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海枯石烂海枯 2020-08-01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究竟谁才是疯子,这是个问题。' ——《飞越疯人院》经典语录

有一句聚餐后的玩笑话说不要试图向你的朋友证明你没喝醉,因为无论你用什么方式证明,都只会让他们更加确定你'喝醉的事实'。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你试图证明自己之前,他们已经给你贴上了'醉汉'标签,甚至你走直线,背绕口令,清楚地叫出每一个朋友的名字换来的是一句'瞧瞧,刚才就不应该让他喝那么多'。

1975年,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的剧情影片《飞越疯人院》在美国上映,并获得一致好评。该影片讲述了男主迈克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劳动,装作患有精神疾病被扭送到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受到一系列打击后,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行尸走肉的故事。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这样的类似事件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在一个他人已经设定完毕的情景下进行自我证明就是类似事件的核心问题。如果正常人被送进精神病院会怎样呢?

1973年,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针对该问题做了一个医学实验,他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观察将正常人送进精神病院后是否能够被及时发现。该实验的研究成果在实验结束后成为了当时对精神病患鉴定标准的重要批判,最终结局如何?

技能包装,以假乱真

罗森汉恩将该实验命名为'当正常人在不正常的地方',准备发起该实验时,有五千多名志愿者愿意成为被测试者。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在重重挑选后,罗森汉恩选出了八个人进行实验,实验者团队是由1名研究生、3名心理学家、1名儿科医生、1名精神病学家、1名画家、1名家庭主妇组成,正是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才让这个实验更有说服力。

在开始实验前,为了保证每个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不受到心理影响,罗森汉恩对他们进行了抗压测试,被选拔的人几乎都是满分

同时为了能够'打入敌人内部',实验者还需要学会一系列伪装技能,比如如何让自己在外形上更像是精神病患者:不修边幅,尽力邋遢;如何逃避精神类药物:将药丸藏在舌头下面,不被注意时再吐掉……

准备就绪后,8个实验者就被送到精神病院,口述他们提前准备好的假病症,但除了病症以外一切都如实交代。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在甄别之后,8个人之中有7个人成功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医院中按照自己的正常状态生活,每天记录在精神病院的生活直到出院就可以,成功进入医院就是实验开始的第一步。

标签印象,不辨真伪

七名实验者在医院过着和往常一样的正常生活,可怕的是没有引起任何医护人员的怀疑。为了完成实验,实验者们需要对自己在精神病院的生活进行记录。

起初怕被医护人员怀疑他们的病人身份,还躲躲藏藏的记录,后来发现原来正常的日记行为在医护人员的病症记录下也会变成'持续书写行为',完全符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特征。

在这些实验者被送进来的那一刻,在所有的医护人员眼里他们就是病人,所以那些正常人的行为会自动的寻找贴合的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被记录在案。这种标签化的印象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依据。反而是对实验者们没有刻板印象的精神病患者们发现了'新病友'们的不对劲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在这七名实验者所在的三家医院的一百多位真精神病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怀疑了实验者的身份,还有人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者说:'你不是疯子,你只是来体验生活的!'

当所有实验者成功出院后,历时4年的罗森汉恩实验终于结束,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这7位实验者全部都是以'精神病恢复期'的身份出院,而不是说明当初的误诊。

病人能分辨出病人,而医生却分辨不清楚,倒显得有些讽刺。罗森汉恩将七个人的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实验结论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引起了整个精神病学领域的轰动。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勇下战书,颜面尽失

罗森在实验后发表了论文《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该论文毫不掩饰的对精神病机构对于病患的无视进行批判,不加修饰的将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忽略人格行为的做法公之于众。

这不仅是针对实验所在的相关机构,而是对整个精神医学体系都表示不屑。该论文引起了很多精神病医生的反驳和不满。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几所著名的精神病院站出来向罗森汉恩发起了挑战,声称相信自己的医学水平,不管罗森汉恩向自己的医院发送多少假的精神病患者都能够辨别出来。这场赌注并不是为了反驳罗森汉恩,更是希望能借此机会树立自己的专业权威。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于是在罗森汉恩实验结束后的三个月后,罗森汉恩公开宣布要向这几家医院安排实验者,期待医院能够做好甄别。社会各方都对这第二次试验的结果十分期盼,能不能挽回之前实验对精神病学的打击在此一举。很遗憾的是,实验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并不是这几家医院没能找到假病人,几家医院联合声明在一百九十三名送治患者中,有四十一名是伪装的假患者。正在几家医院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的时候,;罗森汉恩却站出来表示在这一次实验中自己没有安排任何一位实验者进行测试。

该结果引起了社会轰动,本以为医院一方能够挽回局面没想到颜面大失,再一次证明了精神病患者的甄别环节存在很大的问题

1973年教授做实验,让7个正常人进精神病院待了4年,结局如何?

罗森汉恩实验的现实意义

让7个正常人装病入院,还待了4年,很显然罗森汉恩的目的并不是只身一人挑战整个精神医学,该实验也并不是一个绝对严谨的实验,但背后表现出来的是精神病患者在所谓的医学依据面前的无力感

如果能够通过这次实验让整个社会重视起精神病患者的人格,促进精神病学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在这场实验中损害的精神病学权威性又有什么重要的呢?同时该实验也成为了'反精神病运动'思潮的开端,对精神病学进行批评从而促进发展是该实验最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