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 正:小说《槐林寺》出笼记

 时光捡漏 2020-08-03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小说《槐林寺》出笼记

文 | 申  正

申正给田正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田正听了也就听了,哈哈一笑,上床抽烟睡觉。申正给朱百强讲了同样的故事,这就不一样了,朱百强把长发捋了又捋,烟还是抽,却不睡觉了,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愣,直到手机设置的“公鸡”开始鸣叫,他才骂出声:狗日的小说,害得人常常失眠,连累你老弟也睡不好!我瞥一眼烟灰缸里烟头堆成的小山,长长地唉了一声,一骨碌爬起来,刷牙洗脸,准备早餐。

那夜在宝鸡朱百强家里,我讲了我的家乡槐林寺村的故事。故事算不上离奇,平实得跟身下的床板一样。无非就是寺院的传说,文化广场的修建,以及镌刻村史碑过程中村民发出的不同声音,做出的迥异举动。可是农民的这些声音、举动似乎触动了朱百强的神经,他决定以小说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名字就叫《槐林寺》(注:家在宝鸡公众号连载时变为槐林寺纪事)。

月余,他打电话告诉我,小说初稿已出笼,他深思之后,觉得浅陋,缺少古村魂魄,不甚满意,决定弃之重新构思。我说如今文学已不神圣,财富把文化、信仰蚕食得支离破碎,别指望文学拯救现世人的灵魂。对于我的论调,他哼哼哈哈,一时语塞。

老朱终究是老朱,他瞅准的题材非弄成不可。这不,半年后,他又告诉我,推翻重来,呕心沥血,总算收笔,死伤了不少脑细胞啊!

出于对家乡的怜念,出于对文字工作者的尊重,我还是迫不及待的阅读了他传过来的文稿。我十分震惊,被他的奇思妙想深深折服。小说人物出场次序很合理,各人性格迥异,语言朴实,娓娓道来,乡村味浓郁,揭示的主旨思想异常深刻。小说以我的家乡槐林寺村村情为蓝本,扩展延伸,虚构故事情节,打磨主人公形象,向人呈现一个“槐林寺现象”。这个“槐林寺”似曾相识,在中国北方农村处处都能见到,真可谓中国北方农村的缩影。

“槐林寺现象”即是“空心村现象”,探讨此现象的学者、专家、官员不在少数,至今没有一味缓解这种病态现象的良药。作为主人公的退休教师冯子善认为,恢复了寺院,村人互爱向善的风尚回归,信仰也就随之回归。可是村中年轻人不这样认为,人人不屑一顾,都有自己成套的论调。反正经过一番艰难周折,庙宇恢复了,广场也修成了,这些物质化的精美建筑,当然让人觉得稀奇新颖,平添了农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至于能否搬正村庄的精神走向,这还真是个未知数。

总之,朱百强先生的中篇小说《槐林寺》,呈现出中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啻为当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参考性文学读物。

 作者简介 

申正西安焦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悦读链接

《槐林寺纪事(上)》

《槐林寺纪事(中)》

《槐林寺纪事(下)》

【凤翔作家】李均宏 || 凤翔有一个槐林寺村

本期组稿:张忑侠

文字编辑: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