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永利|田家庄街街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田家庄街街在渭北旱塬上凤翔县城以东约十五里,往东距岐山县城更远一些。街街地处西宝北线以北、麟凤公路以西,临北山而不依山,近横水河而远离河,地势平坦开阔,周围被乡亲们自建的住宅自然而有序的围拢,是田家庄一条东西长约一公里左右的老街道,也是块人气旺盛之处。

街街处于三田村(田西、田南、田北)错落有致的民居街巷中心,是三田村南北自然分界线,村子东西由西沟隔开,就如在平展展的田野上由街街和西沟将村落齐刷刷划了个十字,鬼斧神工般地在广阔的黄土地上将村庄写就一大大的田字,这或许是田家庄地名的来源。田家庄镇所属十三村道路如溪流般汇聚于街街,天然形成通衢贸易集市之地。据此,窃以为街街原应为界街,由于父辈关中西府口音中平声与去声(界jie四声,街jie一声)不分,千百年来不断传承界街逐渐混淆讹读为街街。

街街虽不在交通主干道,亦无名胜古迹和大型企业,但商铺林立,客商拥聚,生意人多,天天有集,在县城以东的名气比较大。特别是离县城较远的河北、劝读、齐村、果园、大原、西白村和三田村的乡亲为买些针头线脑的零碎用品,不必长途跋涉、费劲扒闹地跑到县城,就近步行至街街便可购得。因此,上午八九点钟四邻八村的人便会从不同方向涌向街街,买菜扯布,称盐倒油,买烟灌醋,看病抓药,俨然一处生意兴隆的购物商贸中心,也有啥事均无只是想去逛街街的大有人在。据老辈人讲,解放前的街街一直物贸兴旺,从甘肃、宁夏经由凤翔县城而来,前往西安方向骆驼队或骡队托运的货物,出县城向东打点歇脚第一站便是田家庄街街。至于街街的商铺何时形成气候,连老辈人也讲不清年代,只知时间久远,千百年来都在传承。

稍懂事的小孩都知道街街是个好去处。来到街街,可感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可购买自家不出产的时蔬鲜果,可在虽小却温馨的餐馆置办酒席招待亲朋,即使想唠嗑也可在信用社门口去听上岁数人天南海北的闲谝。村子里,若是谁家娃娃哭闹不休,难以安稳,哄娃的人只要说:走,跟我娃逛街街买糖吃起!小孩哭声便会戛然而止,脸淌两行泪迹,两洞鼻涕滴答,拽着爷爷奶奶的手往街街方向走去,足见街街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和魅力!

镇政府在街街的东头,是最早建有一栋全砖三层外粉水沙石楼房的单位。坐南朝北,门头简朴,若不是门前竖挂牌子,这所行政机关可能会无人注意。设镇之前是乡,乡之前是公社。五十年代初,田家庄并非公社所在地,其属红旗公社,办公地点在西宝公路南边的申都村。但乡亲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购物习惯难以更改,街街商贸交易依然不断,商铺经营照常活跃,使得红旗公社逐渐北迁至田家庄街街,亦更名为田家庄公社。随后,医院、信用社、水利站、肉联厂、兽医站、邮政所、卫计中心、工商税务陆续搬迁或新建,主要分布在街街的东半边,逐渐地街街一大部分地段成为田家庄乡镇行政单位所在地。

街街的商铺发展很快,沿街两侧的许多民居均已改为门面房。印象中,街街的商业核心位置应是康乐大药房到西沟一百多米长的街道南北两边。这里,原是供销社的大人字顶厦房商店,是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合作社时建造,屋顶高挑。地虽用砖铺,但时常被下雨时顾客带进门的泥粘得高低不平。废品收购站是小时候深受玩伴们喜爱和经常光顾的地方,平时捡拾的废铁烂铜收集起来,拿到这里可换点零花钱,这也是农村小孩非过年时零花钱的唯一来源。

