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采访了几位以写作“为生”的人|#副业刚需#

 社区营销研究院 2020-08-02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职场人的恐慌:

几乎所有就业市场都被严重破坏,用人单位实行彻底的削减成本措施。无数员工失业、下岗或被迫缩短工作报酬。「副业刚需」 一时间成为了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

与副业相对应的是“自由职业者”,一份抗风险能力极强的职业

据在线自由职业市场Freelancer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与2020年的前三个月相比,在2020年4月至6月的季度中,自由职业者的职位空缺增长了25%以上。该季度研究跟踪了该站点遍布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全球市场上增长最快和排名下降的前50名职位的变动情况。 

即使全职工作已经崩溃,企业对自由职业者的需求也在激增。不受限于工作地点的“内容创作自由职业者”成为了大众眼中的“香饽饽”。

“ Covid-19激增了自由职业者运动的上升趋势,但这种指数级增长也可以归因于人们对最终创办自己的自由企业,按自己的条件工作并增加收入的强烈需求,”美国最大的自由职业者网站freelancer,CEO巴里表示。

广告营销圈内盛行副业刚需,freelance大部分是文案与美术。作为内容创作者大军中的一员,营销新洞察编辑部联系了三位创作者,与他们聊聊“内容创作者”真实的生活现状。



01.

刘明辉  93年
主业:跨境电商运营者  收入:2万
副业:公众号、百家号、今日头条  收入:1万
 
2019年9月,刘明辉才真正走近自媒体领域,成为一名“内容创作者”,但仅仅9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拥有不俗的成绩,5000名公众号粉丝,付费社群的运营,即将出版的新作,以及每月固定近1万元的收入。

“做内容不是为了PlanB,而是为了倒逼自己成长。”仔细阅读刘明辉的公众号,可以剖析出他的创作变化。从最初的品牌营销分析,到如今的思维逻辑解析,刘明辉并未太过于迎合大众的市场,而是专心地解构自己的底层逻辑,去推动自己前进。

在副业收入逐渐高升的同时,是否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是刘明辉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我不会的,应该说是永远不会。”


 

刘明辉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十分清晰的规划,这也是他文章中的魅力所在。“成为自由职业者,是一件博概率的事情。作为一个素人,你永远不会真正地知道大众喜欢的是什么,所以今天可能会成功,明天也许就会失败。”

其实,早在2017年,刘明辉就曾经尝试过公众号的运营,“做过两个美食的公号,但是并没有坚持下去,也没有做起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刘明辉专注于个人内在,放弃大众市场消费热潮时,反而迎来了内容创作的曙光。

乔布斯曾说:消费者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除非你恰巧创造了需求。在内容创作的领域内,越发是如此。

2015年,咪蒙凭借直击人心的鸡汤内容爆火。2018年已拥有1400万粉丝,头条广告刊例达80万。但2019年2月21日,咪蒙微博被永久关停,正式注销微信公众号“咪蒙”,随后各大内容平台也先后封禁咪蒙旗下相关账号。

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内容创作者”,灰暗离场。



02.

东东  93年
主业:广告从业者
收入不定:5000元-6万
 
东东在广告营销内,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由东东经手的文章,大体费用为1000元,2000字。这个价格,在付费内容定制撰写领域内算得上是一流的价位了。但东东曾接过的稿子远不止于此。

或许,你以为他是一位知名的作家,但事实上,东东并未做过独立创作的事情。所有的客户也来源于广告公司的积累。

2016年,大学毕业后,东东先后入职了三家本土品牌公关公司,但每份工作的时长不超过3个月。

“我大概天生就是要做自由职业者吧。”不喜欢拘束,看不惯领导对甲方无原则妥协的他,用一次次离职来放肆自己的年少轻狂。当然,在心高气傲的背后,也是才情满腹。

天生带有棱角的东东,在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也逐渐变得“圆滑”了起来。“自己开始做事情后,才明白是真的需要求着‘甲方爸爸’们的。”东东略有苦涩地说着。


2017年,在自媒体高速增长的时期,东东平均每天一篇定制文案,每篇价格2000元。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文字内容逐渐转入二线,同时市场上的内容创作者逐渐进入饱和状态。

“越来越难了,以前一天就能定稿一篇,现在3,4天都未必能定稿,甲方的要求越来越多,费用却越来越少了。”如今,1000元一篇,也已经成为高价。东东也曾经想过回归职场生活,但过往频繁异动的经历和日益增长的年纪,已让他积重难返。

2020,疫情之下,全球广告主纷纷取消项目、削减预算、暂停广告支出,中国最大的广告主可口可乐宣布2020年第二季度完全“暂停”,联合利华也放弃部分宣传平台Facebook等的投放,本田、大众、李维斯等纷纷跟随。

在市场寒冬之下,内容创作者在这个季节,或许会感受到更多寒意。
 

03.

蒹葭  93年
主业:生物医药研究者  收入:6000元
副业:淘宝接单  收入:2000元
 
内容创作,对于蒹葭而言,是真正的副业。

在斜杠青年、PlanB、副业刚需等等的网络新词下,蒹葭是典型的跟随大众舆论,成为挺内容创作者的一批人。

由于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也并无传媒市场经验。蒹葭的内容创作是从千字10元开始起步的。写过伪原创、接过淘宝订单,甚至参与过学生作业撰写,两年时间,蒹葭的写作经验可谓精彩绝伦。

但正是由于专业度不高、没有参与过广告公司的运作,蒹葭始终无法接到价格更高的订单,千字100元已经是蒹葭的极限了。


  

“我大多数是通过QQ群或者淘宝来接单,每次写稿大约需要2、3个小时左右,客户反馈后还需要1、2次的改稿。”粗略计算,蒹葭的100元至少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时薪在20元左右,这无疑是廉价的劳动力。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没有传媒经验的蒹葭用努力在换取进步,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3个小时,是用来写作和学习的。努力没有天花板,但渠道有瓶颈。并无太多传媒人脉和资历背书的情况下,蒹葭难以突破当前的稿费瓶颈。

蒹葭也曾经想过自创公众号,但工作上的疲惫,孩子的哭闹,让这个极度需要自律的选项一推再推。“我应该不会成为自由职业者,且不论市场变化,五险一金该怎么办呢?”一直按部就班成长的蒹葭,在年近30之际,面对工作的抉择时,更多考虑的是风险,是安稳,是稳定。


 聊一聊 
 Freelance的 “自由”与“牢笼”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卢梭抛给人类的恒久命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信息共享与自由连接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与想象,社会组织也跟着发生了巨大变化,“去中心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很多人第一次可以脱离中心化组织,而与其他人自由协作,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利益。


可是,去中心化的工作方式一定能带给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吗?经济学一再告诉我们,我们面对的社会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机会成本。当一个人成为自由职业者的那一刻,他同时也要面对“去中心化”工作模式无法解决的弊端。

究其根源,是因为人只要还活在这个社会中,便不可挽回地因为财富、权力甚至是生存条件而对他者产生依附,而这,也正是卢梭那句名言的后半句“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的意义所在。

自由职业的优缺都很明显,而如何衡量与选择,是摆在每一个即将成为Freelancer的人面前的一堵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