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江东汪郎 2020-08-03

看到这个题目肯定很多朋友会骂我,西周“路由器”是个什么鬼?其实,这实际上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它的学名叫“云纹铜五柱”,只是因为考古学家不知道它的具体用途,而其造型又和现代的路由器很像,所以被广大网友戏称为西周的“无线路由器”。

西周青铜器,学名“云纹铜五柱”,像不像路由器?

1959年3月,在热火朝天的徽州①屯溪机场的建设工地上,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发现了两座古墓,后经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实地钻探,分析得出这两座古墓的年代处于西周初期,并从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云纹铜五柱”青铜器就在其中,共计两尊,在全国的博物馆藏中属于独一份。

之后,考古学家们又在这两座古墓周边发现了其他多座古墓,构成了一个年代为西周初期至春秋晚期的墓葬群,这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的进步,同时也填补了徽州地区先秦历史的空白,由此,这些墓葬群和出土文物都说明了一个史实,即徽州文明的起源,或者说徽州的系统性文化诞生,并不是从西晋“五胡乱华”时大量中原士族南迁后才逐渐有的,而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但问题就在于,徽州自古就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地形复杂。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徽州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徽州和外界保持联系的通道,在蛮荒的先秦时期,只能依赖三条重要的天然水道,即,顺新安江东下可达杭州,沿阊江西出可入鄱阳,从青弋江北上可通芜湖;到了隋唐以后,随着小农经济的高度发展,徽州先人才开凿了通往周边州府的各条山中古道。

这种依靠水路、山路的落后的交通出行方式,直到1933年徽杭公路开通,1937年京赣铁路宣歙段(宣城到歙县)开通才有所改变。

所以,在近乎自我隔绝的徽州为什么会有先秦时代的墓葬?徽州的先秦文明究竟来自何方?

汪郎以为,徽州地区的先秦文明,实际上从“云纹铜五柱”出土的那一刻,就已经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了,这其实就是良渚文明的延续,或者说和良渚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对汪郎嗤之以鼻,好好的徽州文化为什么非要找个爹?诸公不要急,汪郎从三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及之后的徽州

一、云纹铜五柱的独一性和作用,说明了徽州地区的先秦文明是良渚遗民和古越族融合的产物。

自1959年在屯溪出土云纹铜五柱后,全国其他地方的西周墓考古,均没有发现类似的青铜器,也就是说,这种被戏称为西周“路由器”的文物具有独一性,并且无法复制,是徽州地区先秦文明的象征。

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先秦时期,徽州先人和外界的交流很少,这也符合古徽州地区自我隔绝的地理环境,否则,在文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交流过程下,云纹铜五柱被后人考古发现并出土,就绝对不会只有徽州屯溪一地。

所以,在和中原文明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徽州先人要想发展自己,就需要找到一个文明的参照物,汪郎以为,这个参照物就是良渚文明。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屯溪西周古墓出土的青铜器花纹

但良渚文明的消失时间大约在大禹崛起时期,和西周相隔长达一千余年,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这么长的时间里,良渚文明还怎么对徽州先人进行影响?大家不要忘了良渚文明消失的原因以及徽州本身的地理环境。

良渚文明是如何消失的?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先生认为,良渚文明是被一场特大洪水给摧毁的。

汪郎对这种观点是持赞同态度的,一个文明的突然消失,一定是有非人力不可抗拒的外部环境,所以,良渚古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时,自然有两种选择,一是人和天斗,进行抗洪;另一个就是逃离良渚。

从当时的情况看,逃离良渚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往哪里逃呢?只有往大山里逃。

良渚文明的核心位于今天的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内,其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支脉,而天目山西侧就是古徽州辖地,汪郎以为,部分良渚遗民或乘船从新安江进入徽州腹地,或爬山从山路进入徽州盆地,最后在近乎与世隔绝的徽州大地上生存了下来,依照当时良渚文明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其实是可行的。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良渚的水系工程

再看云纹铜五柱的用途,事实上 ,考古学家们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不过汪郎以为,这应该是良渚遗民和徽州地区的古越族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中互相融合后的产物,是用来祭祀的。

古越族是百越地区越人各部的统称,是先秦时期中原文明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及沿海地区各部落的泛称,并不是真正的民族。

徽州地处皖南,在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之地,古越人一直到隋唐时期依然存在。徽州人文始祖,汪氏第四十四世祖,唐越国公汪华,他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在隋末称王时期,解决了徽州古越土著和南渡移民之间因为生存而争夺土地的矛盾。

既然隋唐时期的徽州土著依然保持着彪悍的民风,何况是先秦时期。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徽州人文始祖,汪氏第四十四世祖,唐越国公汪华像

所以,早已进入社会阶层等级制度的良渚遗民,要想在徽州地区长期生存下来,除了和自然环境做斗争外,还要和古越人进行斗争。

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搏斗,更多的情况下还在于互相融合、渗透。

正因为如此,汪郎认为,先秦时期,在徽州大地上出现了两支不同文明的组织,即:已经形成高度社会组织阶层的良渚遗民,还处于原始状态下的古越部落,两者在徽州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下进行争斗、发展、融合,从而形成了浓厚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文明。

