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死而生,武侯一生难破的局(南阳卧龙,待时而起)

 柳家李红 2020-08-01
按语:宿命是一种纵使你天降英才也难改变的轮回;理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理想如弓,屡经折曲,我还是要恢复要原来的样子;宿命如箭,离弦的那一刻结果早已注定。

建兴六年,晚风吹剪着余晖,一轮红日在汉中平原的天空安静地沉思,血色残阳依稀映射在中军帐外,仿佛迟暮英雄的悲叹。帐中三军将士分立两侧,一位头鬓斑白的老人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居中而坐。

座下一名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的将军说道:“请丞相予我五千精兵,从子午道北出,十日可取长安,丞相从斜谷徐来,两路聚合则关陇为我蜀汉所有。”将士言语激动,仿佛要把心中热血泼洒出来。

老人手捻胡须,双目微闭陷入沉思……

南阳卧龙,待时而起

时间回到建安十二年,27岁的诸葛亮还住在南阳郡的深山之中,怀抱利器,待坐隆中。我们往往被诸葛亮那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迷惑,以为孔明出山之前是一个农民。其实不然。

山东琅琊望族诸葛氏,孔明的父亲诸葛圭曾做泰山郡丞。后因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搬到荆州,诸葛玄在刘表手下为官,长兄诸葛瑾为孙权账下中司马。孔明的大姐嫁给荆州的望族——蒯祺,二姐嫁给荆州名士庞山民(庞统的从兄)。老丈人黄承彦与荆州首席长官是连襟,都娶了蔡家的女儿。蒯家的蒯良、蒯越兄弟和蔡家的蔡瑁兄弟是荆州的实际掌权者。很显然诸葛亮出山之前是个官二代。

诸葛亮在南阳耕读时博览群书,天文、历史、兵法、玄学术数皆有涉猎,更精通奇门、太乙。出山前诸葛亮遍访各大军事要地,与荆襄的名流豪杰交往,徐庶、庞德公、司马徽都是诸葛亮的好友。

孔明熟知天下大势,且自比管仲、乐毅,绝非归隐田园之辈。胸怀匡扶天下之志,腹有经天纬地之才,孔明先生却迟迟不肯出山,在隆中一呆便是十年。原因只有一个——理想。

山东琅琊望族诸葛门世受汉禄,诸葛亮父亲和叔父都是汉臣,出身书门,报效汉庭的观念在诸葛亮心中根深蒂固。诸葛的理想是: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在等待那个能够让他实现理想的主公。

新野城外古道蜿蜒,荒草如野火般蔓延,凛冽的秋风在草上起起落落,时而扰得遍草横生,时而卷草飞升。秋风略过野草吹拂着一个四旬老者的面庞,他满身戎装,腰配双剑,身后有一红面和一黑面将军相伴。他前半生戎马倥偬,高举“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旗,自己却无立锥之地。

千古一谋隆中对,死向开生图荆益 

卧龙岗上的一场大雪后,隆中草庐迎来了孔明日夜等待的人。明艳的阳光从草庐的窗格缝隙间倾照,光脚落在一张手绘的地图上。诸葛亮孔明对着地图对刘备说了三件事:第一东联孙吴取荆州,第二向西伐谋得益州,第三横跨荆、益,天下有变挥师北伐,恢复汉室。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刘备和诸葛亮都明白对方就是自己多年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于是诸葛亮随刘备下山了。

诸葛亮下山时水镜先生叹息:“孔明虽遇其主,但不得其时。”孔明出山之时虽天下未定,但格局已成,举国十三州,曹氏占其过半,奇门遁甲盘上三吉门开、休、生三门都在曹氏境内。奇门起于军事,历史伟大的王朝大都是从西北开门开辟事业的。杜门孙氏以长江天堑之险偏安一隅,留给孔明的只有荆门荆州和死门益州了。图谋死地开辟事业,难度可想而知,孔明深知奇门遁甲,这个道理他在出山前早已知道。

只是理想主义者大都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只是为了理想。图谋益州,进入死门,隆中对策也许从开始就是一个错误。

孔明奇门借东风,周郎赤壁退曹兵 

寒冷的西北风呼啸而过,如万张森森之口在赤壁的上空张开。那口中喷出的气流如刀锋般锐利,残忍地切割着东南岸上的磊磊山峰。孔明初一下山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长江北侧,曹兵来犯。天堑若失,南方将无险可守。曹军携百万之师铁索连穿列于西北乾宫,孙刘屯兵不足十万屈居东南巽宫,以多对寡,以金克木,孙刘岌岌可危。

以木对金,需借火势。中军帐前孔明与公瑾同时想到了:“欲破曹公,需用火攻。”窗外的西北风撞击着帐篷,周瑜眉头紧锁,这寒冬腊月,哪里会有东南风。孔明轻拂羽扇:“派兵布阵,不知奇门,不晓天象,何以取胜。亮料定乙丑日东风必起,都督可放心用火。”

