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翔石迷——杨斌

 时光捡漏 2020-08-03

凤翔石迷——杨斌


在凤翔,有这么一群人,喜欢搜寻、捡拾、把玩、收藏各种奇石,被人称为石痴、石迷或者直接叫石头,他们彼此称呼为石友。在渭河,有一种叫“黑乌金”(也叫黑金刚)的独特石种,通体乌黑,质地坚硬。凤翔石迷们爱奇石,也就特别爱黑乌金。渭河,就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盛夏,大雨过后的渭河滩水草茂盛,绿意盎然,温润的空气笼罩着整个河床。水鸟们忙碌地飞翔觅食,尖锐的叫声此起彼伏。河里的水量大了很多,水色略显浑浊,大雨从上游带来的泥沙石块到这平缓的地方就慢慢地沉淀,滞留在河床上。

早上六点,河滨大道晨练的人刚到,就发现一辆车也停在岸边,几个人行色匆匆的直接下了河滩。看这打扮,背着帆布挎包、提着编织袋,穿着朴素,略显陈旧,应该是下河挖沙的民工吧?人们带着疑惑地表情从岸边跑过,不时地回头看看。其实,他们就是又一次来捡黑乌金的凤翔石迷们

这几个人先到河边的石头滩上转来转去,低着头东瞅瞅西望望,手里两尺长的改锥不停地拨拉着。弯腰捡起一个石头,拿近看看,又放远瞧瞧,到水边去洗洗,再仔细端详。半天,这才或者失望地扔在河滩,或者喜悦地放进挎包。一会儿,几个人也像是撒进河滩的几块石头,一个看不见一个了。

太阳越升越高,河滩上的石头都显出了干燥白,阳光烤得人越来越灼燥,空气也越来越湿热,滨河步道上晨练的人早就没有了影。河滩里的这几位也一手打着电话相约,一手拽着挎包袋子,深一脚浅一脚的集合了。喘息未定,就拿出自己的收获互相展示、评论。便有人在自己的袋子里挑挑拣拣,又痛惜又无奈地拿出几个,重新扔在河滩上,然后一步三回头的跟着别人走开。走很远了,又有一个人跑回来,把扔下的又捡两个装起来背走。

前行一会,他们都拿出高腰雨鞋换上,又进了一片浅水滩,涉水而行。依然是盯着水下弯腰寻觅,捞出来,洗干净,扔了或者装进挎包。抹一把脸,全是水,说不清是汗水还是河水。

一片新鲜的水域,水质清澈,水草亭亭,看样子没有人来过。几块青黑色的石头静静地卧在绵软的泥沙中,正在搜寻的目光立刻就把它锁定。直起身子,甩了甩肩上的挎包,用改锥试探着水底,慢慢靠过去。近了,近了,一脚踩下去,水纹向四周哗地散去,“哎……哎哎哎……”随着一声惊叫,脚往下陷……水灌了雨鞋……泥沙灌进去了……眼看水末到了大腿,整个人就要倒进水里,下陷停住了!他长出一口气半天没敢动,用改锥在周围试探了半天,才把另外一只脚踩到实处,使劲的往出拔这一只脚。费了很大的气力,扑腾得浑身湿透,脚是拔出来了,雨鞋却留在了泥沙里找不见了。从水里捞出挎包,还不忘用改锥把那几块石头拨弄到跟前,挑挑拣拣半天,一脸得意地放了两块进去,这才顺着来时的脚印小心翼翼地返回岸上。

岸边集合,几个人都像是河里捞出来的一样。看见这位只剩一只鞋的狼狈样,争着要抢他的挎包。他紧紧地搂住,在河滩上转圈圈躲着其他人,一脸神秘地说:“回去让你们看,回去让你们看撒!我现在带你们去个地方,肯定没人去过,一定能捡到好东西!”一下子,大家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这个新地方,争着问在哪?收拾东西就要开拔:“抓紧时间走!这河滩地势低,水流草木的太湿热,马上中午了,待时间长了中暑哩!”

