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八岁小学生质疑《羿射九日》,教师:孩子的做法神值得称赞

 一师者 2020-08-02

【事件梗概】

据报道,近日,福州一名8岁的小男孩提了个问题:二年级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羿是怎么蹚的?这个问题,被妈妈何女士晒到朋友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人民出版社做出回应: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事件分析】

这个小朋友质疑的精神值得我们称赞,通过翻看字典,我们发现:“蹚”的一个意思是“ 从有水、草的地方走过去”,如蹚水过河。另外一个意思是:“用犁、锄等把土翻开,把草锄掉”如蹚地。既然河水都已经没有水了,再用这个“蹚”字就不太合适。这真是一个厉害的小朋友。

除了对小朋友称赞,还要对出版社称赞,出版社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估计下次版本修订就会把这个字换掉。对一个字认真推敲,让我想到了孔子时候的“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问孔子到底是哪个太阳离我们更近,孔子也回答不出来。

可见,小孩子的思想是多么的活跃啊,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小朋友的正确做法给予肯定。

【引发的思考】

想到了一篇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题: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有一个小朋友写到:假如我是孔融我不让梨。老师给判错了。这就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可是老师判错了,难道让每个小朋友都和孔融一样把好东西让给别人?孔融让梨是美德,正如给老人让座一样,我们都鼓励给老年人让座,可是有的时候年轻人也有身体不适,也许就没有及时或者不方便给老人让座,我们也不能批评,应该去思考他不让座的原因。这么多人,肯定会有身体比较好的年轻人让座,当大家都争着让座,当大家都学孔融一样让梨;当然大家也可以像那位小朋友一样,发现课本中有不合适的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都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结束语】

少年强,中国强!少年有好学好问,喜欢质疑,这是好事。应该鼓励,不怕学生问,就怕学生没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我们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的。小学生勤学好问,家长和老师耐心解答,如果小朋友把老师和家长问住了,我们还可以请求广大网友来解决,相信肯定会有人能给小朋友回答的。

福州八岁小学生质疑《羿射九日》,对此,你有什么想交流的,一起讨论一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