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急需保护的古镇,有“小上海”美称,如今却落魄成这样

 敦厚书屋 2020-08-03

古镇,对于朋友们来说,什么是古镇呢?是高高的城墙,空中飞扬的蜻蜓,木拱结构的老房子,告诉你它的历史的辉煌和现实的叹息。如今有一种很奇怪的社会现象,明明是历史留存下来的古城古镇古建筑,人们却不去保护它、珍惜它,反而是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劳力,去兴建一些仿古建筑。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笔者要介绍的这座古镇,更多的是希望更多的人士去保护它,体验它的美景之后,安安静静的参观,也要一丝不留的离开。这座古镇就是黄泥古镇。

这是一座千年古镇,只因没有名士推崇,人们逐渐淡忘了它曾经的荣光。古镇座落在潜、太、怀三县交界,地理位置优越,素有潜山“小上海”之称。古镇原名“黄泥港”,后因地区改制,“港”字换为“镇”。“一脚踏三县,一帆通四海”是黄泥镇最为真实的写照,还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然而这里却不为外人所熟知,历史文化不可估量,古镇的修缮和保护也急需加大力度。

据笔者了解,黄泥古镇临水兴镇成市,古商贸繁盛数百年。流经黄泥镇的长河为长江支流皖河的源头,历史上长河河面宽阔,黄泥港是长河中游的重要停泊码头。黄泥中街是目前黄泥古民居建筑保护最完整的区域,木质阁楼比邻而坐,窗上图案精雕细琢。店铺与店铺之间相连,多数都是前店后坊式,多数都是以当地的手工制品为主,如竹器、铁制品、鞋帽针织等。

整个街道一律以石板铺砌,中间主道低平宽敞,可行车马。两侧店前人行道,石阶稍高,整齐划一。石板街下为全街贯通的下水道,以青砖、石料砌成,两人并排,可躬身行走,即使遇滂沱大雨也不存积水,雨停路干。

茶馆,曾经是黄泥街上最兴隆的生意之一。几乎隔几家就有一家茶馆,大点的能摆七、八 张八仙桌,小点的也能有三、四张,方桌的四边放上四条长木凳,每个桌子能容纳六或八人,且都是常客和熟人。

如今,这个古镇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人家居住了,因为古镇十分破败,也有一些房屋摇摇欲坠,而有些甚至已经倒塌也无人处理,看着如今一大片的仿古建筑,不经让人叹息: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才使得古的消失,假的兴旺?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