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小明 | 麦收时节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那是一场各种农活互相交织,共同抢时,互不相让,矛盾尖锐的特殊季节,要做到合理有序推进,除了聪明智慧,更需要的是辛苦与汗水!


立夏后第一声布谷鸟的叫声,唤起了庄稼人对丰收的渴望,也唤起了我对往昔麦收时节的无尽回忆。

我的家乡在八百里秦川的最西端,自古以来就以盛产小麦,玉米而著称。先辈们世世代代以古老的方式重复着种麦收麦的循环往复,在这无尽的循环中延续着岁月更替和沧海桑田!过去,庄稼人把麦收比作每年必打的一场硬仗,而这场战斗的准备是从立夏过后就拉开了惟幕。先辈们用一场场赶会的方式为收麦的物质准备搭起了平台,随着麦子扬花的结束,乡村镇点就赶起了以夏收物资交易为主题的古会。农人们开始置买割麦用的镰刀,拉麦用的麻绳杈椅,碾麦用的木掀扫帚杈把,装麦用的口袋麦包,在古会场的农器摊前,庄稼人用他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眼光挑选着心爱的农具,买一把好的杈把或扫帚,得意的就象战士缴获了一把漂亮的冲锋枪 男人们在准备着农器家俱,而女人们则不动声色的缝补着口袋以及收麦时要穿的衣服,临近割麦还要用仅有的麦子为夏收磨好白面,所有的准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有板有眼。

碾打麦子需要麦场,我的家乡土地少,没有闲地来做麦场,因此前一年播种小麦时,总要留出几分地或种大麦或种油菜,提前收割后就作碾麦场。要碾打麦子,这麦场就要做得又光又硬,这得好几道工序,先将杂物清除,场地整平,将土拍细,再用专门光场的碌碡来回碾压数遍,遇到墒情不好时还要用水泼湿才能碾压。在人们的紧张筹备中,这时麦子已开始泛黄。农谚说,麦黄一时。真是这样,才几天功夫,那满野绿黄色的小麦就一下子变成了金黄一片。这时辛勤的庄家人已经急不可待,早已磨得铮亮的刃镰搭上镰刀,一家人从那地头的一角就开始了这一年的夏收。

那是一场各种农活互相交织,共同抢时,互不相让,矛盾尖锐的特殊季节,要做到合理有序推进,除了聪明智慧,更需要的是辛苦与汗水!前些年机械少,农民手头没钱,割麦全靠人力,但麦收是时间性很强的活,成熟的麦子收割不及时就容易被风吹落散在地里。有时也会被突然而来的连阴雨将麦子芽在麦穗上。因此上家家都在争时抢晌,争分夺秒,龙口夺食,一刻也不敢怠慢。天麻麻亮割麦的人就刷刷开始了收割,为了乘着天凉多割一些,家里的主妇就打发小孩将早饭送到了地里。

割麦是一个对人体力耐力严竣考验的农活,腰一直要弯着,胳膊要不停的用力挥舞镰刀,手和臂承受着麦芒和麦叶的刺扎,到了中午那火一样的太阳炙烤得你汗湿衣衫,但你却不能退缩,得挺着扛着顶着!这时的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一瓢清洌的凉水,是一股凉凉的清风,是一片浓浓的树荫,是那只有片刻的歇息。可你为了这把庄稼,为了这个家,却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活去享受那唾手可得的幸福!一天下来你的面庞手臂晒得成了古铜色,手臂被麦芒扎得伤痕累累火辣辣的疼,超负荷的劳作使得浑身如同散了架一般,但你不能因为太阳落山就可以去歇息,地里的麦捆需要一车车拉回来,于时借着淡淡的月光,拖着疲倦的身子,带上老婆孩子拉上人力车将那满地密麻麻的麦捆装上车,用尽气力一回回运到麦场里,然后还要码堆成垛,为后面登场的麦子腾地方,也需防备突然而来的雷阵雨。

忙着收割地里的麦子,但秋播也需抓紧进行,农人们知道玉米争晌。套种田里的辣子也急需灌水。这一切都不能耽搁,这时人手显得特别缺,真恨不得人人都有三头六臂!平日农家少闲月,夏收农家无闲人。全家男女老少这时都各尽其力,各司其职,把各自的力量发挥到极限。麦收时节最怕下雨。下一场雷阵雨会让人措手不及,忙中添乱。这时如果地里的麦捆未登场,场里的麦捆未上垛,那肯定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激战。狂风中你得不顾一切以最快的速度把地里的麦捆三.五捆一堆垛起来,把场里的麦捆压成垛子苫起来,到后来你在倾盆大雨中象个落汤鸡似的,浑身湿透狼狈不堪往家跑。 

如若摊麦子碾场,碰上突如其来的一场雨,会让你一天活变成三天的来做,让人苦不堪言。下一场连阴雨那就更要命。眼看着已经成熟的麦子收不回来,人就会变成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宁,脸色比此时的天空还阴沉。如果下上个三两天,麦粒就会在麦穗上发芽,这时你得把绝望压在心底,把泪水流入肚中。一年的辛苦果实在绵绵细雨中失去,在暗中你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埋怨苍天的无情和狠心。要是一连十多天不下雨,麦子收回来了,但玉米种下不出苗,辣子旱得拧绳子,也会急得人心火上攻,这时的老天最难当!

