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家乡文化# #南阳头条# 不懂南阳...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0-08-02
#寻访家乡文化# #南阳头条#
不懂南阳方言,误读伤寒千年,向大爱的英雄们致敬。
看着之前自己信誓旦旦的激动,到目前只有一篇汉画馆的镇馆之宝,实感自己实在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头条号的寻访家乡文化活动马上就结束,但我对家乡的爱和创作永远不会停。还请我现在和未来的粉丝们多多支持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哟,比心。

张仲景,相传因在长沙做过太守,也叫张长沙(那我是不是应该叫曾南阳?不不不,官未达太守,不敢乱想哈),东汉南阳人,妥妥的地道的南阳人。

这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在南阳这片热土,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本医学书籍。这本书,时至今日,也是全体学医人上课必学的教科书级别的医学巨著;这本书,你也许没有读过,但绝不会没有听过,它就是《伤寒杂病论》。(别问我为啥这么肯定,历史老师会告诉你,这是考题,背下来就是,哈哈)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南阳地区当时接连发生疫病大流行,许多人丧生。张仲景家本是有着二百余人的大门大户,区区不到十年,家族中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占十分之七。饱受天灾人祸尤其是瘟疫的肆虐之痛,不忍黎民百姓生存之苦。张仲景悲愤之余以己之力,开创了“坐堂行医”(看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北宋范仲淹的那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经典篇章。(仔细想想也不对,在外地当官据说口碑也不错,人家执政能力强,济苍生有良方,说明有着一颗体察民苦的大爱之心吧,遥望张爷爷,此处必须有敬意)。

实在是控制不住一腔仰视仰慕之情,尽量克制地写了基本介绍,下面步入正题,医学巨著与南阳。

方言,地方语言,承载着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一种语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可究竟有多少方言,估计数也数不清。张爷爷是南阳人,东汉当时估计也不流行普通话,那他说的话,写的文章自然带有浓郁的南阳味儿。下面举例:

1:哕

《伤寒论》226条云:“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最后这个字念啥?来,跟着羽倾读,y,u,e, yuě 。心中默认为普通话的发音,原谅我实在绷不住笑出声来。这个词,南阳方言很常用,其实就是呕吐的意思。例,我昨晚喝酒太多,哕了(喝得吐了的意思)。一个字,言简意赅,表达内容形象而又丰富。

而在对伤寒的注解方面,由于历史上地域和信息的局限,历代注家都把哕字解释为呃逆。这可不得了,在临床上呃逆和呕吐完全是两种症状。错了那么多年,想想那个画面,该有多少医家一本正经地对照着医学参考书,再看眼前的病人的症状,心中估计得一万个问号而百思不得其解吧,哈哈。

哕=呕吐

2:不沾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第9条:“寸口脉弱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抛开那复杂的医学术语,文中“不沾””也是南阳方言,等同于南阳人常用的 “不沾闲”,表示不行、不能、不可的意思。水不沾流,就是水不能流的意思。例,“让他去接个人,连地方都找不到,这人真是不沾(不行,能力不行)”。

不沾=不行,否定用语。

 
3:不中

这个相对来说就比较常见了,河南大部分地区这个词都通用。

《伤寒杂病论》第149条云:“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泄心汤……”。

不中,不行的意思。“中”或“不中”均属河南或南阳人常用的方言,“中”即是行,好,可以,给予肯定同意的意思。例,“明天陪我一起逛街吧?中!。”一个字,简单明了。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总之,这本带着香喷喷南阳味儿的《伤寒杂病论》响当当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地位无人能及,更无人能撼。我为南阳有这样的历史名人而骄傲,而自豪。

今年,新冠肺炎肆虐,让我们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了瘟疫的冲击。中医后来者居上,以实力说话,用真正的疗效给予多年黑中医的门外汉们最响亮的回击。同样是疫情,同样的中医辩证理念,同样的医者仁心。在当今医学如此发达、信息如此畅通的今天,我们依然会有束手无策和生命面前深深的无助感。此刻突然想到了我们举国家之力奋力抢救每一个生命惊心动魄的镜头,而那个两千多年前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却只能默默以一己之力向瘟疫宣战的医者,是多么的勇敢和伟大。而我们现在唾手可得的这本伤寒论,是要他本人亲身经历多少次生死轮回,才浓缩出这本无比珍贵的伤寒论供我们后世借鉴参考。这,才是真正的大爱,真正的英雄。

我爱我的家乡,爱我们的方言。向张仲景和所有医者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