解放前春发堂中药铺位置也在该地段,黑门黑窗大开间的大厦房,门板是数块宽不足二尺、一丈左右长的木板,一名坐堂中医和两名抓药相工各司其职,药柜上是密密麻麻的红底黑字的中药名称。田家庄大饭店北边临街门面原来也是一中药铺,亦是黑门窗、高柜台、大药柜。目前,街道两边的商铺已改造为时兴的二层门面房,装潢了整齐有序的门牌,与西安、宝鸡、凤翔等大小城市的门面房并无二致,规范利落,卖啥货的都有,啥货都能买到。近年,街街东西两头亦开发了两条纯商铺的商业街,均为二层混凝土结构,规模适中,门脸大小不一,南北走向,与街道垂直,东商业街以百货为主,西商业街东边第一家为全军农资商店,上盖顶棚以农资贸易为主,进驻商业街的商户逐年增加,乡亲们生活购物更加便捷。

街街西端南侧是田家庄中学,最早时利用娘娘庙的地方和房子建成。幼时,曾见过部分拆剩的庙宇大殿,及至入学后,学校早已建成清一色的砖土木结构的大厦房,木制门窗,窗户夏天糊白纸、冬天钉塑料薄膜。原来的学校大门并未临街,从街道向南近百米才是校门,红砖围墙中间开的校门,两边竖大红砖蹲子,栅栏式的两扇铁门,进门下一小坡,可见学校会议室,两边耳房是校领导办公室,绕过会议室便是几排整齐的教室。校内人行道部分用砖铺了,雨天好走些,出校门到街街的土路与田西小学共用。睛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印象最是深刻。近年来,学校的大门已移到街道边上,粉刷一新,色泽亮丽的教学楼从街道上便可看到,校门虽不很大,却富含端庄和底蕴,每次路过倍感亲切。

田西戏台原在街街西端田家庄中学正对面,是三田村过会唱大戏最多的地方。三田村每年春夏赶两次会,秦腔戏唱三天四夜,七场本戏,余为折子戏。部分乡亲与我一样,无甚乐感,五音不全,秦腔戏虽能听懂部分调板,但大多数对戏文唱词全无感觉。只识得各种角色的演员唱腔各有特色,煞是热闹,花脸嗓音嘶哑、高亢古朴、震耳欲聋,青衣气韵沉稳、字正腔圆、穿透力强,花旦轻启朱唇、婉转悠长、圆润优美,丑旦只说不唱、插科打诨、嬉笑怒骂。即使这样,戏台下面总会坐满头上女顶帕帕、男戴草帽的戏迷。赶会期间,街街商铺前的街道上会搭满撑着巨大布篷的临时摊点,全是衣物、吃食,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往车辆需得绕道而行。几年前,戏台搬迁至中学墙东的西沟边,戏台地基和观众席位置建起了漂亮的田西村村委会和村民文化广场,早晚路过时偶尔能碰到许多中年妇女,伴着音乐整齐地跳着广场舞。

近年,田家庄街街搭上了国家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快车,政府投入巨资,聘请专业人员设计长远建设规划,下大力拆除违章建筑,迁移占街庄基,铺设下水管线,重修柏油马路,整治商铺街容,绿化镇街空地,增设休闲广场,原来坑坑洼洼的街道、犬牙交错的商铺、下雨满街的泥水、天睛尘土飞扬的田家庄街街,日新月异,旧貌换上了新颜。逢年过节回老家,在街街不仅看到了平坦宽阔、标线清晰的柏油马路,面貌一新、整齐有序的街容街貌,各种文化景观亦随处可显,更感到逛街购物的乡亲们远离尘土,舒眉展目,神情怡然。

近闻,街街北边不远处的飞机场即将改建扩建,发展空中物流,街街将从古老的陆路驿站转变为空中港口。又闻,西安经法门寺直达宝鸡的轻型轨道列车线路也将从街街西端经过,并设立站点。面貌焕然一新的街街,即将迎来从空中到地面、从公路到铁路、从小城镇到空港商贸聚集地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愿田家庄街街借力腾飞,擘画出家乡父老美好生活的新蓝图!

街街是每次回家必去的地方,也是每一个田家庄人永远无法绕开的地方,无论离家多远,时间多久,只要想起街街,记忆就会象拧开轮头的水一样,自然流淌,愈流愈长,清澈见底。街街不仅承载着田家庄人生活的柴米油盐和酸甜苦辣,更是家乡不断前进发展的实践者和见证者。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