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你是这样的药学工作者

 涤涤尘尘 2020-08-01
         因工作原因,我曾有一段时间接触药学工作者较密切。或者是个体药店的,或者是连锁药店的,又或者是药品批发企业的,再或者是医疗机构药房里的。跳出来看,恍然有种局外者清的感觉。其实,每个群体都是自带职业特征的,这样才显得与职责相匹配。所谓对某种职业刻板的看法,是因为长期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气质让世人带上了一种固定的认知,这很正常,这也是社会人应当具备的常识,即从职业判断行业该长“什么样”。同时,这也是专业的一种体现。
        
         药学工作者当然也分了很多种,因为所处的工作环境不一样,也造就了各种不同的工作气质。除了有刚接触这行业的奶油小哥哥小姐姐们,也有气场全开,经验丰富,成为炙手香饽饽的长老前辈们。当然,英雄不问出处,好汉不问来路。能吃得了这碗饭,也是得有两把刷子的,毕竟这是实打实的有专业要求的工作岗位。
       
        先来说说医疗机构里的这批辛辛苦苦不问日月的白衣人。如是大的医院,药房分得细,有中药房,西药房,急诊药房,住院药房,不一而足,看需而设,基本也是这四大金刚。尤其是急诊药房,24小时,三班倒,白加黑,五加二,无缝对接。这些药房忙碌的程度与病患人数之间是个正比例函数,但医院容易让人觉得箭在弦上,紧张压抑,不是人人想来。常一上班就站到下班,水不敢多喝,电话接了不敢多说一句工作之外的小日子闲话,再加上月月轮番上演的考核,麻木到有一生没毕业的感觉。其实,在学校里的考试,远比不上人生这些考场来得残酷,大概率决定了人这一辈子的走向。医生开方,药师审方。四查十对是必须做的,麻精毒放是要警惕的,专业素养是要杠杠的。每天面对前来取药的人,服务式的微笑有时会消失,甚至叫号的时候都机械化了。临床经验不比医生多,但工作量不比他们少。药房每个角落都是亮敞敞的,以便看清所摆放之药。往往一上班,就“白天不懂夜的黑”。上了年纪的人,不喜欢值夜班,熬不起,伤不起。
规模大些的医院,中西药房会分设。不管中西药房,味道都一如既往地让人失望,尤其是中药房,那个味道闻久了,仿佛自己都化身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那个不老丹。中药切段切片者居多,不可避免地伴有粉尘杂质,在中药房里抓药常是件脏活,手脏,衣服也脏。现在有了小剂量包装与颗粒剂,方便快捷。古老的中药也得适应现代的快节奏,在日渐式微中寻求新的应用。
     
        在零售药店的药学工作者,也分情况。一部分人是投资者请来的营业员,持证上岗。一部分人本身自己是药店的经营者,那是相当上心。即是安身立命的行当,也是为之奋斗的事业。要想经营好一家门店,在规范经营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策略。一是产品质量过关,对于任何产品,质量都是生命。二是打铁自身要硬,对于前来寻医问药之人,在给出安全用药指导的同时,再给出些提升生命质量的建设性意见,那相当多回头客。三是价格美丽,能吸引人。还有些其他因素,不一而足。这部分的药学工作者,头脑灵活,市场嗅觉灵敏,服务意识强。尤其是连锁门店的药学工作者,经过专业培训后,服务态度更加符合顾客的胃口。同时,一些弊端也显现出来,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价格优势,就靠走量取胜。有可能出现你买一盒感冒灵颗粒后,营业员强力推荐你再买瓶VC泡腾片的情况。这就要求购药者除了有火眼金睛外,还得有基本的药理知识。不管怎么样,大部分这些药学工作者都是审时度势之后才做出的举动,无可厚非,是有底线有原则的。他们是给群众送健康的人,是除医生之外另一个能最快获得治疗建议的群体。
        
        还有在药品批发企业工作的这部分药学工作者,除了对药品质量负责,还需要分析自家产品的销路,他们更注重的是市场走向。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只是药品的搬运工,药品在仓库中转后,再到下一环节,不直接接触消费者,他们是药品生产商与终端的沟通桥梁。当然,他们在保证药品质量这块,是必须做到全流程符合要求的,从采购、验收入库、在库养护、销售、出库复核、销后退回等环节,都有条条框框要求。从生产到消费者,要求都没低过,违法成本也高。这也是为什么药品职业打假人会比食品职业打假人少得多的原因,因为他们会“叮有缝的蛋”,药品则是个相对完美的乖宝宝。这部分药学工作者对于政策文件的理解,更显得“闻风而动”。去年12月1日后,取消了GSP认证,这部分人就显得比监管部门更主动,事关企业存亡,主动出击,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管在哪个环境工作,他们的素养相较于其他行业,是比较感人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多的是“仁”与“责”,选择这个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如若没有仁慈仁爱之心,便难以做好。同时,还肩负着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责任,对服务对象负责,对社会负责。
        
         这样一个群体,女性毫无疑问是主力军,因为女性在细心、耐心和沟通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在领导方面,我接触的群体中,男性占比多,更出色些。再者,男性在积累经验方面,除了积累,还会进一步提炼升华,格局上会更胜一筹。
      
         在这次抗疫期间,这些可爱的药学工作者,虽然比不上医护人员的“大爱无疆”,但同样努力治病救人,生动上演了“疫情不退我不退”,他们是最贴近群众的健康卫士。
    
        经冬复历春,但愿这些让雾尽风暖,星河长明的微小力量,被人民记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