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第一悼亡词,开头便是经典名句,千百年来无出其右

 cyzq 2020-08-01

       在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封建时期,古人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研究诗词、专研学问上。虽然他们没有红酒玫瑰巧克力般的浪漫,却有“生死契阔、死生不离”的深情。他们用独特的文学才华创造了一首首经典不衰的爱情绝唱。比如今天所说的这个“千古第一悼亡词”。


       开头一句就令人潸然泪下、动容不已,这句绝唱千百年来无人超越,它是什么?悼念的又是谁?作者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夜深人静,百感交集

       在说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它的作者苏轼,苏轼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画家,才华横溢的他青年时期意气风发、乐观自信,从步入官场后,从一心追梦的少年逐渐变得患得患失、郁郁寡欢。


       公元1047年,苏轼去到密州担任知府,当时的苏轼属于被贬状态,本身就壮志难酬、心情不悦,看到密州因严重蝗灾而变得一片狼藉、满目疮痍后,内心更加焦虑。密州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责任心较重的他立马紧急投入到工作状态,向朝廷请奏、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始治灾。


       因工作背井离乡、无人陪伴,除夕之夜,其他人家相聚一堂,苏轼孑然一身、孤苦无依。回想两个月的艰难调整,苏轼夜深辗转反侧、失眠头痛,朦胧中,想到了去世多年的发妻王氏。王氏为人贤良淑德、温柔体贴,16岁时嫁给苏轼,二人婚后恩爱有加,可惜命运弄人,王王氏在27岁时就不幸去世,如今距她去世已经十年。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40岁的苏轼想到曾经的点点滴滴,不禁潸然泪下,夜半时分,他想到自己已百般沧桑,若二人相见是否还能认出彼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大概就是生与死,百感交集、千般无奈、万般思绪,向来放浪不羁的苏轼哽咽着写下了这首江城子。


       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第一句话就传唱千古,短短13个字就将他对亡妻的思念表达的淋漓尽致。年轻的苏轼忙着功名利禄、忙着追逐梦想,在此期间忽略了很多挚爱之人,晚年之际,后悔不已。王氏在世时,苏轼顺风顺水,他并没有深切感受到世间百态、人间冷暖,后来在起伏不定的官场几经波折后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

       悼亡的是妻子还是人生?

       中国的有才诗人数不胜数,但所写的悼亡诗能够超过这句话的却是寥寥无几。经典之所以难以超越,是因为他们融入了真情实感,华而不实的东西是时代的消费品,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有真实经历之人才能将痛彻心扉、刻骨铭心的感受刻画出来、引人共鸣。


       生离死别,是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相爱之人最怕的就是久别不见逢。通过这首诗也能看出苏轼乃有情有义之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能够对自己的发妻念念不忘、实属难得。也有人说:一个人总是会在最落魄、最孤独的时候知道自己最爱是谁,如果苏轼一生春风得意、平步青云,是否还会想念自己的妻子王弗?你觉得苏轼的这首悼亡诗堪称经典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