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宛别称隆中 南阳就是宛城》

 公司总裁 2020-08-03

丁小琪 / 文

《宛别称隆中 南阳就是宛城》

一 宛 别称“隆中”

南阳古称“宛”别称“隆中”最早最权威的出处,是成书于战汉之际的辞书《尔雅·释山·释丘 》条目10.15的解释:“宛中 ,宛丘,中央隆起比较高的丘”。说的是“宛”这种地形地貌,因岗丘隆起在盆地中央,而谓之“隆中”。所以,南阳古称“宛”又别称“隆中”。《尔雅·释山·释丘 》一语中的,说准了南阳卧龙岗的真实地貌。这里的“隆中”显然不是指巍峨嶙峋的高山峻岭,而是凹地中间隆起的岗丘。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地方都可以称之为“隆中”的。《尔雅·释山》是关于南阳古称“宛”这种地形地貌最早最权威的解释。

众说周知,南阳是一个大盆地,从卫星图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的。八百里伏牛山从西南绵延至西北环抱着南阳,著名的大别山从南边呵护着南阳盆地,除此之外,南阳盆地周边还矗立着九架孤山:遮山、羊山、磨山、塔子山、紫山、独山、蒲山、丰山、隐山,这九架小山就像稀疏的栅栏,把南阳城围成了个大盆底。上帝在造物时,大概觉得把偌大个南阳城捏成个大盆子,模样也忒太单调了点,于是,就把八百里伏牛山拽过来一段摁进了盆地中央,这段伏牛山尾脉,北出紫山脚下,南伸白河之滨,在南阳盆地中央南北纵横,蜿蜒起伏,高高隆起,形状酷似巨龙出山,卧饮白河之水。

南阳“卧龙岗”就得名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所以,历代的帝王将相、封疆大吏、文臣武官、骚人迁客游览卧龙岗时,常以别称“隆中”来称谓“卧龙岗”,并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成了南阳卧龙岗诸葛武侯祠重要的人文景观,镌刻在数百通碑碣上。“隆中”这个称谓在南阳元明清地方志和卧龙岗碑林上更是随处可见,垂手可得。

二、“南阳”就是“宛城”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中两次说到“南阳”。其实“南阳”和“宛城”互指互代,诸葛亮在《前后出师表》中已经前后印证、自证清楚,他说的“躬耕于南阳”并不是指的南阳郡,而是指具体躬耕地点南阳城也即“宛城”:

汉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说出了具体躬耕地点“南阳”,也就是宛城;一年之后,也就是汉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通于黎阳,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之三也。”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使用用的是并列的排比句式,充分强调了他所说的“南阳”语言指向是具体的地点南阳城,就是郡治宛城。

8月2日于卧龙岗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