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人,总是在找“捷径” 世上不乏聪明人,而自以为聪明的人遇事更愿意走“捷径”。但最后却发现,想走的捷径并没有预期的顺利,最后反而成了弯路。 善于各种算计的“聪明人”,有时偶尔能够绕过一些规则,并轻而易举获得一点小成绩,但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有大成就。 《新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唐代,有个名叫卢藏用的人,考上进士后却没有被安排官职。于是他便动起了歪脑筋,用隐居来试图吸引皇帝的注意。 皇帝在长安,他就住在附近的终南山;皇帝移驾洛阳,他就跟着跑到嵩山隐居。 卢藏用这一招果然很灵,当朝女皇武则天听说本朝居然有个进士在隐居,赶紧命人去请他出山,给他封了个左拾遗的职务。 左拾遗虽然是区区八品,但却是引人眼热的清望之官,因为是在天子身边工作,容易升官。果然,卢藏用不出几年就做到了吏部侍郎。 卢藏用如愿以偿做了官,却把自己的人格缺陷暴露出来了。做吏部侍郎时,面对各路权贵跑官要官,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出卖自己的良心。史书中指责他说“趑趄诡佞,专事权贵,奢靡淫纵”。 再后来,唐玄宗以他曾是太平公主的男宠为由,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广东,晚节甚至都不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世上本没有捷径,偷懒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捷径,与此同时,这些捷径也都变成了一个个的坑。 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钱穆先生聪敏早慧,博闻强记,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不下十个小时,踏踏实实地钻研学问。 历史学家孙国栋先生说过:“钱先生研究、讲学、教育、著述兀兀80年未尝中断,这番毅力精神旷古所无。而学问成就规模之宏大,实朱子以后一人。” 不仅是天资聪颖的人在下笨功夫,如果一个普通人,只要肯下“困勉之功”,不走捷径,照样可以取得扎扎实实的成功,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曾国藩实在算不得一个“聪明”的人。好友左宗棠说曾国藩“欠才略”、“才太短”、“才艺太缺”,“兵机每苦钝智”。他的学生李鸿章说他“儒缓”,做事反应太慢。但曾国藩却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太平军因为擅长野战,大规模高速度调兵,清朝廷多次派军围剿不利。然而善用奇谋的太平军遇到曾国藩,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曾国藩只喜欢“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的聪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笨拙之上。“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从个人的角度,曾国藩一辈子为了国和家,心怀诚念、踏实做事,对于当今每一个人的成才立业都有着可贵的借鉴意义。 而在当下企业界的成功者,不走“捷径”,相对最接近拙诚的,大概就是任正非了。 任正非创办的公司叫“华为”,寓意着“中华有为”。 在华为成立之初,任正非坚持要自己研发通信产品,因此也遇到各种困难。曾有人建议暂停生产,像早期那样专注销售,起码能保证温饱,不至于活得那么辛苦。 这个建议遭到了任正非的严词拒绝。 他认为,放弃追逐世界一流技术产品,只满足于生产普通的通信产品,华为永远都会被人牵着鼻子走,永远也不会实现“中华有为”的目标。 华为拒绝走“捷径”,坚持把研发和产品做到极致。不投机取巧,也不追求当期利润最大化,并且将销售额的10%投入到研发中,看长远效果。 到2018年,华为累计投入了超过2400亿元进行研发创新,17万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5%。在房地产的火热时期,华为抵制诱惑,坚持不做房地产。据《财经网》的报道,华为终端相关负责人在7月17日的华为云互联网峰会上公开表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华为的5G手机全球发货量突破1500万台,领先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小聪明的人,总是试图寻找捷径,遇到困难想方设法跳过这一步。但那就像建一座大厦一样,重要环节松松垮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坍塌下来。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投机取巧,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建起自己的高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