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派中医传承|中医栋梁 “三铁一家”

 369蓝田书院 2020-08-03

中医栋梁“三铁一家”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推出家国栋梁,报导一批卓有建树、报效祖国的英才。著名中医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医科大学马有度教授,堪称中医栋梁,当之无愧。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他与国医大师等荣誉称号擦肩而过,但他在全国中医药界的影响力、号召力并不逊色于上述荣誉获得者。马有度教授的铁杆中医情,呈现出的“三铁一家”现象已数十载,如果其精髓不能传承下去,是遗憾和损失,为此我要疾呼:马有度“三铁一家”现象这一宝贵财富应当完整地传承下去。


1

铁心研习中医

马有度教授,享誉中医界的“小马哥”,他在重庆市广益中学读高三时因为身体不好,酸枣仁汤治好了他的严重失眠,这让少年小马哥觉得不可思议:一份酸枣仁汤居然这么神奇!自此,他对中医萌发了浓厚兴趣,并得到中学张甫隽老师送的一本《伤寒论改正并注》。1956年他连填三个志愿都是报考中医学院,后考入成都中医学院,成为首届毕业生,与中医结下了一生情缘。他在《感悟中医》中赋诗抒怀:“嫁给中医六十年,人生喜在结良缘,读书临床贵感悟,乐在其中笑开颜,智慧之学开心窍,灵验之术救病员,万紫千红绿丛中,文化之花开满园。”
首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大学周仲瑛教授看了小马哥编著的《感悟中医》后,特书“铁杆中医情-读《感悟中医》有感”,指出“马有度教授是著名中医学者,并非出身中医世家,但凭着他对中医事业的一腔热爱和极高的领悟力,勤求古训,博釆众方,形成对中医理论的独到见解,临床疗效上佳,深受病人信任。他对中医药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常常自豪地称自己为‘铁杆中医’,他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科普工作,他撰著的《医方新解》《方药妙用》《中医精华浅说》等多部著作,指引了年轻一代中医学子充满信心的迈入中医殿堂。”重庆市名中医、原涪陵区中医院院长聂天义主任医师对马有度教授如此评价:“在几十年的临床科研、教学生涯中,不仅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而且成为一名坚强的铁杆中医。他身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不仅个人在事业征途上不懈拼博,而且时刻关注推动整个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他集中医药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活跃在中医药这广阔的舞台上,在多彩的人生轨迹中,迸出熠熠生辉的创新型铁杆中医精神”。小马哥挚爱中医之情,60年来感悟中医之深,对中医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这种治学精神,当与马有度教授长期认真研习中医、总结经验息息相关。

马有度教授在学习和运用中医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探究中医理、法、方、药、术的深刻内涵,洞察其中的奥秘,从其独著或主编的《感悟中医》《医方新解》《重庆名医证治心悟》《中医心悟感言》《方药妙用》《中医精华浅说》《奇妙中医药》等众多著述中可以看出,很多论述都是取人所未谈之理,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中医思维体系和临证特色。重庆市优秀人大代表、《实用中医杂志社》社长罗荣汉教授读《感悟中医》有感而发,认为“身为铁杆中医的有度兄,不仅忠实继承了大医精诚的精华、神韵,身体力行地传承、弘扬千百年中医优秀文化的主要精髓和美德,而且还有所创新。他不愧成为响当当的‘铁杆中医’,成为杏林‘拼命三郞’”。从马有度教授研习中医的各项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研习中医一定要多读名著、多拜名师、多做临床,争取达到三个境界: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可见,马有度研习中医的铁杆中医情应当传承。


2

铁拳捍卫中医

21世纪初,“废医验药”之类的邪风甚嚣尘上、疯狂猖獗,大有废除中医之势。2007年4月27日下午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演播大厅面对方舟子污蔑中医是伪科学等言论,马有度教授带领10余位重庆中医药界老中青组成的精兵强将,与其展开了两个多小时唇枪舌箭,指出方舟子去美国留学后就数典忘宗,发出中医不科学、中医当废除等妄图消灭中医的谬论。《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面对如此谬论,马有度教授等人声如宏钟,气吞山河之势,让方舟子没有任何招架之功,开创了全国战斗方舟子“废医验药”等谬论的先河,而且也只有马有度教授才有这种气魄,一马当先,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时我由于路程远而未能亲临现场,则以一个市政协委员的名义直接给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栏目组负责人打电话,请他们务必组织好有关“废医验药”辩论。随后,时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马有度教授和漆敏副秘书长专程前往南京请教著名中医学家干祖望教授,干教授听说重庆市中医药界即将举办“批判方舟子废医验药谬论论文大赛”,还要对声讨佳作颁奖,大为赞赏,当即写下八个大字:“铁拳回击,奋发自强”。如今,这场辩论过去10余年,辩论视频仍在网上广为流传,点击频率极高。这事至今仍传为中医药界的一段佳话。