“赶紧把你们包里的精简一下,能背动吗?把次一点的都扔掉,一会还要捡呢!”大家互相看看,又掂了掂手里的袋子,纷纷打开挑拣。两个人很舍不得地扔出几个,重新掂了掂,跟着走了。另外一个翻腾了半天,看了看同伴扔下的,迅速捡起一个装进了自己的袋子,才吃力地背上,起身追去。

前面是一大片芦苇荡,几个人停了下来。“这中间有一片滩,不容易发现!那天我一个人没敢上去!这场大雨一过,一定还会冲来很多!就是今天水太深了,不好过去了!”几个人左右端详着,估测着芦苇荡的水深,有一个就说:“不行,穿高腰雨鞋也过不去,这水草茂盛湿气大,太危险!”他正说着,那两个人已经脱了雨鞋,从包里掏出了鼓鼓囊囊一包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捞鱼人专用的连体防水衣!只见他俩三下五除二穿着整齐,给剩下的人说:“你们不过去了就在这河滩上再看看,我们一会就回来!天太热,咱们赶中午上岸!”随即就趟水进了芦苇荡。

河滩上这几位看着他们俩手挽手慢慢消失在刷刷作响的绿影里,半天不言语。一个喃喃自语:“才下过大雨,芦苇深处太危险!”另一个:“那种防水衣网上应该有卖的吧?”“这穿着运动鞋都能来的河滩,不知道被别人过了多少次,咱们还能捡到个啥好东西!只有那些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才值得一去!这俩冒一回险,说不定咱们背的这些都就要扔了!”……

芦苇不是很密,最深处水刚到大腿根。俩人一只手牵住,另外一只手拿着改锥拨开挡住视线的枝叶。眼睛警惕地扫着周围的水域,这些湿热的环境很容易有蛇。脚下慢慢地挪着步子,每一脚都要试探几下才敢踩下去。泥沙慢慢变高,看来就要上滩了,互相对望笑一下,继续前进。拨开又一层枝叶,就能看见一片铺满石头的滩地。两个人不由地撒开手,加快了脚步,顿时芦苇摇曳、水花四溅。

一脚踏出芦苇丛,进入细腻的泥沙滩。两个人眼睛放着光,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向前面的石头滩。突然,前面的那个身子摇晃了几下就站住不动了,左右环视着周围的地面,紧张地喊:“别过来!别过来!这儿在往下陷!”后面的人立刻站住,观察周围,小心翼翼地靠近。“你别动,千万别动!越动越沉得快,我想办法!”他卸下身上的帆布挎包,铺在前面松软的泥沙上,那个人也赶紧把包从肩上卸下来铺好。“你趴在包上,尽量别让自己往下沉,我去找东西拉你!”他小心地绕来绕去,蹦上石头滩,折了根被水冲得露出根系的小树,又跑回来。

泥沙中的那位腿已经看不见了,上身尽可能伸展地趴在帆布包上。他也趴在泥沙上,用树枝把自己的帆布包往前推,和那个人身前的包靠近,让他再拽住树枝往上挪动身体,自己一点一点得往前拽,往后移动,紧张得只有喘息声和身体在泥沙上的摩擦声。终于,小腿拔出来了,整个人匍匐在帆布包上,尽量伸展开身体,加大接触面积,手脚并用,拧拧抹抹地蹭出了那一片泥沙滩。两个人没有起来,就那样平摊在结实的沙地上喘着气,又是庆幸,又是后怕得哭笑不得!

好容易缓过情绪,两个人又用树枝把挎包勾回来,收拾一番就上了石头滩。搜寻着、挑拣着、讨论着、兴奋着……的确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滩地,沉甸甸的挎包和编织袋让他们激动得早就忘了刚刚涉险的惊惧!“不敢再耽搁了,天越来越热!咱们熟悉地形了以后再来,赶紧回,他们肯定等急了!”两个人都把两个编织袋挽在一起前后分开像褡裢一样搭上肩,帆布包挎在另外一个肩,绕过那片松软的泥沙坑,顺着原路又小心翼翼地涉水返回。

已经是正午了,那几个人受不了火辣辣的太阳,早就上岸到车跟前乘凉了。这两个人脱了防水服,身上捂得汗水直流,衣服都贴在身上,灌进去的河水积到了膝盖,脚丫子泡得发白。他们捆扎好东西,或背着、或拖着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向停车的地方。肚子饿得眼前金星乱闪,口渴得嗓子冒烟,看见树荫里的车子若隐若现,可走了很久还是到不了跟前……

