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节拍】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9月开放,“后街经济”展示城市新窗口

 乐乐1108 2020-08-02

南京路步行街,全长1033米,东至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在开街20年后,南京路步行街迎来最大改造。去年年底,上海启动南京路步行街东拓工程:步行街区域由河南中路向中山东一路延伸。上海最有名的两个地标——外滩与南京路步行街,要连起来了。

7月,南京路步行街东段北半幅基本完工,遮挡的围栏被拆掉,揭开东拓段一部分:机动车道不见了,步行路面延伸到沿街商铺门口,脚下是适合步行的铺装路面。目前,施工队正在南半幅部分路段施工。预计9月,整个500多米东拓段将对公众开放。

东拓的500多米步行街到底什么样?记者独家采访了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项目总负责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景观设计总监包蓓蓓。

制图:王晨 摄影:海沙尔

重塑空间

“后街经济”将更丰富 展现全球卓越城市新窗口

“东拓是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东拓后的步行街将实现三方面转变:空间格局将从街道走向街区;街道风貌从传统走向现代;业态功能从单一走向复合。”包蓓蓓说。

东拓后的南京路步行街将有更丰富的“后街经济”,除了主街,周边几条有特色的小马路都被纳入工程。如江西中路北侧沿街的慈昌里,原来有些杂乱的业态全部焕新,通过设计与改造,呈现富有历史感又融入现代元素的支马路形态。

相比河南中路西侧的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沿街的历史保护建筑较多,外滩中央、南京大楼、和平饭店等都是有故事、有特色的老建筑,在东拓工程中,设计师通过灯光设计等手法,凸显老建筑的历史风貌,通过街区空间的重塑,赋予东拓段更多时代感。过去的东拓段,商业业态较单一。此次,黄浦区商务委对业态进行大规模调整更新,引入不少首店、潮店、体验店等。

“整体设计以打造展现上海全球卓越城市魅力的新窗口为目标,在体现上海国际都市气度与风范的同时,对过往的经典历史文化元素进行传承,形成精致典雅、大气平和的海派风格。”包蓓蓓说,充分考虑东拓段的空间尺度以及业态功能,设计团队将东拓段500多米划分为三个特色段。未来这段路上,规划有外摆位、户外广场,市民游客可在此休闲漫步、品味经典、买时尚好物。

西段(河南中路至江西中路),主要商户有新世界大丸百货、华为全球旗舰店、艾迪逊酒店,打造以国际时尚购物为主的街区。西段街面相对较宽,河南中路口的新世界大丸百货与华为全球旗舰店是南京路步行街的“门面担当”,未来在西段将设户外广场,可举办商业或文化活动。

中段(江西中路至四川中路),主要有外滩·中央以及正在更新的慈安里、慈昌里项目,将形成以摩登都市休闲为主的街区。未来,这一路段会放出一些小而美的外摆位,打造舒适的户外休闲场所。

东段(四川中路至中山东一路),依托和平饭店、斯沃琪艺术中心,结合历史文化建筑的优美立面及外滩的极佳视野,形成以海派风情漫步为主的街区。

地面铺装 “新疆卡麦金”为主材 多样化拼法区分不同功能

走在已经可通行的东拓段北半幅,脚下是米黄色的铺装,有着不同的深浅及纹理,加上多样的组合方式,脚踩上去很舒服。

地面铺装是东拓段一大亮点,设计师花了不少功夫。“既要与南京路步行街所在历史街区的风貌相融合,与西侧南京路步行街有一定的风格延续,又要考虑行人步行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还希望展现出东拓段独特的海派风格。”包蓓蓓说。

颜色选择上,西侧段的南京路步行街铺装采用印度红色。“西段沿街的现代建筑较多,但东拓段沿街多为历史建筑,外立面以黄色、灰色为主,我们希望东拓段铺装的色彩能与建筑立面色彩协调。”考虑到步行街区适合舒适、宜人的氛围,几经比对,最终为东拓段选择“新疆卡麦金”作为铺装主材。这个颜色非常神奇,暖黄中带着金色。铺在路上,天气晴朗时,黄色中会微微泛着金点,好似一望无垠的麦田,麦穗闪着金光,非常漂亮。

