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 量 | 我爷的日常“四宝”之“命茶”

 时光捡漏 2020-08-03




命  茶

爷爷一生嗜茶如命,爱茶如宝。自我记事以来,是茶维持着爷爷每天的生命。
爷爷喝茶有三个特点:每天必须、时间雷打不动、浓度天下第一。
老家的土地上并不种茶,茶叶一定是需要用钱去购买的商品。五十年前的老家,除了盐之外,农民的一切吃喝用度基本全是再给自足。商品交换等次很低也非常不频繁,最多只是有一点与门口货郎担以物易物的交换。“绳头麻钱换洋货哩”“头发换洋糖洋火哩”,货郎担在家门口天天这样叫卖。早上鸡下的蛋,奶娘捧在手心,听见货郎鼓,小脚快步,兴冲冲地跑了出来,在自家门口讨价还价,换点油盐酱醋蔬菜和家里需要的小零碎。爷爷的命茶,不是以物易物能换来的,是绝对的商品,是要拿钱买的,是绝对的生活奢侈品。一般人的家里连饭都可能断顿,哪有钱卖茶喝茶?
从我记事以来,爷爷的茶叶好像没有断过顿,一个装茶叶的木盒里总没有空过。爷爷在人面前常常炫耀显摆他的后人能成,有好事者把他的话编成了顺口溜:我大儿在队里把队长当,二儿在耀县是工人,三儿在宝鸡把书教。确实,爷爷的茶叶全部来源于两个在城里工作有固定收入的他的两个孝顺儿子。每当我两个叔父(老家叫二爸碎爸)带回了新茶叶,爷爷总会立刻喊叫来几位老朋友,到家里来看茶品茶,‘喝上两盅,是显摆更是共享。
每天早上,爷爷起炕后厕所都不上,第一件事就是围着院子中间的泥炉子生火,老家叫哝火。干树枝、玉米芯等耐烧的材禾成为首选。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家院子里一定是烟山土雾一片,里里外外弥漫着刺鼻的浓浓烟味。
炉火起来之后,爷爷开始熬茶。被一层厚厚地褐色茶垢里外包裹、看不见底色的不大的一个黑铁罐,罐嘴的上沿上箍了一个用硬铁丝做成的把子,这就是爷爷的熬茶罐。一大把茶叶入罐,加上大约两倍体积的凉水后开始熬茶。老家把这种喝茶方式叫熬罐灌茶。
炉火旺了起来,茶罐里茶叶与水反复交融、沸腾一片,水气烟气在泥炉子上空弥漫盘旋,熬呀熬,煮呀煮。此时,是爷爷等待美味浓茶的最幸福的时刻。当茶罐的水已经被大部蒸发,能看见底部沸腾的茶叶时,这一盅茶才算熬成了。爷爷从熬茶罐里倒出(老家叫篦出)那经过千熬万煮的茶精,茶杯与熬茶罐还要来回倒几次,以便使倒出的黝黑晶亮的浓茶里没有茶的残叶。此时,一杯只有几毫升的浓茶已经捧在爷爷的手里。早上水米未进的干渴又饥饿的大口,已经安耐不住长时间的躁动与期待,长长的伸出颤动的舌头,将浓浓的茶汁迊了进去,爷爷闭上眼睛,两口,只是两口。瞬间,浓香的茶精在爷爷的舌尖上来回跳动,香气弥漫在口腔的角角落落。此时,爷爷喉咙一展,浓茶迅即进入爷爷饥渴的胃肠,刹时间将营养和快乐传遍了的全身。爷爷烟熏火燎一早上,为的就是每天早上的这一口、这一吻。这种酽茶,爷爷一般熬三遍,喝三盅。闻着迷人的茶香气,看着茶杯里油光发亮的浓香茶,爷爷捋着长长的白胡子,闭眼品茗,天上人间,如仙如痴。
三遍以后,就成为趴緾茶了,没有劲了。这时,我刚刚放学,只有爷爷最爱的大孙子,有这个特权享受爷爷的这份恩赐,是解渴也是待遇,更是关爱和期望。我参加工作近四十年来,每天早上也爱喝茶,这都是爷爷小时候娇惯下来的,记录着爷爷气息的传承。

作者简介
衡量,又名衡堆信,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生于凤翔县石落务村。现任职于西安高新区某央企。

  精彩悦读

衡 量 | 娘啊娘,您还在门口等我吗?

衡 量 | 我爷的日常“四宝”之“白胡子”

衡 量 | 我爷的日常“四宝”之“吃烟”

来“时光捡漏”读书会

我们给你一个期盼的春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