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瓷传奇

 光明使者9988 2020-08-03

西蜀文化探秘

青瓷—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的伟大创造


贾馆长谈宝丨晋朝青瓷—中华文明的瑰宝

    有一部电影,背景温润、高雅、大气、绚丽,背后却是战火般的人际关系,如极易被打破碰碎的瓷器,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青瓷》。

    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这部电影,而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瓷器——青瓷。

 

    龙泉青瓷荷叶形盖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青瓷被称为“瓷器之花”,当我第一次见到它,就被它细腻、明快、流畅、端庄、浑朴、纯洁、斑斓的特征而深深吸引。


    中国是世界瓷器的故乡,瓷器在古代海外就是中国的代名词,英文“CHINA”一词指”中国”,它原始的内涵就是“瓷器”。瓷器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之一,可以说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定数量的瓷器,如瓷碗和瓷盘。

    西蜀文化体验馆贾学伟馆长上集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战汉秘密武器 '柳叶剑'文史大餐,今天他给们带来的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晋朝青瓷。

    古代瓷器制作

    青瓷原名“绿瓷”,源于大自然的铁元素不经意间将瓷器染青,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还原焙烧所致而成的一种表面含有青色釉的瓷器,若含铁不纯或还原不充分,则呈现黄色或黄褐色,我们仍然称它为青瓷。历史上,艾色、翠青、粉青、缥瓷、千峰翠色等瓷都指青瓷。

    青瓷出现于我国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它是中国瓷器的鼻祖,瓷器生命的开始,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初期的瓷器焙烧温度只有几百度,成熟的青瓷器出现在东汉晚期,在1200—1300摄氏度烧制而成,胎体硬密、细薄、光洁、顺滑、不吸水、不脱落。

    青瓷是中国的国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的伟大创造,它温润光华,洁净如玉,所以雅称“青玉”,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文人雅士们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旦考取功名自然希望“青云直上” ,步入仕途就希望成为“青天老爷”,最后更希望“青史留名”,“青”已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灵魂深处,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就是他们对“青水绿水”向往的情怀,也是对青瓷崇高的赞美。

    原始的青瓷形状粗朴,造型简单,一直到秦汉时期都处于平凡的世界,秦始皇兵马俑众多的陶器就很好地说明瓷器还没有足够的地位,汉代青瓷工艺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仍然发展缓慢,被青铜和釉陶所压制,直到三国归归晋之后,青瓷才悄然崛起,大放异彩,走进人们的生活,较多地成为日用品。

    为什么青瓷会在晋代闪亮登场呢?


东晋青瓷堆塑罐谷仓罐 

   要说晋代青瓷,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晋朝历史。晋朝从公元266至420年止,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公元266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两晋共传十五帝,一百五十五年。战争连绵频繁的三国归晋后,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生产力得到发展,手工业技术提高,瓷器的生产和使用表现突出,青瓷更是成为人们所喜爱和生活所使用。

     西蜀文化体验馆藏品 晋代青瓷罐

    经过长期的战争,社会得以休生养息,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或许,一方面中国式农耕为主田园生活呈现于眼前,另一方面,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的癖好反映到瓷器中的代表青瓷身上。

    晋代,中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瓷”字,之前的”瓷“称”磁”,现在在“瓷”和“磁”在大陆可通用,香港、台湾等地区仍然用“磁”。青瓷在晋代被称为“缥瓷”。为什么称“缥”呢?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笙赋》说“倾缥瓷以酌醽”, “缥'原是指丝织品的淡青色,用“缥色”来形容青瓷胎体细腻、釉色淡青、透明度高。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次偕亲朋四十余位好友饮酒赋诗,举行“曲水流觞(青瓷)”活动而写千古绝唱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我们可以从西晋和东晋时期青瓷的风格特点,看出酒具、茶具、香具、文具等实用瓷具在晋时生活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西晋时期,青瓷釉色均匀,胎厚色灰,装饰主要有刻划、压印、模印、捏塑、贴塑等方法,常见的纹饰有网格、串珠、忍冬、菱形、梳篦、锯齿、水波、舞乐、 佛像、梳篦等。日用青瓷上人物、铺首、辟邪、朱雀白虎等与斜方格纹、串珠纹结合,不同于晋代以前的风格。

    东晋时期,青瓷造型更丰富,装饰更美观,单一的青釉传统被突破,不仅有青瓷,还有黑瓷与其共存。青瓷的生产逐渐流行,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都由西晋青瓷的华丽繁复趋向简朴生动发展,更符合生活的适用性。

西晋青瓷香薰炉

    成都青羊宫窑址等西蜀四川考古发掘表明,两晋时期西蜀四川青瓷数量大、品种多、质量好,窑制瓷技术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青瓷胎质、釉色、造型、纹饰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无论大件小件器皆拉坯成型、器壁厚薄均匀,质地坚硬,胎釉结合牢固。

    西蜀文化体验馆馆藏有各种大小不一的青瓷,以两晋时期为代表的青瓷大多数已转让给藏家,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企业及博物馆都有珍藏。现在体验馆里的青瓷为贾学伟馆长特意精心留下的晋代青瓷珍品,如盘口两耳罐、双耳杯实用器。

    西蜀文化体验馆藏品 晋代青瓷罐

    这只盘口 两耳罐非常少见,罐体不断增高,上腹渐收,呈黄褐色,它座部露胎,体型硕大,端庄而浑朴,釉面微缩,色泽斑斓,瓷质细腻,线条流畅,代表了晋代南方西蜀地区青瓷显著总体特征:瓷质细腻坚硬,釉色晶莹纯净,类似冰晶玉洁。晋代北方青瓷的特征:瓷质胎体厚重,釉色青中泛黄,类似玻璃质感流动性大。      西蜀体验馆这些青瓷的美学风格,既体现出晋时多元文化因素,也呈现了当时文雅士重视文化融合的特征,对晋后青瓷发展影响深远,对研究西蜀青瓷乃至中国青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和历史多方面的价值。

    西蜀文化体验馆藏品 晋代青瓷罐

    一件青瓷,一个生命,青色是大自然中最悦目的颜色,它诞生后就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生机蓬勃,穿过千年的岁月盎然自然,至今生生不息,演绎着生命的传奇;一件青瓷,一个世界,你能从中听到它和你心灵的撞击,高山、流水、树林、鲜花、蓝天、大地……无不是你心胸装着的世界;一件青瓷,一圣如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青瓷—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的伟大创造,晋朝青瓷—中华文明的瑰宝。

西蜀文化体验馆一角



馆长:贾学伟

顾问:陈柏青 刘旭东

主编:贾学伟 赵家明

编委:傅安  田伟  文洁  陈琼

         刘德春  胡小勇  高秀群  陈保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