乙丑日东南风起,赤壁江边周郎一炬,可怜焦土。

西取益州,痛失景门

赤壁一站,天下三分。刘备坐拥荆、益,自称汉中王。隆中对里的前两条完成了,似乎大业在即,孔明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更多好文搜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因为孔明有自己的理想——恢复汉室。孔明因为理想放弃曹操、刘表和孙权,跟了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刘备发生理念的冲突。

那么,刘备的理想呢?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他曾经有过,但是后来忘了。开始忘记的时间大概在得到荆州与益州之后,完全忘记大概是在称帝之后。千帆历尽,归来不一定每一个人还是少年。更尴尬的是这件事儿他们两个都不能说破,刘备要装着没忘记的样子,孔明也装着不能提醒。于是刘备对孔明相敬如宾,但不再言听计从。

隆中对里,孔明说东联孙吴,天下有变,挥师北伐。关羽坐镇荆州与东吴交恶,急攻襄樊,结果败走麦城,痛失荆州。刘备冲冠一怒为兄弟,东伐孙吴,兵败夷陵,大好局势顿失。

理想,也许只差那么一步就能实现了,但往往就差了那么一步。

孔明治蜀,挥师北伐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临终前把孔明叫到床前,他开始回忆隆中草庐那个白衣少年手持羽扇侃侃而谈,如今那个少年已两鬓斑白。最终刘备给孔明留下一句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建国,根基不牢。夷陵战败,地动山摇。刘备一死,南中就反了,曹魏给孔明寄来了召降书。一时间人们认为蜀汉危矣。

可惜,他们小瞧了孔明,小瞧了理想信念的力量。

孔明对外继续交好孙吴,南中平乱,对内依法治国。刘备去世后四年,川蜀渡过了难关。孔明本可坐享其成,在天府之国安度晚年,但是有一件事一直撞击的着孔明的内心: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坚持理想不一定成功,但放弃理想一定过得舒服。孔明从一出山就选择最难的事情在做,现在亦然——北伐!

魏文长子午献奇谋,马幼常大意失街亭

 建兴六年,晚风吹剪着余晖,一轮红日在汉中平原的天空安静地沉思,血色残阳依稀映射在中军帐外,仿佛迟暮英雄的悲叹。帐中三军将士分立两侧,诸葛亮居中而坐。

座下魏延说道:“请丞相予我五千精兵,从子午道北出,十日可取长安,丞相从斜谷徐来,两路聚合则关陇为我蜀汉所有。”魏延言语激动,仿佛要把心中热血泼洒出来。

攻下长安,收割凉州,进而位居西北占据开门,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开辟事业,孔明何尝不想。孔明深知坚持理想不等于盲目蛮干,子午谷出兵确是奇谋,但千里用兵,远道袭人,变数太大,且曹魏根基牢固,非短日可破。北伐要坚持,但蜀汉再也经受不起痛失荆州、兵败夷陵一样的冲击了。

四百年前韩信奇谋度陈仓,四百年后孔明弃计子午谷。

孔明兵出祁山,祁山魏兵溃败,山北天水、南安、安定三县投降,北伐局势大好。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明派马谡驻守街亭,使蜀汉与成功又差了那么一点点。马谡纸上谈兵言过其实,痛失街亭。孔明仓促退兵,挥泪斩马谡。

错失第一次北伐的大好时机,后面几次北伐只是略有小胜,劳而无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夜晚降临,五丈原浸入了红色的水波光影里,清冷的晚风裹挟着漫天的尘埃与杂草扫过孔明的中军大帐。账内点起了四十九天盏明灯,孔明欲用奇门之术向天借命一旬。久经沙场,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现在他还有没完成的任务。

五丈原前魏延踢灭明灯,天意如此,孔明的眼睛最后落到地图上的长安,那座他一生都踏不进去的城市,听说那里行人如织,商贾云集。那里是大汉的古都。

孔明入蜀之后再也没回到过故乡,也不曾踏入长安半步。

写在最后 

孔明一生知天文,晓地理,通奇门,懂阴阳,知八卦;他知道自己和蜀汉的命运,川蜀之地虽是天府之国,但毕竟临的是奇门遁甲中的死地,天芮星临宫,问题重重,丢失荆州景门之后,这里很难成为夺取天下的策源地。夺取开门的长安绝非孔明凭一己之力可为。

理想主义者的可敬之处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算知道毫无结果,我也要倾尽一生心血。出师未捷身先死,忠义如公更不多。

北伐无果客死他乡是孔明一生的宿命,从他走出隆中草庐这个宿命之箭就已射出,结果是悲凉的;孔明一生坚持理想,如百折强弓,无论经历什么挫折我还是恢复原来的样子,理想让荒凉的结局闪耀着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