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 克 | 凤翔塬上捞鱼的男人和女人们

 时光捡漏 2020-08-03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图 | 刘锁强

          凤翔塬上捞鱼的男人和女人们


文  |   辛  克

日子进入冬月,凤翔塬上的绿色逐渐消退。一连多少天都没有下过雨——本该是下雪的冬天看不到半星雪花,倒是十天前一场夜半时分飘下的零星小雪让冬天有了不再尴尬的存在。环绕大半个凤翔的北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得萧条——本就缺少植被覆盖的山体老远看去只有满目苍凉。田里的麦青缺少雨水的滋润,阴冷的西北风扬起灰尘,一层层堆积在麦苗上,就连本该绿色的麦田都显得发黄,近乎于接近大地的本色。

沿着凤翔城南的西府大道向东走2公里,空气逐渐变得清新,一丝似有似无的腥味扑面而来。接近矗立在六营村村口的巨型泥塑老虎三四百米时候,大路右侧突然出现了一片明晃晃的水域,近前却是残留着莲藕枝叶的浅水区。冬月把寒冷的温度全部倾注在这一湖水面上,看不见波光潋滟的碧水,只有静止不动的一面天然镜子。向远处眺望,水域上方雾蒙蒙一片,看不见对面的树林和村庄,只有时不时传来的几声鸟鸣鸭叫。


这是凤翔塬上一座稀罕的“聚宝盆”——东风水库又名三岔水库,只是因为水库位置坐落于三岔村的位置,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岔水库。东风水库是1966年兴建时起的“官名”,倒是现在有了更时髦的名字——雍城湖。把一座水库称作湖,而且是一座城的湖,足见东风水库在五十万凤翔人民的心目中何其重要。冬月让水库失却了往日的清爽,但却带来了别处没有的湿润空气。长久在县城待惯了,一下子走到水库近前,却是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清润与舒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傍水而居的村民享受着水库带来的便利——千百年来的旱地变成水浇地,这是从来都不敢想的事情却在七十年代水库建成以后变成了现实。旱涝保丰收的田地给生活带去了幸福,而一汪湖水亦给平常的农家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

时值冬月清晨,大多人还蜷在温暖的被窝,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之时,水库畔的三岔村已经有一拨人穿着大衣,包着围巾,扛上竹竿网兜,提着水桶或是攀笼,三三两两朝着水库西南角的抽水站而去。这是一天当中最为惬意舒畅的时刻,清冷的寒风中,两只眼睛一刻不眨地盯着从抽水管道里喷涌而出的泛着泡沫的湖水,一米深的渠水裹挟着“漏网”之鱼,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水泵之旅,刚刚脱离狭长的管道,冷不防又掉入一具张开大口的网兜之中,旋即被拎出水中,暴露在寒风肆虐的清晨霞光中。这是在旱塬地区很少见到的场景,但在三岔水库却是司空见惯。无论老人小孩,或是男人女人,人人都已经习惯在这样的清晨去“捞鱼”——似乎用“捞鱼”比“捕鱼”更妥帖!

大概水库区的村民们更擅长吃鱼,因为这就如同海边的渔民,没有鱼的餐食就是少了主角,可仔细想想,每日吃鱼对于旱塬上的人来说并不适宜,倘若面食为主的餐桌顿顿有鱼,那该如何做到鱼与面粉的最佳搭配呢?漫长的冬季该让生活有些不一样的变化,饭桌上除了玉米糁子就芥菜,面条就馒头,还应该有鲜美的滋补鱼汤,或是香气四溢的油炸鱼,又或是一伙乡邻围桌而聚的片片鱼火锅。想想每一条鱼都是自己从湍急的水渠中捕捞,又是一手操持,上桌的美食自然会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充盈其中!

清晨的旷野滴水成冰,唯独抽水站的水渠两岸“暖意”融融。与其说是捞鱼鱼,倒不如说是一场没有主题、脱口而出的“交流”会!谁捞的鱼多了,谁捞的鱼少了,这都不是重点。天短夜长的冬月时节,能在清晨与村子里的老少爷们见见面,互相侃侃大山,说说笑笑,这或许是平常一天中最舒心的时刻!

西北人不善吃鱼,尤其是缺水的凤翔塬的原著民!即使傍着水库生活了四五十年,吃不惯的鱼永远只能成为偶尔调剂生活的美味,却不能成为顿顿餐食的主角,对人老几辈子的村民来说是这样,但对从外地远嫁而来的媳妇们却不适用。聪明能干的小伙子外出工作,凭着凤翔人特有的耿直憨厚俘获了外地女子的芳心,哪怕凤翔塬上的夫婿家没有青山绿水,没有咸鱼腊肉,只要是看对了这个人,便是铁了心都要跟着夫婿走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嫁到三岔村的川妹子算是歪打正着地撞了好运,西北汉子们不甚欢喜的鱼成了川妹子们最得意的拿手好菜!男人们一年四季外出打工挣钱,好不容易在冬天蛰伏下来,该是女人们在灶火大显身手的时候。把男人不爱吃的鱼做得垂涎欲滴,看着男人们养得健健壮壮,女人们那才是真正的高兴。于是,寒冬清晨里总有一伙泼辣的川妹子媳妇们扛着竹竿鱼篓,比男人们更勤快,比爷们更胆大,一个人站在横跨水渠的独木桥上,眼疾手快地捕捞着逡巡而过的鱼儿,心里筹划着中午的一顿美食。红烧鱼也罢,清炖鱼也罢,只要是自己亲手做的,哪怕缺盐少辣子都是最可口的餐食!

日头冲出重重包围的云层,把所有的温暖撒向旷野之下水渠两侧忙活的人们。这是平常不过的一天,欢声笑语透过一渠清水流向远方,身披金色霞光的乡亲们以看似“稀罕”的场景迎接属于他们的诗意生活。诗意里有知足常乐的心、有对生活的美好期盼、有对这一汪碧水的衷心感念……

你好,我的雍城湖!

 作者简介 

辛  克 | 80后老青年,有信仰,爱跑步,爱生活,爱思考,乐于平淡,崇尚简单,喜欢用寥寥文字与自己对话。

悦读推荐

辛 克 | 软枣树

辛 克 | 女儿的心思

 腌芥菜

一 沓 尿 布

大 宝 和 小 宝

跑着跑着,生活开始变得简单且幸福!

辛 克 || “陪房”包袱里的厚底老布鞋

母亲在家,家便有了烟火味儿

孩子,看到这封信时请别哭
我的父亲不在家

母亲做的甜酒醅

夜市,不一样的生活

撞 邪

乡村的平安戏

母亲做的浆水面

  责任编辑:辛   克  

文字编辑:李   强

本期组稿:刘建生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