛。现在的唐人街涵盖了华人生活各个方面的行业,如华人社区,食品超市、银行、旅行社、律师楼、会计师楼、图书馆等。伦敦的唐人街虽然不大,但很精致,像一碟材料简洁的菜肴,味道全在那一条主街和几条纵横交错的辅街里。

在英国生活的华侨华人大约有50万,大约占了英国总人口的0.8%,其中近一半生活在伦敦。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伦敦的华人人口增长了5倍以上,在这些人口中,以香港新界原居民群体和新兴的福建省籍人士为主。除中国人外,当地还居住有少量新加坡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唐人街的中餐馆以粤菜和川菜为主。在一些华人超市里能够买到在英国其他超市所看不到的中国和东南亚出产的食品。这里还有华人旅行社和华人理发店。在唐人街还能找到卡拉OK、赌场等娱乐设施。

20150912英国英格兰伦敦泰晤士河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也译作泰姆河,英格兰西南部河流,为英国著名的“母亲”河。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全长346公里,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在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公里的河口,注入北海

泰晤士河源出科兹窝德山(Cotswold Hills),早先的源头在泰晤士黑德(Thames Head),如今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干涸的,在赛伦塞斯特(Cirencester)镇西南5公里一处海拔108.5米(356尺)的场地上有碑石为证。但是也有些人认为泰晤士河的一条支流丘恩河(River Churn)更适合称作河源;其源头在切尔滕纳姆Cheltenham)正南方的七泉镇(又译塞文斯普林斯,海拔213米(700尺)附近。

1856年开始,每年复活节期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赛艇比赛和每年夏季的皇家亨利杯划船比赛,都在泰晤士河上举行。

泰晤士河一直是诗人墨客讴歌吟咏和画家们写生描绘的对象,也是游人访古揽胜的必经之地。再从伦敦溯河西上,伊顿、牛津、享莱、温莎、汉普顿扬、里士满等大小城镇,都各有不朽名胜,为著名游览胜地。

泰晤士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平原区,水位稳定,流速较缓,河宽水深,腹地经济发达,极富航运之利。

而在一万二千年前,英国乃与欧洲大陆版块连接,而泰晤士河的源头亦据称是位处威尔士,一直流到莱茵河汇合。至后期版块发生移动,源头有所改变,而泰晤士河尽头也变成北海。

英国的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据研究在数百万年前,泰晤士河已经沿现有河道路线流动,即途经牛津、伦敦等地而到达伊普斯维奇市流入北海。在冰河时期末端,源头的冰层开始溶解,大量冰水涌入泰晤士河,使河道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日的形态。

伦敦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旁,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建筑,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等,每一幢建筑都称得上是艺术的杰作。

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泰晤士河虽然不算长,但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精华所在,或许可以反过来说,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