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少波 | 从三岔堡城楼古训说家教村风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从三岔堡城楼古训说家教村风

说及三岔堡的古训时,九十岁高龄的周坤老先生讲过一个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清末民初年间,三岔堡有个李姓小伙在县城干事,回家时总爱骑一匹高头大马。这一天,天很热很热,城门洞子两侧坐着七八个乘凉的老人,此人戴着墨镜,穿着随风飘动的绸衫儿,坐在马背上大大咧咧地进了堡子门。此时,坐在西边乘凉的毕三爷给过路的一青年说:“给我把骑马的那个人抽下来,我有话对他要说”,青年紧走几步,朝马的后腿丢去半截砖块,马失声一跳,此人从马背上滚了下来,粘了一身土,眼镜也掉在地上,正要发火时,青年忙说:“毕三爷叫你哩!”此人听说毕三爷叫他,赶紧牵马回来,毕三爷说:“小伙,把眼镜取下,看看城楼上几个啥字! ” 此人 呆呆地看了看城楼后,自知犯了堡训,连说:“我的错、我的错”!然后灰溜溜的牵着马走了。

古三岔堡历史久远,虽曾经多次重修,但堡子城门洞内侧上方砖刻的“循理畏法”四个大字,虽经数百年风蚀雨淋,但还清析可辩。它已是三岔堡的一条古训。数百年来,三岔多少达官贵人,返乡回家,一般都在小河桥头下马或下轿,步行进堡进村,向乡亲们作揖问候,已成了一条乡规。

一代一代崇礼厚德的三岔堡人把“循理畏法”作为一条乡规民约。大家都知道,所谓循理,就是遵循和敬重事物规律,敬重道德,遵循天理,敬畏因果,敬畏道义,敬畏圣人。理,就是理论,就是道理,就是做人的底线。

国家法制严明,可严明的法制解决不了所有的细小事情,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一个村一个堡的安静团结,法制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个部分是人群的教养,人的行为规范。这就是说要靠乡规民约,靠家教家风。

乡规民约是村庄共同利益的表达,既反映了传统,又反映了法律法规的精神,好的家风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正是这些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他们长大以后对社会有作为,对国家有贡献,从这个角度讲,好的家风家教是打造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非常注重于家教家风,如流传至今的“慎交友,公行权,廉为官”,“贵以养廉,富以求仁,贫以求节”。又如《颜氏家训》、《曾国潘家书》、诸葛亮的《诫子书》都是很好的教子教材。距离我们最近的白鹿原村的乡规民约是:“道业相行,患难相恤,礼俗相交,过失相规。”都应该发扬广大。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老一辈贤人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很有借鉴之处,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诸葛亮的《诫子书》,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于一个“躁”字,提倡“宁静自处”、“淡泊自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把家教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记住一生要精忠报国,守护祖国河山。

古三岔堡的乡规民约是刻在堡子门上的“循理畏理”四个字,让每一个堡子人民出进抬头看着,心里想着,人人“求君子道,做君子村”。

闲居县城后,经常出外看看休闲广场,不少的村子都有乡规民约公布于广场。有一梁姓同学将诸葛亮的诫子书刻成大匾,悬挂在客厅;马家庄一李姓同学把朱子家训写在纸上,装裱后装在镜框内,悬挂在走进大门的显眼处,让儿子教给几个孙子背。我整理了不少好家教出孝子、好家风出人材的活教材。

深受循理畏法乡规熏陶的三岔堡人,做出了很多值得世世代代纪念和颂扬的事件。如明进士王亿开办王家书房,开创了从明代开始的三岔小学历史;“保全村堡” 的牌匾纪录了一个好家风的故事;“罗善人”(三岔堡西巷罗氏家族先祖罗怀仁老先生)解放初在三岔口义务舍水的故事,纪录了一位老人大爱无痕旳高尚品质,还有辛亥革命老人(哥老会成员)陈德盛、清代山西闻喜县知县陈作哲、抗回英雄陈大功、抗日志士陈唯诚、凤翔游击大队长李福祥、解放战争中剿匪功臣李俊明、近代知名书画名人陈虎训等都生在三岔堡,长在三岔堡,这说明这座古堡有其深厚的文化氛围,也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条城楼古训的历史价置。

一件往事在我心头存放了六十多年:一九五二年,三岔村属于四区七乡,乡政府设在娘娘庙里,上级派来住三岔乡的乡长叫张聪,是八旗屯西堡人。当时乡政府机构简单,一个乡长,一个乡文书,一个乡指导员,再找一个做饭的老汉共四个人。青年乡长张聪热情务实,平易近人,办事公道,曾饱受旧社会官吏压迫的三岔人,对这位新乡长口碑很好。但天有不测之风云,张乡长一天夜里开完会休息后,可能过份劳累引发心脏病而猝死,三岔民众心里难过,为了表达对这位共产党的好干部的缅怀之情,全堡子内外自愿组织,请来吹鼓手,租来丧椅架子,数百人排长队,吹吹打打,悲悲啼啼,十步一停,百步一歇,把这位好乡长抬回了八旗屯西堡子,一个老汉还捉着一只公鸡,走在灵柩前面,使这位好人魂归故里,一位长者手提笼“引路钱”,一路走一路撒,一直从三岔撒到八旗屯西堡子门口。

这一段小故事,彰显了三岔堡六十年前的风清气正的好村风。

循理畏法这条古训,涵盖了今天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法制、爱国、公正、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愿三岔村晚辈们,牢牢记住这条城楼古训——“循理畏法”四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守正创新,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家教家风和乡规民约,

周少波《风雨百年三岔村》摘 录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