这段河堤比较矮,跟前还堆着很多鹅卵石,他们决定从这里上岸,顺滨河大道的平路上去找车。第一个人先把挎包使劲甩到石头堆的顶部,然后背着编织袋踩着靠堤坡摞得比较坚实的鹅卵石爬上去。他一手拽着肩上的袋口,一手抓住岸边的草叶枝条,猫着腰,弓着腿,一步三摇。鹅卵石随着他脚的蹬离纷纷松动、滚落,汗珠啪啪地摔在石头上,立刻就粉身碎骨!好容易登上石堆顶,河堤就抬脚可上了。招呼下面的人把挎包甩上来,一并连自己的扔到滨河大道边的平处,示意下面的人上来。

整理好衣服,扎好鞋带,他一使劲把编织袋甩上肩头,猫腰弓背就往上爬。鹅卵石经过一次踩踏,松动多了。他往前迈一步,脚下就往后滑一步,往左换一步,整个石堆就往下溜一截。急得他汗珠吧嗒吧嗒地砸在鹅卵石上,瞬间就烟消云散。瞅准一个比较大的石头,一咬牙,一使劲,跨大步就跃了上去。可石头却没有看上去的稳固,哗的一下就滑了下来。他整个人平面扑倒,跟着往下泪的石堆失去控制的重新溜到了河床底部。编织袋还压在他的背上,两只反向垫在胸前的手还紧紧地揪着肩膀上的袋子口。岸上的人一下急了,连跳带溜,像坐滑梯一样顺着石堆就滑了下来,几步跨到他跟前喊:“哎,哎,怎么样?怎么样?伤着没有?快看看!”那个人半天才抬起头,满脸是泥土汗水和成的渠渠道道,龇牙咧嘴的说不出一句话。

挪开背上的编织袋,翻过身一看,浑身的擦伤和淤青。活动活动,还好没有伤着筋骨,这才又一步三回头的看着已经扔在河堤上的包,另找上去的路。等他们俩手脚并用爬上滨河大道,背着石头蹭到车跟前的时候,其余人也都又渴又饿,等得不耐烦了!这俩什么都顾不得了,腿一软就地直接四仰八叉地躺下,像是昏迷又像是睡着,半天缓不过来。有人摘下他裤腰上的钥匙,打开车门,拿出带来的食物和水,纷纷补充能量。直到别人都吃喝完毕,恢复体力,他们俩还躺着不动,大家伙赶紧连拉带拽地扶起来,擦脸,喝水,给吃的,这才慢慢恢复了元气。

“什么情况啊?怎么搞成这样?”有人问。“走走走,回!路上给你们说,回去看我们俩捡的东西!”这俩精神一上来,就一脸神秘一脸激动,一扫之前的狼狈。所有袋子工具塞进后备箱,一群人上车。没有了饥渴,没有了危险,音乐环绕,空调凉爽,大家身心一放松,争抢着诉说自己的经历和收获。一阵阵的嬉笑怒骂,一阵阵的吹捧逗乐,一阵阵的唏嘘惊叹!

回到凤翔,几个人各自回家洗澡换衣服。今天开车的叫杨斌,他的收获最多,回家收拾完了,顾不上休息,就到店里开始清洗捡来的石头,然后晾干,擦上保养油。一个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石头在他的手中就变得乌黑亮泽,而且还有型有款,适当的摆个方向,就或是佛头、或是脚丫、或是乌篷船……他正怡然自得地抽着烟,一边休息,一边乐滋滋地把玩着几个小的黑乌金石,琢磨着那一堆大的怎么摆放更有美感,几个石友也都休整完毕,和他的老搭档刘总一起来到了店里。

杨斌的店主做旅游,坐北朝南,空间很大。正面是旅行社背景墙,四周挂着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背景墙前面的工作台上放着电脑、打印机、文件资料,其他地方都就成了石头的天下。东北角的茶台上,左边的玻璃罩里是千河鸡血玉基石、福建工艺加工而成的孔雀石雕,紫檀木底座,石色从下往上是由浅及深的红褐色,顶部的孔雀体型优美,仪态万方。细看尾翼丰满,羽冠挺立,曲颈回望,舌翘嘴尖,让人有栩栩如生,顿生祥瑞的感觉。茶台右侧是一尊鸡血玉金砂黑底巧色雕的神兽貔貅,鸡翅木底座,通体黝黑,只有鼻尖、头顶、臀部有一小片红色,寓意鸿运当头。神兽做张口吞脊状,牙齿锋利,凶猛威武,特别有纳食四方,辟邪开运的神韵。两尊大的石雕中间,除过茶壶茶杯之外,是各种小巧的石雕和原石,有手掌大的金砂黑底蟾蜍、鸡蛋大小的冰种玉蟾、指肚大小的玉壶……黑乌金、黄蜡石、陨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制烟灰缸、小花盆……与其说这是茶台,还不如说这是石头展台!

