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定思痛,经验教训一一防治养三结合维护健康大讨论

 369蓝田书院 2020-08-03

坚决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献上八条务实对策

重庆医科大学  马有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强调三个字:'治未病'。唐代的巜千金方》,更直白的强调四个字:″预防诸病'。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预防诸病'。1949年,在卫生工作总方针中,就明确指出:'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保证生产建设和国防。1950年,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1952年,又增加一条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形成卫生工作四大方针。这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四大方针,再二再三的强调'预防为主″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方针!在这四大方针的指导下,预防工作成绩显著,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开展,天花、鼠疫、伤寒等烈性传染病极少发生,血吸虫病基本消灭,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并未强有力的践行'预防为主'这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是治疗为主,重治轻防,导致的结果是,慢性病越治病人越多,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的呼声不断。由于重治轻防,给疫病大开方便之门,导致疫病流行,灾难发生,危害民众生命健康,危害社会经济发展,痛定思痛,经验要总结,教训要吸取,尽快纠正重治轻防的失误,构建预防为主的防治养三结合大战略体系。

新冠大疫,民众痛苦,国家痛苦,党举战旗,举国齐心,大战疫魔,决胜可期,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古贤聪明,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何等高明!古贤论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何等高明!
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我们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理应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务实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各项改革。为了坚决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在此献上八条务实对策:

第一条对策。加强预防为主的法制建设。(1)在《宪法》中,加入预防为主的条文。(2)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强化预防为主战略,细化落实措施。(3)制定慢性病防治法。急性传染病要预防为主,慢性病也要预防为主。把健康中国战略写进宪法,把预防为主方针写进宪法。

第二条对策。开展预防为主的全民健康教育。让治未病、重预防的思想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既要普及西方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更要普及东方养生保健四大基石(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第三条对策。明确规定,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预防,预防急性传染病,预防各种慢性病,在政绩考核中,′预防工作居首,奖罚要分明,失职要问责!各级一把手,都是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对策。完善国家及各地疾控中心体系。(1)提升疾控中心地位,赋予相应权力,改变其只是调研、科研、咨询的现状。(2)疾控中心要配备西医中医两类专业人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疾控模式。

第五条对策。大力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建设。(1)明确其主要任务就是预防,预防传染病,预防慢性病。(2)配备中医西医及疾控专业人员,实行防治养三结合的运行机制。(3)为调动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要适当关照。

第六条对策。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社会组织在防治养三结合中的作用,在社区要发挥好业主委员会和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

第七条对策。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要纠正医疗机构市场化的错误,重新找回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定性定位,既要尽力救死扶伤,又要坚决贯彻预为主,实行防治养三结合的运行机制。要做到这一重大善举,要加大对各级公立医院的足额财政补助,保证医护人员合理的工资收入,切实改变医院领导及员工被迫盘算每月每年的钱财收入,而是安心地为民众健康服务,从而为改善医患关系打好基础。

笫八条对策。要大力表彰奖励从事治末病事业的'上工'医务人员,要设立上工预防奖,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健康中国预防为主的社会氛围,上工光荣,上工自豪,国家昌盛,民众幸福!



治未病 ,大智慧 ,大战略
马有度词,王业辉书

预防为本
大千世界,以人为本;
亿万人民,健康为本;
维护健康,预防为本。

马有度词,靳军书

点评荟萃
蒲昭和

(中医科普作家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预防就是事前有防备。万事都离不开预防为本,懂养生、会养生的人,更容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样会身体好,少得病,活得也健康、平安、幸福。所以,人应该学会科学养生、智慧养生、快乐养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坚持“治未病”观念,重视养生之本,就真正体现了“预防为本”思想。
刘正才(中医科普作家,主任医师)

 马派十大中医学术思想,是马派能成一学派的突出特色,是马老60余年“守中创新'的结果,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宁蔚夏(中西医结合科普作家  副主任医师)

  中医养生学就是中医的预防医学,从西医疾病预防的角度讲,更为优越,因为它属于自我保健范畴。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这充分说明防火比救火(灭火)更重要,否则就会酿成大火灾,给国家带来巨大甚至是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中医是世界预防医学的先驱,人痘早于牛痘200年,因此,中医养生学应和西医预防医学一样,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引领中医治未病,打造上工,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兴谷(重庆市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

余曙光校长对马派中医传承的总结全面精当,评价恰如其分,充分展现了一代中医翘楚马友度教授的中医情结和他为中医药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马教授从事中医工作近六十年来,无论在医疗、教学,亦或科研、科普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必将为祖国医学宝库增添可贵的财产。尤其值得敬佩的是,在髦耋之年还创办了‘’马派中医传承‘’,并为之殚精竭虑,办得风生水起,成绩菲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马派中医传承点赞加油,向马老致敬!
马肇禹(武汉市第九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成立在八十年代,《科学普及法》都还没有颁布的时段。中医药最接近寻常百姓的观念出发,中医界就有马有度教授为首的一批中医药工作者们在一起认定:治未病、养生保健、调养身体健康必须通过学科普及面向大众。 

     时下,武汉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次告诉人们拼的是免疫力!看到了自我保健,自我调节该有多好。

    适应我们国家体制的还是要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克服高科技带来的弊端,要把增进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传授给寻常百姓,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步,健康第一责任人是自己,增进知识尤其重要,还是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走我们自己的路。 

