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李 强 || 寻访“八亩沟”

 时光捡漏 2020-08-03

·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

寻访“八亩沟”

文 | 李  强

写下这个标题,或许又会是一篇文不对题的即兴心情日记。今天早上在翻看以前写的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文章时,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地名:八亩沟,同时,也想到了另外一个地名:丈八沟。

西安有个“丈八沟”,岐山有个“八亩沟”。两个地方相隔数百里,名字非常地接近,但相互之间似乎并无多少关联或交集,至少在我的人生中是这样的。丈八沟我去过好几次,但没在里面吃过擀面皮,也不确定是否提供这种吃食;八亩沟是一次也没去过,甚至都不知道位置在哪里,但从小到大吃过好多碗“八亩沟”(擀面皮)。丈八沟近十年之内,才知道和去过的。再没去的话,也不会惦记的;但八亩沟却是从小就知道的,而且,时不时地会想着亲眼去看下这个著名地方。

最早知道八亩沟,大约是小时候,在岐山县城小吃摊上到处都可见到的不起眼但也傲娇的牌子:八亩沟擀面皮。这种牌子之下的小吃摊,生意大都好得出奇,食者众且都欢喜。坐在摊里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摊主,脸上多半会洋溢着自信而骄傲的神态,底气十足地抓起一把切得细细的橡皮筋一样的东西,重重地甩在黑黝黝的墩子上,用来诱惑和招徕食客:来一碗吧,正宗八亩沟擀面皮。如今,经常带往西安的擀面皮,也不知是正宗的八亩沟擀面皮不。假如,同时有几个摊位的,我肯定优先选择标着八亩沟擀面皮的,虽然,结果未必会如愿好吃的。

八亩沟离我这么近,又离我那么远。岐山擀面皮,全国有名,不管是臊子面或宴席配餐,还是单独成菜。我从小到大,吃过多少碗擀面皮,已不得而知。西府人从早到晚,都能吃到擀面皮。从头年大年初一,都能吃到来年大年三十。早些年的时候,好象下午两三点之后就不卖了,近些年来才又有聪明而勤劳的擀面皮人才填补了这个时间空白。是因为擀面皮的制作工艺比较繁琐,加工周期也长。长年连续作战的,坚持不下去。多少擀面皮卖主到最后,都累出一身病来,却并没发大财。一份擀面皮利润实在太薄,而且,一张张地卖确实也不容易,虽然,食客众多,但毕竟卖家也多的。我亲自见证过擀面皮的并不复杂但繁琐的制作工艺,也见过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从朝气蓬勃的年轻手艺人到垂垂老矣的暮年手艺人的艰难岁月打磨过程。

哪一年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过一次关于八亩沟的专题片,才大概知道了八亩沟的真面目,也见证了整个村子经营八亩沟擀面皮的传统工艺和宏大规模,但并没注意过它到底是在岐山的什么地方。有一段时间,还误以为就是我们邻着岐山县城的不远的地方,总想着离得近很容易去,却也是几十年来从未走进过八亩沟。这个名字,让听的人有一种气势宏大但也有些孤单荒凉的意境。

2017年春节时,就有这个去探访一下八亩沟的想法,暑假一直准备实施,却最后还是没能成行。今天写文,算是提前剧透。真该尽快实现自己这个愿望的。探访之后,或许,不会再写一篇文章补记。

我相信每一个吃过“正宗”岐山擀面皮的西府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八亩沟”梦。暑假,上网认真地查询了八亩沟的资料,才第一次知道它的位置所在,也才知道它的真实来历:八墓沟。好像有一次吃擀面皮时还看见过写着“八墓沟”,当时心中还有些纳闷,以为是个错别字。现在,心中想去的愿望更强了,这次绝对不能再食言。

八亩沟,2017年国庆节、中秋节我将和你有个约会,期待与你第一次亲密接触!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又是一年辣椒红

人生风雨路之秋雨篇

我并不“渐行渐远”的故乡

你的凤师,我的追忆

“遇见”改改

一碗难吃的被著名的陕北羊肉面

我家地头那棵消失的苹果树

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生死牌》

又一场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窦娥冤》

忆起儿时交粮难


本期组稿:宋力行

文字编辑: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