东拓段铺装并不是采用一个颜色延伸,设计师通过铺装面层的不同处理方式,形成深浅、肌理变化以及多样化拼法,打造各种功能区。“根据人流动线及周边建筑业态功能,将铺装合理分区,形成漫步区、休闲区、特色休憩区三种类型。漫步区以横向铺装为主,纵向为辅,引导东西向人流;休闲区以横铺为主引导人流与两侧商业互动;特色休憩区结合城市家具、绿化、井盖等艺术细节打造舒适的行人停留空间。”

铺装设计上,此次有很大突破。设计团队通过引入“模数化”概念进行东拓段全线铺装设计,将东拓段的铺装分解为8个基本模块,通过对基本模块的调整即可改变铺装的整体效果,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在铺装的拼法上借鉴国外经验,以基础的三种铺装规格,变化出十多种拼装方式,给人多变的视觉感受。

步行街上的铺装不仅需要视觉美观,更要注重走在上面的体验感。为了增大亚光面石材的安全性,石材需要额外增加开槽。开几根槽?开在什么位置?既不破坏美感,又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设计师反复试验,一根、两根、三根等,晴天环境要试,下雨天也要试,最终确定一块亚光面石材上开5根槽。

传承历史 “金色灯带”往东延伸 综合灯杆照亮路面和树木

南京路始建于1851年,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1999年南京路步行街经改造后正式开街,享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在此次东拓项目中,设计团队通过“一盏灯、一本书、一条带”的设计打造,传承步行街文化历史。

1882年,上海第一盏弧光灯在南京东路亮起。灯杆上的弧光灯在夜幕下宛如明月,吸引无数市民游客目光。在此次东拓工程中,这一历史瞬间被再次凸显。在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靠近江西中路的西北转角新增“1882广场”。广场不大,矗立着当年点亮那盏灯的灯柱,灯下是一本铜版书,上面镌刻着上海电力发展的历史。“原来,这根灯柱一直就在南京东路上,也是现在这个位置,只是被绿化遮挡了。这次我们以这盏灯为主题设计这个广场,希望更多人回忆、记住这段历史。”包蓓蓓说。

1999年,西侧的南京路步行街开街时,媒体报道的一大设计亮点,即步行街中央一排金色灯柱,像一条金带镶嵌在步行街上。以20年后的审美眼光看,这条金带仍是为步行街增色的设计之一。在东拓段,设计团队在街道中央同样设计了一排综合灯杆,作为现有南京路步行街金带的延伸,原来沿街两侧的灯杆功能全部归并到这些综合灯杆内。造型简洁的综合灯杆内结合投光灯具,在提供步行区基础照明的同时照亮两侧树木,又不对行人造成干扰。

改造后的东拓段,将有着更丰富的色彩。在东拓段的种植设计上,遵循市园林建设绿化、彩化的整体思路,将原来的梧桐更换成树形优美、季相色彩鲜明的美国红枫,作为主干道树种。美国红枫,春夏季为绿色,秋季为红色,不同的色彩为漫步于步行街的行人带来不同观赏体验。在一些特色休憩区,设计师还结合城市家具灵活布置绿化空间,利用花开丛生的紫薇、色叶变化的日本红枫等形成园林化的景观体验。

在东拓段改造中,黄浦区提出精细化设计理念。设计团队对小到一块地砖、一根排水沟、一个窨井盖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如东拓段变为步行区域后,要在路面铺装上设置排水沟,经多轮研究比选,设计团队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隐藏式排水沟,从表面上看不到沟内脏物,很美观。又如,东拓段原市政设施对整体风貌影响较大,设计团队通过减量综合、艺术化设计等措施,对原市政杆件、箱体、消防栓等进行迁移、隐蔽、艺术化调整,降低其对街道空间品质的影响。此外,路面上有一些窨井盖,出于市政需要不能去掉,设计团队就将这些窨井盖设计成艺术品,让它们成为脚下一道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