     马教授倡导的治、防、养的理论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成为各级党委、宣传部、科协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已经在北京市有了中医药科普进校园的试点班。这都是科普专家、教授们最愿意看到的。

罗永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原主任 教授)

     我是一名西医医生,近3一4年患感染性支气管炎伴哮喘,十多次住院,西医治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支气管解痉药和激素平喘.祛痰镇咳药控制咳嗽。开始治疗有效,病情好转,后来细菌对抗生素逐渐产生耐药性(抗药性),所有抗生素都用过,包括国产的和进口的,最后全部无效,病情逐年加重,西医无药可用,预后危险,非常绝望。2019年7月开始,请马有度教授为我用中药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中药治疗三个月后,我的病情基本治愈,咳嗽,咳脓痰,喘累等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自理。马教授治好了我的顽疾,是我的救命恩人!是马教授救了我,是中医救了我。我感恩马教授,感恩中医!从我的治病经历,我亲身体会到,中医学博大精深,相比西医学有巨大的优越性。马教授以人为本的崇高医德,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值得我和我们大家学习。在治病期间,我拜读了马教授的部分著作,受益甚丰,马教授既有传承,又有創新,对中医学的贡献,功不可没。

     马有度教授治好了我三、四年的顽疾,在治疗过程中,马教授再三叮嘱我,不能全靠药物,要防治养三结合,避免受凉感冒,吃好,睡好,心态好,我遵照马教授的医嘱,因而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治病的亲身经历中,深切体会到,马教授的防、治、养三结合的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学术思想,非常正确,是对中医很好的传承与创新。
阎建国 老中医

     读过成都中医药大学余校长《马派中医传承十项学术思想》一文,个人觉得其文客观的反应,实事求是的总结,无溢美之词,无夸张之言,总之。既有马派传承的大道至简的学术理论,思想灵魂,岐黄智慧,仲景法度;又有方方面面的至精至微的传、帮、带的学术活动,在一刊又一刊,一版复一版的【马派传承】公众号平台推出来每期实践,广为传播,收集反馈,大众受益。

     我作为一个校友来说,虽然不是他的工作室弟子,是门外客,也得到了马教授的经常发来微信鼓励与指教及关心和爱护。马教授常说:'团结一切热心中医、支持中医的业內业外人士!'可见马师的胸怀大爱无疆。

陈晓英(重庆市忠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认真学习马老师治未病与治已病思想、中医体质新论、中医四大特色论、问望闻切查中医五诊法、中医心理卫生论、中医科研科普并重论、中医养生四字论、中医思维方法、中医传承发展观、中医成才论十项学术思想。从读经典、跟名师、勤临床、做科普科研做起,以基层钢杆中医为目标!为广大民众服务!
王凯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浓浓杏林情,拳拳中医心。防治养三步缺一不可,特别是在疫情当前,中医科普显得更加的重要,也是作好群众健康科普的好时机。中医药防病治病养生、防疫治疫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科普,在此重大疫情面前,更是承担着为健康中国,为人人健康努力的重任,感谢马有度教授大医精诚,慈济苍生,长期致力于中医科普事业 。

     马有度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中医药院校第一届毕业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孜孜不倦,始终坚守一份初心,精勤耕耘数十年,育人无数,救济无数,中医科普更是一马当先,浓浓的杏林情,拳拳的中医心,惠民如春风,让百姓爱戴,让同行敬仰,让后生感动。马教授提出的防、治、养三步缺一不可,特别是在疫情当前,中医科普显得更加的重要,也是作好群众健康科普的好时机。中医药防病治病养生、防疫治疫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科普,在此重大疫情面前,更是承担着为健康中国,为人人健康而努力的重任,感谢马有度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医临床科研、科普事业和中医药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药健康事业人才,大德所至,大医精诚,慈济苍生。

何冠(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主任医师)

 大力倡导马老提出的防治养三结合,维护民众健康!向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白衣天使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陈永亮
(重庆市忠县中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浓浓杏林情,拳拳中医心!马老对中医的痴情与执着,跃然纸上,感染着中医后学晚辈。他以80余岁高龄,自称“80后:乐观豁达循循善诱,奖掖激励中医后生;坚持中医临床思维,坚守中医临床一线,醉心中医科普事业,推动师承生动实践,不愧为“钢杆中医”!他穷尽毕生中医实践,创造性地提炼出“防治养三结合、中华养生四有论、中医四大特色论、中医五诊法”等新理念,无碰撞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火花,体现出高尚的家国情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郑家本(名老中医  四川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旧文新读,更加精彩,防治养三结合总结全面,启发颇深!
刘元成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医院主任医师



马派中医传四方,
    十条总结纲目张。
    仁爱精诚创新知,
    高度概括余曙光!
平安、健康是福(网友)

 马老师的认知让我再次震撼,父、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学校师、生给了我们知识,中医、药给了我们健康。这是我们人生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元素,曙光老师的五个板块和马老的十个方面都起源于中医,受益于人民健康。

靳军(国家四级高级法官)


    赞小马哥
西南名医马有度,
    抗疫战场奉献殊。
    中医学科安心理,
    养生妙方亦通俗。
    疫情转折曙光现,
    斗志昂扬不疏忽。
    悬壶济世医德美,
    青松不老春常驻。

唐纲(《重庆与世界》杂志主编助理)

 马派中医传承的中医学术思想在10个方面的成就,对眼下正在受到日益关注的国医是一个好消息,对发扬光大中医是一个好举措,很值得倡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