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后,几乎人人都有颈动脉斑块 远红外线让你远离斑块危险

 硬笔行书 2020-08-03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据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群体,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0%;4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中确诊为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接近80%;而60岁以上的群体几乎都有。

颈动脉是链接人心脏和大脑的重要通道,而大脑需要心脏的供血来为脑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产生了颈动脉斑块,就像厨房下水道有了油污,时间一久可能导致阻塞。当颈动脉被堵塞,就有可能影响大脑的供血,甚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脂质斑块是怎样形成的呢?看视频:


出现这三个症状,说明您的斑块可能很危险


来源于网络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鹏指出,动脉斑块危不危险,在做超声检查时需要关注3点:

 1. 检查斑块稳定性 

斑块的稳定性主要是看超声结果的回声。强回声是稳定斑块(硬斑块);中等(混合)回声是混合性斑块,处于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之间;低回声是不稳定斑块(软斑块)。

硬斑块:即稳定性斑块,已经钙化变硬,表面有一层比较厚的纤维帽,不容易破裂继发血栓。这种斑块一般通过不断长大的方式造成血管狭窄、堵塞,影响大脑供血。但成长速度不快,诱发卒中的风险就相对较小。

软斑块:即不稳定性斑块,它的纤维帽薄,就像薄皮大馅儿的饺子,很容易破裂继发血栓,一旦血栓堵塞颈动脉,或脱落后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就会影响大脑供血,诱发脑卒中。

 2. 检查斑块大小 

斑块越大,狭窄程度越严重,也就越危险。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小,血管狭窄50%以下,无大脑缺血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用担心。可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治疗,具体请遵医嘱;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大,血管狭窄50%以上,可能出现斑块破裂或大脑供血不足,需要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如果颈动脉斑块大,血管狭窄达到70%,一定会对脑供血产生明显影响,此时即便没有症状,也需积极治疗,甚至需要考虑手术。

 3. 检查病变范围 

动脉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当血管出现了一处的病变,一定要警惕其他部位的血管,是不是也出现了病变。

而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做超声检查,如何判断自己的斑块是否危险?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鹏提到,如果出现这三个症状,说明您的斑块可能是危险斑块,最好在两周之内到医院进行相应治疗:

症状一:一过性视野黑朦 

症状二:短暂的失语 

症状三: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三个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那么,有办法使得颈动脉斑块缩小甚至消退吗?


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主要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斑块,也就难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或延缓斑块的发生。

第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即改善饮食结构、严格控制食物摄入量、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措施是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的有效方法。

第三,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还要积极合理的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如果耐受良好的话还可以降到130/80 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将血糖控制好。

第四,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从而防止斑块的增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低,斑块就越不容易增长。当胆固醇低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患者的斑块可以缩小。另外不经医生指导、自行服药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远红外线如何预防和消除斑块


管径较大的血管内皮和中层皮之间,有脂质斑块沉积,导致斑块越来越大,血管堵塞程度越来越严重。而更细的血管——毛细血管,因重金属、自由基、游离脂肪等造成血管壁损伤,血液粘稠,流动不畅,会让微循环不畅,长年累月形成心脑血管疾病。

远红外线因其具有的渗透力,能穿透皮下3-5厘米;具有的温热效应,让血管、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顺畅,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营养细胞,让细胞恢复活力;具有的共振效应能让大分子水活化成小分子团水、剥离毒素,让细胞获得干净的生存环境。干净、健康的血液,能循环到全身每一个部位,这就是远红外线发挥作用的秘密。


远红外线波长在8-15微米的一段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因为有温热效应和共振效应,会对人体产生神奇的效果。看视频,远红外线是怎样发挥温热效应和共振效应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