茶台后面是一尊金砂黑底鸡血玉的布袋佛,笑容满面,憨态可掬。佛像通体饱满黝黑,只有向上举起的布袋是红色的,胸前佛珠的吊坠是白色的。雕刻家利用一整块原石内部颜色天然的分布,巧夺天工的设计雕刻成型,让人怎么都觉得这应该是几块石头拼粘而成,而是一块完整的石头。茶台旁边的展柜里是琳琅满目的各种玉、石制作的小饰品,有各种形态的佛像、观音、白菜挂件,貔貅、蟾蜍、卧牛的手把件,各种草花的冰种玉手镯、手串。各个珠圆玉润,让人目不暇接!

东西两侧的大玻璃展柜里,摆放的各种巧夺天工的玉石雕刻件,卧牛,雄鸡、蝉、老虎、葡萄、雪梅……鬼斧神工的象形石,五花肉、熊猫、猪蹄、茄子……惟妙惟肖的画面石,茶叶石,黄河石,绿松石……

门厅两侧的窗台上和橡胶地垫上,还有各处的角落里,都挤挤挨挨地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黑乌金,间或其他颜色各异的鸡血石、鸡血玉原石、陨石、黄蜡石、吸水石……

正对大门的空地上,五十公分高的底座上蹲卧着一个鸡血玉的蟾蜍,长约七八十公分,体型肥硕,花纹突起,背上拽着两根穿满铜钱的穗子,嘴里也衔着钱币正仰望着工作台后的背景墙。

“这个蟾蜍重三百多斤呢,是用一块一千多斤重的鸡血玉原石雕刻而成!”两个石友第一次来他这里,听着杨斌如数家珍的介绍,恍恍惚惚地感觉像是走进了石展会场,有点瞠目结舌。当刘总又给他们介绍了杨斌名下的企业和成就时,更是不能把河滩里泥一身水一身、手脚并用的捡石、背石人,跟眼前这个经济实力和艺术气息夹持的杨总合二为一。

因石结友,他们都是石友互相推荐微信认识的,并不了解杨斌的其他人设。今天一起去捡石头,也是微信联系,热心的杨斌要开他的车拉大家,所以就一起出发了。大家爱石之心从不论年龄、性别,更不论官家要员、实体老总、普通市民、乡野小农。再看看地毯上堆着的刚捡回来的黑乌金,都是粗皮的,质地更好,形状奇特!“杨总啊,看了你的石头,我们的都就拿不出手啊!就想回去赶紧都拉着倒了去!”石友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杨斌爽朗地一笑:“不能这么说,做什么都是循序渐进的!我也是从这时候过来的,才开始玩,见石头就往回背,个个都觉得好。慢慢的就会有观察、选择的眼光。我这都十几年了,学费和力气可是没有少花,你们有啥不懂的,尽管问我,就不用走那么些弯路!”一旁的刘总弱弱地说:“你们看到的这只是杨总藏石的一部分精华,在他库房里还有几十吨呢!”他顿一下又叹口气:“慢慢捡,慢慢学习,慢慢精简!我昨天才把我家院子里原来捡的石头拉着倒了几三轮车,都是这几年一袋子一袋子从河滩背回来的!”

石友们又是一阵惊叹,一阵惋惜,一阵感慨:“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起来咱们都是石友,一起捡石、玩石、爱石,却差得不是一个年级啊!”杨斌谦虚地一笑,摆摆手:“我是过于痴迷了,为一个喜欢的雕件不惜代价,为了捡好的石头不惜冒险!今天我和老刘就像红军过沼泽地一样差一点陷进泥潭出不来,现在想想后怕得很,万一出个意外,咱们做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以后谁都不能这样,安全第一!”刘总狡黠地一笑:“嘿嘿!回回这样说,回回到河滩看见石头就忘了!咱俩干这事还少吗?”

大家又是一阵大笑,开始讨论今天捡石的经验、石头的品相。杨斌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一一道来,最后在自己捡的石头里挑选了两个形状奇特的要送给两位初学的石友。两个人推让着:“杨总,你才是真正的雍城石迷,玩石大家!这石头来得太不容易了!我们不能要,以后捡石头带着我们学习就行!”

