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心烦热是阴虚之火,口舌生疮是阳虚之火】

 昊晟堂 2020-08-03

中医怎么讲上火

中医认为在人的身体里边,心为阳为火,肾为阴为水,心火里边有真阴潜藏,肾水之中又有真阳潜藏。真阳在下上升成为心火,真阴在上向下降为肾水。火性炎上,本来是一直要向上的,但因为有了真阴的润下,火性不至于太过炎上,而且还会往下降为真阳。水性润下,本来是一直要往下走的,但因真阳的炎上,水性不至于太过润下,而且还会往上升为真阴。因此,真阴是肾水的源头,真阳是心火的源头,真阴从心火中生,所谓重阳必阴;真阳从肾水中生,所谓重阴必阳。水火相生相克,不断循环。

所为上火就是水火相克失衡了!

《景岳全书·虚火论》曰:“凡虚火证即假热证也…虚火病源有二…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此病源之二也”。

虚火之产生,本源于脏腑阴阳气血之亏损,故在致病过程中,脏腑组织受损而表现出虚火证候群。虚火之产生,也并非阴虚一因而致,阴虚、阳虚均为虚火产生之因。

阴虚之火

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感受阳邪及五志过极化火,都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亏损,阴精衰少,导致阴虚。《内经》云:“阴虚则阳亢”,指阴虚不能制阳,阴阳失去平衡,则阳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成为阴虚之火。如《景岳全书·火证》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

表现: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心烦,少寐,颧红,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则:总的治则为滋阴降火(“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帝素问二十四卷》王冰注)。

阴虚之火按不同脏腑分为5种

心阴虚可致心火偏旺

表现:心烦,失眠,口舌糜烂

治则:滋阴养心清热

宜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肝阴虚可致肝火上亢

表现: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苦

治则:养阴清热柔肝

宜用:一贯煎加减

脾胃阴虚可致胃火上升

表现:出现口臭,牙龈肿痛,甚或牙龈出血

治则:滋阴健脾生津

宜用:四君子汤加减

肺阴虚可致肺火上浮

表现:出现干咳少痰,低热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

治则:养肺阴清热

宜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肾阴虚

表现:头晕目眩、腰酸足软、五心烦热、遗精早泄、失眠多梦等症

治则:滋补肾阴降火

宜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阳虚之火

因先天不足,素体阳虚;或感受阴邪,日久伤阳;或过用寒凉攻伐,或年老体弱,均可导致肾阳不足,阴寒内盛,久之可发展为阴盛格阳,使阳不能潜藏而反浮越,以致虚阳亢奋,成为肾虚格阳的阳虚之火。正如《景岳全书·火证》所云:“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

表现:发热,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或下肢发冷,面色浮红如妆,神志躁扰不宁,口舌生疮。舌质胖润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而弱,或浮大无力。

虚阳上越,虚火上冲

表现: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治则: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宜用:金匮肾气丸加味

虚阳外越

表现: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下利脉不出者。

治则:引火归元

宜用:通脉四逆汤加味

上火是非常常见的症候,但还需辩证清楚,方向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