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一战校的“战斗”

 鲁军0ubhwsymi5 2020-08-03
作者:鲁黔

你听这校名起的,虽然叫“战校”,但绝对与部队系列没有丝毫关系。文革期间,当年的山东省革委会主任,王效禹先生,为了营救他“造反派”的小兄弟,亲临这所学校,来给他们平了反。并亲自把原济南三十三中,改名为八一战校。
(王效禹及其题词)

三十三中在文革前乃最差的中学之一,大可与当年的民办中学四十中相比高低。过去,在济南府曾传播着一个顺口溜:“破一中,烂实验,收拾收拾考民办(四十中),民办,民办,光辉灿烂,进去十个,九个进法院”。

我们这批学生是标准的文革前高小毕业生。在那个说不清楚的年代,竟然不用考试,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入学堂。如今的孩子们肯定会像听“天书”那样,来听我叙说那个年代的真实故事。
(六十年代的一中校门。可惜不是我的学校)

按其所住区域的划分,不用考试,我就背着书包进了第三十三中学,与其一墙之隔的便是令人向往的学校—济南一中。那可是省重点啊!但在那个年月,学校之间已经没有好孬之分了,也就是说,学习的优劣可以不考虑了,大家都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来到学校没几天,什么“军宣队”,“工宣队”都驻防进来。在那个年代,解放军要管理学校,工人阶级也要占领教育战线,而我们这些学生们,真可谓顶着“三座大山”啊!其中一座便是高年级学生组成的“校革委会”。

开学后,学生们分班了,而且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在“三座大山”的策划下,采取了“插花”政策,换言之,就是男女生一个桌,就像现代通俗歌曲唱的那样,《同桌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

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在那个男女生都不敢说话的日子里,象这种安排座次,简直是有悖于“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啊!
(六十年代的学生在排座位)

于是,在我和同窗的好友“武子”的倡导下,与校方展开了坚决反对“插花”政策的革命运动。我班全体男生毅然离座,并站到了教室外的操场上。相继所有班级的男生都慨然相应。“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俗语讲的好:众怒难违啊!一场轰轰烈烈的罢课运动,以校方答应学生们的要求而告结束了。

许多天平静的过去了,那是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忽然提问正在打瞌睡的“武子”,提问的内容是:“请武同学背诵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武子揉着惺忪睡眼,脱口背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白干酒’……”坏了!在那个动辄得咎的岁月里,你武子竟敢篡改主席诗词,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呀!

当天中午前,在校方的报告下,武子“难逃法网”,被押送到专政机关“文攻武卫”的牢房里。(那时的专政机关即“文攻武卫”)
(文革时期的女生)

在许多年以后,我才醒悟到,成年人的智慧是孩子们所无法匹敌的,罢课所争取来的胜利,顷刻间,便烟消云散了,“插花”政策又回归了。此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政治上太幼稚了。校方这“三座大山”自失败后,一直在寻找挫败学生的机会。遗憾啊,即使武子你不被别人抓住“口实”,那肯定还会有其他学生犯错误,况且你还是“首犯”之一......

至今反思,“插花”政策并没有什么不好,而是我们这帮学生少不更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残余思想毒害的我们太深重了。如果是今天的孩子们,他们绝对是乐意接受的,随着那时的“青梅竹马”,那时的“两小无猜”,又是同窗学友,便肯定会发生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该有多美妙呀……

学校里有一个造反派所组成的“执勤排”,在同学们的心里是十分恐怖的,“值勤排”由一帮会打人的壮汉组成,在学校里有对学生们先打后汇报的权利。即使是女生,他们也绝不会怜香惜玉。
(六十年代的课间操)

我们班的男女同学先后有若干人被打了,在此之前,校方革委会,曾多次暗示我加盟他们的“值勤排”,但被我婉拒了。但这并不代表我有多高的政治敏锐性,我只是看不惯他们仗势欺人的行为,却跟革命觉悟毫无关系。

夏日的某一天中午2点前,地点:篮球场上,值勤排的一对孪生兄弟,正在无故刁难外班的一位女同学,只看那女生哭着求饶。上学的学生一拨一拨的涌进校院里来。我憋了好久的火,终于按捺不住了,便箭步疾去,与孪生兄弟缠斗在一起,可谓是拳拳击骨,掌掌入肉,把所习练的摔、打、擒、拿,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那一战却是我平生最吃力的一仗,因他二位宁死不退,即使躺在地上,还死抱你的腿,用利牙啃你……

夏天的毒日头下,处在摄氏足有五十度的气温里,在殊死的鏖战着,时间是那么漫长,我的体能几乎到了零点时,终见两兄弟口吐白沫,再也没有爬起来……

此战后,我充分领悟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成语的真正含义。

那一仗,打出了同学们不愿被任人宰割的呐喊,从那后,无故欺负同学的劣迹,几乎未再发生过,谁能说,我不曾为学校的安定团结,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一场风波虽暂时平静了,鉴于“武子”的经验教训,我却终日怀揣着忐忑,随时提防着那“暴风骤雨的袭来……”

令人困惑的中学时代,在潦草中混了过去,却未能学到半点有用的文化知识,而空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许多年之后,当我路过运署街时,校址已被居民楼所取代了。据说,济南三十三中的番号也早已取消了,又一段人生的足迹被世事沧桑而淹没,而只剩下深深的伤逝……
 
(运署街老照片)

2013.5.25于济南夜
鲁黔
   老济南文化传承者特约作者原创文章

注:本文选自《闲看秋水》。本书收录了鲁黔先生的一百篇散文,十八万多字,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本公众号将根据作者授权情况择机进行转载,敬请您的关注!

摁一下小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