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龙岗 | 《甘南情思散记》之四:品味临夏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出行的意义并不全是看景,是心灵的放飞,是灵魂的自由翱翔。旅途的感悟是在独处中生命的重生,在自我净化中放松身心,陶冶性情,感悟生命,探寻生命的真谛。看到的是眼中的风景,感悟的是心中的美景。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幸福快乐的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有所悟,值得回忆。

《甘南情思散记》之四:品味临夏

作者:周龙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甘谷的小憩,补充了能量,加之明显感觉车外已不是很热了,一个个又生龙活虎,人欢马叫。车子依然在川道中穿行,在服务区,师傅也查处了空调的制冷问题,车内恢复了凉爽。车窗外,大片的韭菜地映入眼帘,正是韭菜花开的时节,坐在车内仿佛也能闻见白色的韭菜花香。原来,正经过的是久闻大名的武山县,我们每年春节前后整车销售的韭菜大部分来自于这里。

     下午四点多,车子终于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临夏市居住着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故而,首先映入眼帘的城市建设,具有浓郁的穆斯林风情和风俗文化的元素,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我们下榻的酒店就是回族风格的建筑,酒店虽然只有五层不高大,也是不错的,进入酒店不大的前厅,整个有一种步入西域的感觉。简短的休整后,步行赶往三A级景区东公馆。在大街上领略着回族文化不同的展现,大约步行一公路,就到了闻名遐迩的古建筑景区东公馆,由带队签到后免费游览。

     东公馆是原国民党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马步青出资近百万银元修建的私人住宅,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布局,因位居临夏市区东面,遂称为东公馆。正门为仿西洋式建筑风格的砖砌牌坊门,进入正门直达天井。天井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有四个门分别通往东南西北四院,呈田字形布局。东公馆的砖雕尤为著名,从正门到天井,再到四院,槛墙和墀头都有精美砖雕装饰。虽然,装修用材质等都不可与西宁市马步芳公馆相提并论,但是也有它小巧精致的地方,没有西宁马步芳公馆的玉砖贴墙,但是河州砖雕、木雕和彩绘也有它别致的地方特色,比如正门进去,迎面而来的是大幅的葡萄藤雕,颗粒饱满的大串葡萄挂满枝头,似乎能感受到葡萄成熟的紫色,这也寓意着紫气东来,两边的侧门门洞高大,门洞由高大的砖雕花瓶及其中开满栩栩如生的牡丹形成拱形,昭示了富贵进才等等迹象的寓意,这些雕饰彩绘不仅精美绝伦,更富有传统的美好寓意。循侧门进入后园,房檐下的走廊上,仍保留了原始的实木地板,几个联通的院落中各侧厢房,分别设置成了古钱币、玉器、泥塑等不同的展厅,在泥塑展厅,凤翔泥塑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与东公馆一起的还有著名的蝴蝶楼,该楼主体结构为H形,中间主楼面阔七间,歇山顶,左右两廊连接着长方形六角亭式楼阁,状如蝴蝶两翼,故名蝴蝶楼。据说解放后,作为军政办公用房。临夏东公馆与蝴蝶楼作为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私人住宅式古典建筑群,气势宏大,结构严谨,布置精巧,兼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欧式建筑意境,把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与南方园林风貌相结合,使民族特色、当地风俗等多种文化元素相结合,具有相当的观赏和学术价值。因为五点要闭馆,加之顾了看景和照相,跟不上讲解员,只能走马观花。

