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兴:翰墨书香,常伴而行

 时光捡漏 2020-08-03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翰墨书香,常伴而行

庄子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幸,卷帙浩繁的翰墨书香,罗缕纪存,凝聚知识之精华,传承智慧之光辉。同书相伴,便可延展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与书为友,亦可通晓古今,开智启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灯光如豆,清茗一杯,畅游书中乾坤,思绪飞转,心灵便可静安,生命便可独享悦然。

青灯黄卷,寒衣旰食,纵是形销骨立,黄项槁馘,偶有所得,便倍感自足,志趣适然。正如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书卷翰墨的魅力,引发出头悬梁锥刺股的执着,成就了囊萤映雪的佳话。沉浸书海,与书互诉衷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精忠报国的豪迈气魄,我与英雄一起呐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壮美气象,江山如画,与文豪一同领略绝美景色。“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情愫交织,一番相思让人久难忘怀。在书卷中追慕先贤的风采,仿佛超越时空,与先哲并肩而行,聆听见证,人生也便多了一份感触,几多感怀。曾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豪迈;曾怀“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偶的旷达志趣;曾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书卷更似一位智者,满脸睿智神情,俯仰之间,人生之信条,处处应验。

“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清幽之地沉吟、静思,书卷之中的清雅志趣与书外之景,交相辉映。当忧烦、惶恐莫名而来,寻一佳境,阅读即可让你平静如水,满心欢畅。体味书卷之中“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相似情感,洞察“莫听穿林打叶声”旷达,人生的失意之感,顿消八分。“月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困劳疲倦后,在月影黄昏之际,手持香茗,静品轻松诙谐之读物,书中雅趣与身外之美景,让人不觉间,身心惬意。

渐渐地醉倒在了诗山词水之中;沉迷于书卷中的百回千转,柳暗花明;独享翰墨乾坤里的清雅志趣。慢慢地与书化而为一,亦师亦友,常伴而行,心灵总是静安,总是欢畅。

 
作者简介 

张兴 简介:陕西凤翔人,毕业于商洛学院,爱好文学、武术等

悦读推荐

李 强 | 电影微人生

李 强 | 我的自行车变迁史之一:传统自行车

李 强 | 饮食人生碎碎念

李 强 | 村西涝池记忆

李 强 | 重被拾起的儿时村庄记忆

李 强 | 有一种邻里关系叫前后住

李 强 | 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眼中的贾平凹

李 强 | 转学故事

李 强 |  一封不知道是表扬还是投诉的信

李强: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李 强 | 老家的房子

李  强 | 2017年九月初一烧在灵山的另一炷香

李 强 | 我的红楼二梦

李  强:说不完的岐山臊子面与岐山擀面皮

【散文】李 强 || 岐山臊子面背后的光阴故事

李强 |  比老庄消失更早的园子

李 强 | 小寒:未曾期待却将至

李强|一碗元旦果真没吃上的玉米糁子

李强 | 记忆里的碾麦场

李强 | 还有一种面食叫煎饼

李强:从小吃到大的面

李强:我的2018年春节可预见

李强:从小到大的腊八节

李强:我的家乡正大雪纷飞

我的东湖我的凤中第一面

李强:有一种喜欢叫重庆火锅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亲情通道

李强:没赶上的陈村年集

李强:五味杂陈之我的小年

李强 | 立春杂感

李强:贴上春联放鞭炮

李强:不老的春节联欢晚会

我的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李强:我的春天并不从立春开始

责任编辑 | 辛   克

 文稿审核 | 李   强

 本期组稿 | 亢小娟

稿

1.本平台优先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时光捡漏”,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注明转自“时光捡漏”。  

2.散文、小说作品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诗歌200行以内。

3.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文章以附件形式发送。示例:

△点击可放大

4.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会对简历进行必要删减)。由于微信每天接受信息量大,请务必通过邮箱投递稿件,以便编辑登记备案。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