其中,信仰巫术的古越人习俗被徽州先人保留了下来,而良渚遗民带来的先进文化也被徽州先人所吸收,在中原地区进入西周统治的时候,两种文明的融合也最终完成落地,从而产生了新的祭祀圣器“云纹铜五柱”,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汪郎的这些推理还不够,我们继续。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二、屯溪西周古墓出土的文物上刻画的符号和良渚出土的符号高度相似。

屯溪西周古墓群中不仅出土了云纹铜五柱,还出土了许多其他材质的文物,如陶器、釉陶器、玉石件、漆皮残迹,以及除铜五柱之外的其他青铜器等。

让人惊讶的是,在这些出土的陶器、釉陶器、青铜器上,大都刻有或单一、或排序的符号,汪郎认为,这其实就是徽州先人使用的文字。

但在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下,没有外界文明的交流,徽州的古越人能独立创作出这种用来沟通的符号吗?汪郎认为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还是可以的。

只是从今天的考古成果中来看,徽州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陶制品,很多都没有类似的原始象形符号,而屯溪出土的这些西周文物上却有符号,而且有些符号和良渚出土的陶罐上刻画的符号高度重合,有的甚至更为简洁、象形。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屯溪西周古墓群出土的陶器上刻画的符号

故而,汪郎大胆的推测,在良渚遗民到达徽州地区后,在和当地的古越人进行争斗、融合后,将他们的文字符号进行了推广,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徽州先人们不仅学会了用符号来记叙、沟通,还学会了独创属于自己的符号,加大了对器皿的分门别类,专项管理。

汪郎以为,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本身也是人类发展史上合理的存在。

何况,从今天的考古成果来看,在良渚文明高度发达时期,兵力威震四方的良渚王,兵锋一度指向黄河流域。

当他站在自己的王城之上,遥望高耸入云的天目山时,很难说没有用武力征服天地的豪气。

泰上成鸠之道,一族用之万八千岁,有天下兵强,世不可夺,与天地存,久绝无伦,齐殊异之物,不足以命其相去之不同也。---《鹖冠子. 王鈇第九》

所以,也许良渚古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把势力范围拓展到了徽州地区,只是当时以山为家的徽州先人不愿意接受而已。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良渚出土文物上刻画的符号

三、屯溪西周古墓的墓葬结构和良渚遗址中的大部分墓葬结构一致。

古代墓葬制度是当代考古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墓葬结构的研究和分析,可推断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所受的文明影响范围。

屯溪的西周古墓群,结构上属于土墩墓。

所谓土墩墓,就是指不直接挖墓穴,而是先在地面上铺一层厚厚的鹅卵石作为墓底,然后直接堆土起坟,这种墓葬的方式和同时期的中原地区完全不同,正是江南地区吴越文化中特殊的殡葬习俗。

这一点,和良渚文明圈中的大部分墓葬遗址结构一致。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屯溪西周古墓群中1号墓立面及封土情况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不仅是良渚文明的核心,如反山王陵、瑶山遗址(贵族墓),外围的赵陵山遗址、张陵山遗址、寺墩遗址、福泉山地址等都是平地堆筑而成的大型土墩墓。

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毕竟良渚文明的消失在大禹时期,距离西周的建立已经过去了一千余年,如果以墓葬的构造来说明二者之间有联系,似乎牵强了一些。

但不要忘了,这种土墩墓的殡葬习俗,因为良渚文明的存在而延续了千余年,虽然良渚文明的主体在大禹时期消失了,但并不代表良渚文明真的就无迹可寻了,事实上,春秋时期的吴国、越国,所采取的墓葬形式大都也是土墩墓,而吴国、越国分别都是在古越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江南方国。

既然吴、越两国都继承了良渚文明的这种土墩墓葬的习俗,那么和良渚文明的核心只相隔了一座大山的徽州地区,在良渚文明最鼎盛的时刻不可能不受影响,由此也可以加强汪郎最初的推断。

正因为对天目山西侧探索过后,大洪水来临之时,部分良渚遗民才敢逃入大山到达徽州的河谷、盆地,并将这种殡葬文化延续了下来。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汪郎说:

当然,这只是汪郎的一家之言,不必当真。

不过汪郎以为,历史是无法割裂来看的,良渚文明虽然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消失了,但她推崇的以玉为尊的文化理念却和中华大地上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现一致。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确实是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体系。

注:

①1956年1月12日徽州专区被撤销,徽州各县归属芜湖专区管辖,1961年4月7日恢复徽州专区,1987年11月在徽州专区的基础上成立了地级黄山市,徽州特有的地理、历史名词正式消失。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由西周“路由器”,聊聊徽州的先秦文明,和良渚文明脱离不了关系

屯溪周墓出土的青铜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