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胃汤(古代经典名方1078)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房豆豆 2020-08-02

益胃汤见于《温病条辨·中焦篇》风温温热第12条和35条,原条文分别为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温病愈后,或一月,至一年,面微赤,脉数,暮热,常思饮不欲食者,五汁饮主之,牛乳饮亦主之,病后肌肤枯燥,小便溺管痛,或微燥咳,或不思食,皆胃阴虚也,与益胃五汁辈。命名为益胃汤,吴鞠通注解为盖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而气降得食,则十二经之阴皆可复矣。欲复其阴,非甘凉不可。汤名益胃者,胃体阳而用阴,取益胃之用义也。

益胃汤重用生地、麦冬为君,味甘性寒,功擅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北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冰糖为使,濡养肺胃,调和诸药。

益胃汤临床辨证要点为口咽干燥、胃脘灼热隐痛、不欲饮食、不喜肥甘、大便秘结、干呕呃逆、舌红津少、脉象细数等。

现代临床,益胃汤用于治疗胃阴不足所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小儿厌食症等多种病证。

益胃汤(古代经典名方1078)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