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了这些数据,才算是真正明白了绿通的重要性

 昵称73334443 2021-01-11

前两天,我的偶像陈凤山和「绿巨人」钱灏直播连线。据说这位绿巨人「能把绿通彻底讲清楚」,我就赶紧预约学习。

直播期间,「绿巨人」钱灏老师分享了一份数据。这份数据来自复旦大学医学管理研究所,它每年都会对中国公立医院进行综合实力的打分和排名。

虽然是2018年的数据,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数字看起来挺平常,但对比起来就触目惊心,我们也就弄明白了就医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对于保险营销人员来说,也许读懂了这些数据,才能真正明白重疾绿通的重要性,才能明白重疾绿通服务对客户的价值。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数据:

2018年全国有多少人次去医院看病?答案是83.1亿人次。查了下资料,2018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亿人,平均每位国人,一年进6次医院。


那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加起来,一共有33000家。在这些医院中,三级医院的占比仅有 7.7%,累计2548家

所以我们才经常听到那句话:国内医疗资源稀缺。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城市的医疗资源80%又集中在大医院。

因为全国医疗资源分布的并不均匀,所以一般罹患大病,为了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都会前往大城市的大医院,或者异地治疗。

一旦罹患大病,也就意味着开始踏上了,由县医院,再到市医院,再到省医院,甚至还要奔赴其他城市医院的未知就医之路。

近年来,老百姓腰包鼓了,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所以当具备条件去医疗资源更好的地方就医,就不辞辛苦的前往更好的医院,毕竟大家都惜命。

所以只要在权威大医院,一眼望去都是乌泱泱的人头,这其中包含着不同的患者,天南地北、大病小病还是急病绝症,都向往医疗条件更好的大医院。,

占比全国医院总数0.07%(2548家)三级医院,每年要接待18.5亿人次,平均每家三级医院,每年要接待73万病人
在国内稀缺的医疗资源面前,往往金钱也丧失了优越感,因为同样在医院排队的患者里,不见得比自己病情更轻,也不见得他们没自己有钱。


在中国,两类医生是可以称作专家的,一类是副主任医生,一类是主任医生。每一位专家,都是活生生的稀缺资源,每一位专家都是熬出来的。

你想啊,本科医学专业那是5年。一般呢要到大医院工作,怎么着都得读个研究生什么的。这好算歹算,8年过去了,人生有几个8年?

目前在中国被称为专家的也就76.2万人,相比每年18.5亿的三级医院就诊人数,其实远远不够。平均一下就会发现,每位专家每年要接待2000多人

再加上一些特殊原因(比如某些专家不一定做门诊)除外,专家号一天挂到七八十号很正常。平均算下来,辛苦排队挂到号,在专家面前能待几分钟?


据统计,目前全国三级医院的总床位数在两三百万张,再一平均,每张床位每一年要接待78个病人。世界上最贵的床,每年会有78位病人躺在上面。

其实这些数据也客观的反映了一些问题:老百姓不仅看病难、挂号难,还要面临床位紧缺、住院难的现状,大医院一床难求更是就医现状。

前几年为了缓解这种情况,还可以花几万块请异地专家飞过来当地给患者做手术,但是有些忘恩负义的患者,转头就把专家给告了,媒体一报道,专家再也不敢飞来飞去了,这条路也被堵了一半。

也许我们终有一天,都会明白这么一个道理:看病贵的问题,用保险或许可以解决;但看病难的问题,有钱也不见得能搞定


重疾绿通专为解决「看病难」问题而生,能够一揽子解决就医过程中的各种痛点。比如不知道在哪就医,预约不到专家或床位,异地不熟悉情况不知道该请教谁、检查或挂号过程太漫长等等... ...

绿通服务能第一时间帮患者找对医院、找到专家,推荐专家亲诊,提供就医生协同,同时提供术后的全程专家康复服务,还能报销就诊本人的交通住宿费。

我手上有好多绿通服务的案例,大致的统计了一下,客户从申请到住院,最晚的安排周期为10天。这是什么概念?

一位县城的客户,从确诊疾病,到申请绿通服务,10天之内就能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给他预约好专家、病房和手术。绿通的强大之处就在于此,快速整合国内的医疗资源,享就医特权。若没有绿通,真不敢想要等到什么时候。
某案例有个小细节,我到现在还记得。说是某位医生客户罹患了某种大病,她是医生,懂的比较多,知道这种病越早治越好,拖的时间越长越不利。
绿通服务人员给她预约好了北京的一家权威医院,问她大概什么时候能赴院治疗时,她的回答是:我现在就出发。(要知道当时是凌晨啊)

没有患病的时候,很多人都可以风轻云淡的说:怕什么,大不了不治了拔管子。但真正罹患疾病了,就会不顾一切的想尽快得到治疗,一秒钟都不愿等。

有些道理很残忍,等到领悟的时候就晚了。希望每个人在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都有一张可以使用的绿通卡,而不是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办理。

更多泰康绿通服务详情
请咨询身边保险营销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