     出了东公馆,距离参观四A级景点八坊十三巷的夜景尚早,清真美食夜市只有晚上七点才开张,距离入住的宾馆较近,沿路欣赏了穿市而过的夏河,在已经略有点凉的夏风中,远远地外观了中阿文化结合的市内著名的外河沿清真寺、清真老王寺的别样大气,近睹了不同风情的民族服饰,特别是同行的女士,爱美的天性被回族妇女别样的服饰惹得迈不开脚步,挤在回民服饰店东挑西拣,无奈吃惯猪肉的模样穿不出这些服饰的风格。不知不觉中已移步到了清真一条街,之前还是车辆人流井然有序的大街,晚上七点刚到,车辆主动绕行,眨眼就变成了清真美食文化一条街。街道两旁支起了两排整齐的桌案、锅灶、帐篷,堆满了各色已经初加工好的牛羊肉,看着堆积如山的大块肉,不自觉地一次次咽着口水,巡视一个来回,如猪八戒进了女儿国,无所适从,姗姗而来的夜幕带来了高高低低的灯光,不失时机地为民族特色的美食平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勾得味蕾把馋虫一股脑儿放出来,蠢蠢欲动。

  来之前就急不可耐地想要过把啃羊蹄子的瘾,在这里已不是我所期待的唯一美食。碗大的牛蹄筋、牛腱子肉,大片的牛肚像地毯一样厚实,整盆的牛杂和羊杂,等待浴火重生的大块肉串,各种样子的肠子,还有太多我不知名的牛羊肉熟制品,堆满了街两旁的桌面,我有点六神无主的感觉,看了这边看那边,样样感觉香,喉咙中手都快上来了,走在这两行散发着香味的肉桌间,就像穿行在两座座堆积如山的牛羊肉美食中,啥都想吃,啥都不知道咋吃了,我和妻子犹豫再三,举棋不定,转瞬个个蓬下近乎是座无虚位了,最终是决定赶忙先选一家坐下,服务人员客气地招呼着,并指点那边有保温桶,泡好了八宝茶,只管自己去享用。我们先从烤羊蹄开始,看邻座两位秀气的回族美女吃啥,我们客气地请教是啥叫啥,好在临夏市的美女是不避生的,普通话也很甜美,热情地介绍叫啥名,用啥做的等等,问及味道咋样,她们两只是略带一点腼腆的相视而笑,也不作答,尽管一口一口地闷头大吃。在灯光下,略带异域风情的回族美女,侧面的吃相优雅好看,在帐篷外射进的一道斜光下,有着一股难以名状的精致美。一边问询一边招呼老板来一盘、来一碗,不知不觉中要起身时,才发现贪食的嘴害苦了肚子和腿,负荷过大,严重超载了。

     临夏市不仅有美食,更有美轮美奂的八坊十三巷夜景。临夏古称河州,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河州和临夏也就同时成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自唐朝以来,这里的回民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共十三条街巷,故称“八坊十三巷”。

由于贪食过饱,我买了几碗酸奶。从夜幕下的十三巷之一细巷进入,巷子不宽,但很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很浓,回族特色的小店和民居间杂着,有一种家乡邻街的味道。在来往穿梭的人流中,来到了彩灯闪烁,穿连十三巷的河边,猛一眼望去,景观灯霓裳迷幻如天宫,更与南京秦淮河有一比,惊以为到了夫子庙。随着人流,顺着岸边前行,眼前一拱桥及桥上的亭子,在景观灯的装扮下玲珑剔透,与河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忽然间我感觉是景倒了,还是我人倒了,满目极处,无不是景。千回百转,各街巷回族风情的砖雕、汉族特色的木刻、藏族文化的彩绘、传统道德文化的形象故事等等,汇集成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装满了八坊十三巷的每个角落。朋友,如果你去,或许刚以转弯,墙上那半个大破水缸,从破洞中会钻出半个身段的顽童,有游客正给孩子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一转或许是一方茶海,两条凳子,刚好有个空位,落座,暮然回首,眼前是一副仁爱内容的砖雕,仔细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二十四字砖雕栩栩如生。走在八坊十三巷,就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个意外接一个惊喜,视角冲击在这座名族文化和民族建筑完美融合中,让我的精神世界有了不同的荡涤。

临夏给我留下了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美好印象。

4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