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重庆市中医管理局,90年代借机构改革之机被悄然撤销,消息传来,引起了重庆中医药界一片哗然,不少老中医情绪激动,马有度教授及时劝慰中医同仁,要求维护中医的稳定和发展,有意见必须坚持按组织原则,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要相信市委市政府会重视大家的意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中医药界市人大代表罗荣汉和市政协委员马有度、李坤吉、聂天义、陈茂长等人分别在重庆市政协几次会议中连续写议案和提案,呼吁重新组建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并以社情民意的方式直接反映给市委主要领导。马有度教授作为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召集名老中医专家座谈会,强烈要求重新组建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参会专家实名签名后分别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相关领导部门,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加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大好形势,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应运而生。可见,马有度教授坚定拥护党的领导,严格按党的政策办事、反应社情民意,带领重庆市老中青中医智斗方舟子“废医验药”谬论、为恢复重庆市中医管理局机构,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其铁拳捍卫中医的铁杆中医情必须传承。


3

铁骨传创中医

铁骨,引申为坚守、不屈之意。马有度教授研习中医60年,始终坚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西化、不异化,对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进行传承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临证思维和新药开发思路。中医药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传承是基础,而忽视中医理论的传承,其创新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马有度教授在60年中医生涯中,不断夯实中医理论基础,把握中医原创思维,使其在传承创新中很好地保留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可见,铁骨传创中医,最关键的就是坚守中医理论、丰富中医内涵。马有度教授在点评60年前由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主笔的《新辑宋本伤寒论》时,重在阐述医理,侧重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角度对条文进行点评,以便于读者深刻理解《伤寒论》的八纲内涵,即是坚守中医理论进行传创的实例。而马有度教授开发的安神新药复方枣仁胶囊、止咳新药麻芩止咳糖浆等中成药,都是在坚守中医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的新药开发创新。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过程中,务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坚守中医特色和优势,一切中医药科研的最终目的都要服务于中医临床。因此,中医理论的创新可以反应于对原有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和运用,新的理论之提出及研究,总以丰富中医内涵为主要研究内容,如马有度教授对知常达变、整体调治、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等理论的新理解、新论述和临床运用经验,常给人以深刻启迪;而中药新药的开发则应来源于临床有效方剂的总结、提炼,切忌想当然拿一处方进行开发,或取一味中药进行单体分离提取,而中医新药的研发一定要根植于临床,从临床经验中不断总结、反复验证以提炼出经验方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如果背离了这个基本原则,中医新药的开发将是缘木求鱼,徒劳无获。为此,小马哥从自己研制新药的切身体会出发,提出中医新药研发必须急临床所需,选题一定要对路,而且必须遵循中医思路,在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基础上,善于借鉴西医西药技术,做到西为中用。马有度教授常说:“研习中医这么些年,我要为中医贡献点东西,也要为中医界的后人留下东西。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追求。”可见,马有度教授铁骨传创中医,他对中医理论和特色的坚守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4

中医科普大家

马有度教授是全国中医药界响当当的科普大家、中医药科普的开创者,曾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国首席中医药健康科普专家等荣誉称号,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分会首席学术顾问。马有度教授一贯奉行“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其科研、科普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感叹:“时下,在华夏大地健康领域喊得最响亮的口号莫过于养生,街头巷尾,家庭院落,比比皆是,然而我考虑最多的则是这个口号还能喊多久?这条路还能走多远?最近读了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养生学家和中医首席健康科普专家马有度教授编著的《健康人生 快乐百年》第三版,令我喜出望外,茅塞顿开。该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弘扬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不但要与时俱进,更要不断创新,这是马有度教授继《家庭中医顾问》后的又一部力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有度教授撰写的《奇妙中医药》由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序,序中高度评价:“马有度教授多年以来孜孜不倦地潜心研究中医药,感悟养生智慧,探索健康奥妙,以独到的视角,睿智的见解,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创作了多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科普作品。在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的同时,我还要感谢那些像马教授一样为中医药事业兢兢业业,辛勤耕耘的中医药科普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心里始终牵挂着百姓健康,以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而默默奉献,不懈努力,我们由衷地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王部长对马老评价之高,可见马有度教授对中医药科普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了中医药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服务人民群众,一个优秀的中医专家,也应当是一位能写出让老百姓看得懂中医药知识的科普作家。因此,向人民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振兴中华传统文化,中医科普大家马有度教授创作中医药科普知识的热情需要传承。


总之,马有度“三铁一家”现象绝非偶然,他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友中的杰出代表,在全国中医药界声誉很高,名扬四海,尤其是他的铁杆中医情深深影响着几代中医人,因此马有度“三铁一家”现象,其本质就是矢志不渝坚守中医特色、认真研习中医精华并加以传承和创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苍生大医风范,应当传承,使之光大。


文/陈茂长: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原副院长,重庆市一、二届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校友会常务理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