杨斌哈哈一笑:“要说玩石、藏石大家,我这十几年投入的财力精力确实多,手里很多藏石都已经很稀少了,甚至是孤品!不论数量还是质量,我的收藏在宝鸡地区、甚至全省都是很少有人能比拟的!说是个石痴或者石迷一点都不为过!但是爱归爱,我能把所有的好石头都收在自己跟前?大家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宝玉石、观赏石这个圈子整体繁荣了,咱们都才会有大的发展么!捡石头,玩石头,收藏石头,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这心胸要像河滩一样宽广,坦荡包容,不能像山里的一线天一样狭仄,闭塞抠搜!拿上,拿上!慢慢地优胜劣汰,你的眼光会越来越好,藏石就会越来越有品味!”

刘总朝石友一扬下巴:“拿上吧,杨总就是这么豪爽热情的人,来请教交流的石友,没少拿他的好石头!……”

现在,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两位。杨斌是凤翔某大型粮食购销公司的总经理,西安某国际旅行社凤翔分部负责人,宝鸡市宝玉石、观赏石协会常务副会长,凤翔县观赏石协会会长,资深奇石收藏者。这位刘总是凤翔某餐饮企业的总经理,凤翔观赏石协会资深石友。像今天这样的河滩捡石他们俩时常结伴,这样和石友们一起讨论、交流、互赠也是常态化的事情。特别是杨斌,钟情奇石,挚爱收藏,爱的痴迷,爱的深沉,爱的任性!一个运筹帷幄、驰骋商场半生的大将愣是能放下身段下河滩、钻草丛的去捡石、背石,不惜代价、不远千里的去寻石、访石、淘石,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多维的联想,敏锐的洞察石之奇、石之美,深切的感悟石之性、石之境!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天然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是大自然的精灵、大自然的奇观。它可以独立成景,自然成画,一景一首诗,一石一天地,绘出生活的图画,谱写美的乐章。“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观赏石千姿百态的造型,姹紫嫣红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花纹,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艺术上的追求和陶冶,还有始终如一日、沉静孤高的气节。奇石具有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加之人自身的文化艺术积累,便可以石怡情,赏石养性。所以,奇石所代表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着收藏者高品位的层次、涵养和格调,杨斌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石石相通,人人相近。杨斌在奇石的采玩过程中,寻石、谈石、论石,和众多石友谈天说地,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文艺圈朋友。大家通过捡石之旅,一览山川之美,心灵与天地对话,共同探讨、互通有无,身外无物,其乐融融。通过对收藏的学习和认识,把赏石、书法、绘画、文学各种文艺形式融汇贯通,体会自然的大美,感悟艺术的灵性,丰富自己的人生,拓宽了生命的厚度和广度,让灵魂有了更丰盈的质感。

内心细腻清雅,温润如玉,外表朴实无华,坚毅若石,大抵就是像杨斌这样的爱石之人。可以在风云四起的商海中运筹帷幄,大刀阔斧,挥斥方遒。亦可于“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中做一个自在的山翁,在奇石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中小中见大,超然尘世、笑傲烟霞!

中华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来,更是盛行。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以超脱尘世为生活乐趣,赏石成为文人们寄情山水的对象。大文豪苏轼就曾有诗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表达了对袖中奇石的珍爱之情。凤翔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苏轼文化的发祥地,以杨斌为代表的凤翔石迷们对奇石的挚爱,相比古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斌奇石收藏简介


 

杨斌,宝鸡市宝玉石观赏石协会常务副会长,凤翔县奇石协会会长。爱好、把玩奇石十多年,资深奇石收藏家,在陕西奇石圈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多次参与省内观赏石鉴赏及评选活动。杨斌收藏的观赏石种类繁多,涵盖戈壁玛瑙、桂林鸡血玉、广西大化石、汉中茶叶石、渭河黄蜡石、千河鸡血玉、西藏藏玉、安徽灵璧石等玉石奇石品类。收藏作品500余件,尤以桂林鸡血玉见长,雕件、挂件、手把件均出自雕刻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收藏投资共计400多万元。

杨斌个人联系方式:13609174833(同微信 夜空之星—杨斌)

杨斌办公室及奇石藏品展示地址:凤翔县南环路东段东湖南门西100米“ 龙途假期 ”店内。

杨斌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参观、欣赏、交流、互通!大家以石会友,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有性格的公众号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