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了解“汝瓷”

 新用户99808155 2020-08-03

  北宋宫廷一直使用的瓷器,是定窑。定窑的颜色是白色,对道教徒而言,这种颜色太刺眼,于是皇帝把心一横,重新订造,开始了汝窑昙花一现的历史。这个说法,最早源自北朝末年徐竞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不过,这只道出了汝窑的来历。但它的神秘之处,又在哪儿?汝窑的色泽,传说是来自天上。后周世宗柴荣,曾经烧造过一种名为“柴窑”的瓷器,却在北宋已经失传,只剩下当年立下的口谕:“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这)般颜色作将来”。

  我国古代宋朝时期,由皇亲贵 族所使用的汝窑瓷器一般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其原因也是为了避免瓷窑炉内杂质会污染瓷器,因此需用制瓷者们在烧制之间先将瓷器用匣钵装好,之后在把瓷器用垫圈和支钉垫起,从而来避免瓷器与匣钵的粘连。

  汝窑瓷器具有造型古朴的特点,汝瓷受浙江越窑的影响,盘、洗、盏托的圈足多外圈,这在其他瓷窑比较少见。传世宋代汝窑瓷器的胎体有三个特点,第 一点是轻薄,第 二点胎色为香灰色,胎骨轻薄,胎质看色粗松实则细密。

  汝窑瓷器大部分很容易理解,比如“香炉”,我们大致想想也知道是什么样子:“香合”,肯定是有盖的。那么,“大奁一、小奁一”是什么呢?有人猜测是种盒式炉。有的专 业书上就把它称之为“奁”。这个事很巧,这种奁现在全世界就存两个,一大一小。大点儿的那个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直径23.8公分,小的一件直径18公分,现藏在北京故宫。所以有人认为吉书里的那两件就是这两件,“大奁一。小奁一”,说得視清楚。北京故宫的那个奁我亲手拿过,很轻。

  都说宋汝窑因玛瑙入釉,当对着太阳光从某个角度可以看到釉色泛红,说的活灵活现。可是当我采取上述办法观察,却看不到这种现象。只有密集的开片中存有陈年尘土,反射阳光时使人感觉釉面有一点暖色调。还有胎骨突出部位,因为釉薄,看出有粉红的色彩。

  汝窑瓷最奇异之处是随时间的光照变化而变化,在迎光亮照看时出现泛红的色,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有玛瑙粒和卵清一样的特征,有玛瑙的红色粒,足圈内墙外倒、 外墙外翻,支钉像芝麻状,泡像云母一样显微黄褐色光亮,泡非常亮,由于光照不能见到泡底。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用的紫金土造成的褐色泡和颗粒。因不知道 过去说的玛瑙粒是用多大倍数的放大镜看的。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 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