六七十年代,机械化程度很低,没有拖拉机,更别说割麦机了。麦子割回来要码成高大的垛子,然后一场场用牲口套上碌碡转圈儿碾,偌大的碾麦场,男女老少在摊场翻场起场,场面甚是壮观。后来有了打麦机,速度加快了,劳动的节奏和强度也就增大了,那飞转的马达容不得你有一丝闲暇,人简直成了打麦机的一部分,从入麦到刮麦,从挑麦草到垛麦草,你得飞快的运转。一个环节慢了整个系统就得瘫痪,半个时辰下来累得人身子快要散架了。刚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头几年,各家联合起来打麦,一家挨一家,有一年一连两天两夜连轴转,到后来只要机子一停,人就横七竖八倒在麦垛上呼呼睡去,要说世界上谁最累,我说这时的打麦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真是稼穑维艰,何等的辛苦呀!

碾麦和打麦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扬麦子。碾完场后麦草被放在了场边,这时麦粒与麦衣混在一起,收起来如同一座小山,借着自然风或风扇要一锨锨将麦扬起,麦衣被风吹走,麦粒就渐渐堆起来。扬麦是个技术性较强的活儿,特别是在没有风扇的情况下,靠自然风扬场没有足够的经验根本不行。有时白天树梢纹丝不动,没有一点风吹草动,那得睡在场里等夜风吹起,就如同火烧赤壁的士兵在等那东风劲吹。这时庄稼人就在等待中有了浪漫,人躺在麦草上仰望晴朗的夜空,满天星星不停的眨眼,银河横跨,把人的思绪带往那深邃的夜空和遥远的过去,邻家场里时而还会传来收音机里播放的秦腔戏!麦子扬净晒干收回来接下来就是腾麦草了,因此上这腾麦草便是整个麦收的收官之战。

庄稼人把这最后一道工序看得很重,这是因为腾麦草可以将卷在麦草里或者未从麦穗上碾下来的麦粒彻底脱离出来,做到颗粒归仓。同时通过再次碾压麦草会变得更加柔顺,便于上垛利于防水。同时摞麦草垛也意味着一场大忙时节的结束,因此上乡间有摞麦草吃哨子面的习俗。以此对繁忙而艰辛的麦收划上句号,于时,一家一家的麦草垛就经过精心梳里立于场头屋后,成为农家到下一年麦收时的柴火。

待到麦草摞了,场里干净了,庄稼人才可长出一口气。这时麦场己被碾压得光亮,坐在场边看着几乎发光的场面,使人有几分欣慰,几分惋惜,甚或有更多的情感生出,真的忙毕了!忙毕,作为一个动词,为麦收大忙画上句号。又作为一个名词,预示着一个休整和欢庆丰收时节的来临。

庄稼人需要用特殊的方式表达丰收的喜悦,用短暂的休整来消除满身的疲惫。于时乡间村野拉开了欢庆丰收的大幕,最有代表性的庆祝方式就是唱大戏。这唱戏一是为了庆祝丰收,感谢老天帮忙,二是为了祈求平安让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再丰登!乡间因此上也叫平安戏。于时,村里那些德高望重的热心人,便聚在一起开始谋划唱戏事宜。请那里的戏班,戏钱怎样筹,戏台那里搭,一应等等的事一大摊,全凭这些人来运畴惟幄,最终敲定后告示一出,邀请四邻八乡的乡亲前来观看。

村里唱戏各家会邀请所有的亲戚来看戏,这唱大戏一般会唱上个三天四晚上,头天晚上称为挂灯,这是因为过去没有电,晚上唱戏就在台子上方挂上汽灯来照明,俗称挂灯。表示大戏从此开演,三天里第二天为正会日,唱戏的时间多为乡间的庙会期,唱戏必先敬奉神灵。善男信女到庙里焚香叩首,会长会安排人设桌收布施,谁上的布施多了还会披红挂彩鸣炮感谢。这戏场里简直就是一幅乡村百乐图!卖杂货的,卖吃食的,卖布的,卖线的,卖瓜卖果的,卖糕点香表的,卖盆的卖罐的,玩套圈的打台球的,演杂耍的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开场锣鼓敲起,看戏的人脖子伸得象大雁。秦人秦风唱秦腔,这粗犷豪放的唱腔最能代表秦人的性格,最能抒发秦人的情怀。台上唱戏的唱的投入,台下看戏的看得沉醉,台上台下的气氛融为一体,犹如一个庞大的酒局,人人醉在其中!

乡村唱戏,台子搭在野外空犷的地方,不用你买票,来者不拒,显示了庄户人丰收后的豪爽与大气。那激昂的唱腔无遮无拦的飘向四野,好几里地外都能听到。

沧海桑田,岁月如梭。改革开放的浪潮把农耕文明加速推向前进,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也把刀耕火种般的耕作方式变成了人们的记忆。

作者简介

赵小明,网名清风明月,粮食系统一员老兵,喜欢书法和阅读,为人正直善良,热爱农村,情注农民,关注粮食,大半生与文字有不解之缘,愿以笨拙之笔写农村,歌善良,颂家乡,做大家的真诚朋友

  精彩悦读

赵小明 | 东湖柳

赵小明 | 真不喜欢这样的热情

赵小明 | 温柔一刀

赵小明|灯影戏的记忆

赵小明 | 难以割舍的种地情结

红歌“快闪”将在凤翔上演,四百人与“时光捡漏”邂逅在时代广场,你来吗?

时光捡漏读书会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